分类
封建礼教的“礼”有着作为政治的等级制度和伦理道德两个方面的属性。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所谓“名位不同,礼亦异数”,正是就这一点而言。而所谓“名位”,就是《国语》所说的“诸侯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民,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庶人、工、商各守其业以共其上。尤恐其坠失也,故为车服旌章以旌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为令闻嘉誉以声之。”这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等。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便说:“君令臣共(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君今而不违,臣共(恭)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爱而友,弟敬而顺,夫和而义,妻柔而正,姑慈而顺,妇听而婉,礼之善物也。”
在“礼”这二个方面的属性中,等级制度为“礼”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在显现。封建礼教实际上是通过向人们灌注孝、慈、恭、敬、顺、和、仁、义等,把这些外在于人的伦理道德观念变为人的内在需求,去束缚人们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把人们变为统治阶级的忠实奴仆,以达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封建礼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