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变电站竟然没有电磁辐射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18/12/22 - 02:04
分类
来源:信息时报 日期:2015-11-30

  11月28日,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信息时报社承办的2015“羊城学堂进社区”系列活动之“绿色电网 智慧家园”走进广氮社区。针对一些公众认为的电磁辐射问题,电力专家表示,变电站只存在独立的磁场和电场,二者不相互作用,因此不存电磁辐射。

  中心城区变电站服务半径仅1公里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绿色电网 智慧家园”。28日早上9点不到,车陂街广氮社区法治文化广场座无虚席,全国电气工程学科首席科学传播专家蚁泽沛、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曾江为上百名街坊带来一场关于绿色电网的头脑风暴。

  据了解,居民的能源消耗日益增长并逐步由电能替代,从上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近30年间,广州供电区域内的最大负荷从100万千瓦增长到1500万千瓦,足足上升了15倍,变电站数量也从70几座增加到300多座。

  “对于广州来说,300多座变电站也是不够的。”蚁泽沛表示,城市是不断发展的,电力设施配套除了要保障现有用户的可靠供电之外,还要预留一定的超前量,以保障客户不间断的用电需求,这一切有赖于身边的输配电设施。

  蚁泽沛表示,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密度的提高,原本可以供应4公里半径范围的变电站,如今服务半径只有一公里左右。“通常一座110千伏的变电站能供给10万千瓦的负荷,10万千瓦的概念就是,像珠江新城这样几十层的高楼,两栋楼的负荷就有10千瓦,负荷密度大的核心区域,相距不到1公里就设置一座变电站是不足为奇的。”

  但是,蚁泽沛表示,由于一些街坊对变电站存在误解,谈电色变,以至于广州的变电设施建设遇到选址难、落地难的问题。

  变电站不能远离负荷中心

  关于变电站的选址问题,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曾江解释到,变电站的选址一般要考虑到应接近负荷中心、不应妨碍生产和厂内运输,变配电站本身设备的运输也应当方便、变配电站的选址和建筑还应考虑到灭火、防蚀、防污、防水、防雨、防雪、防震以及防止小动物钻入的要求。

  所以有些变电站建于小区旁,是基于变配电站应接近负荷中心的原则。这样做可以缩短供电线路的总长度,减少变配电站建设投资;同时保证用户的供电电压质量。对于一个建在居民小区附近的变电站,其选址会严格满足安全距离。

  蚁泽沛补充表示,其实居民家中用的电,都是将远方发电厂经输电线路送来的,电从电厂出来,从500千伏电压的高压电,经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变电站逐级降压送到居民小区,再由配电变压器变成380/220伏民用电压才能送到居民家中,让人们安全使用。

  变电站不存在电磁辐射

  针对一些居民担心变电站会产生辐射的问题,蚁泽沛表示,电磁辐射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实际上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人们常见的太阳光也是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电场和磁场互相交替作用,就将电磁波传递出去了。而变电站只有单独的电场和磁场,是不存在电磁辐射的。”

  蚁泽沛表示,如果变电站存在较强的电磁辐射,“那连电线都不需要装了,直接在家里安装个接收器收(电)就行了。”

  蚁泽沛称,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低频的电场和磁场长时间的累计效应对健康有影响,目前我国现行对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和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一些指标,甚至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还要严格。

  现场实测:磁场及电场强度远低国标

  针对一些居民担忧的辐射影响身体健康问题,蚁泽沛举例表示,广州供电局办公楼与220千伏天河站一墙之隔,广州电力监理公司和电力设计院就在110千伏金贸站、110千伏林和站内,110千伏龙潭站墙外是电力企业干部职工的宿舍,相当一部分职工24小时在电力设施旁生活和工作,经过长期跟踪监测,没有职工因此引起人身健康问题。

  昨日,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专家也带上了检测仪器来到广氮变电站,在变电站围墙外10米左右的监测结果显示,该站的磁场平均强度为0.0142微特斯拉,电场平均强度为0.835伏特/米。上述数值远远低于国家标准的限值:100特斯拉和4000伏特/米。

  探秘110千伏广氮变电站

  “羊城学堂”进社区活动期间,数十位街坊还首次受邀参观了广氮变电站。在广氮花园附近的广氮变电站,从外围看,更像一座小洋房,变压器跟电缆均不外露,只有靠近才会听到很细微的声音。

  记者随后还来到了110千伏变电站,里面的电线全都是用绝缘材料进行密封,变电站安全管理负责人高师傅也示范把手放上去,没感到任何电流。

  高师傅解释说,其实变电站产生的根本不是辐射,像他身上穿的工作服也只是普通纯棉制的,纯棉的衣服的好处就是不带静电,万一着火也不会伤害到皮肤,也没什么特殊的防辐射功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