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为西汉第八位皇帝(前87年—前74年在位),汉武帝幼子,谥号孝昭皇帝,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武帝临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武帝死后,刘弗陵在众臣的拥立下登基继位,是为汉昭帝。 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公元前74年6月5日崩于未央宫,在位13年。葬于今天西安市的平陵。
人物生平:
汉昭帝(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即位后以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弗”字避讳“不”。
《汉书》颜师古注中记载:二月,行幸盩厔五柞宫。乙丑,立皇子弗陵为皇太子。张晏曰:“昭帝也。后但名弗,以二名难讳故。”孝昭皇帝,武帝少子也。荀悦曰:“讳弗之字曰不。”
西汉孝昭皇帝刘弗陵,生于公元前94年,崩于公元前74年6月5日,西汉第8任皇帝。汉武帝刘彻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赵婕妤(即钩弋夫人)。赵婕妤是汉武帝朝的大美人,被称为“拳夫人”。据说她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大臣们都以为尧帝降生,纷纷恭祝武帝。武帝老年得子,更是爱不释手。
史称刘弗陵“生与众异”,长得身高体壮,很受汉武帝宠爱。原太子刘据被杀,太子之位一直空缺。
宠姬王夫人之子齐王刘闳、汉武帝尤为喜爱的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刘髆亦亡,燕王、广陵王又非他所喜,汉武帝于是决定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武帝临死前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为了防止“子幼母壮”、外戚专权的事情发生,他借故处死了钩弋夫人,然后请得力大将霍去病的异母弟霍光为首辅、匈奴人金日磾为次辅、上官桀为佐军以及桑弘羊为理财等四重臣来辅佐刘弗陵。
武帝死后,刘弗陵于公元前87年3月30日在众臣的拥立下登基继位,是为汉昭帝。改次年年号为“始元”,后又改用“元凤”、“元平”等年号,前后在位共13年。
初由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四人共辅国政,继续实行汉武帝时期政策,曾多次击败匈奴、乌桓等,加强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前81年),桑弘羊召开“盐铁会议”,因汉武帝时期官营盐酒铁及对匈奴长期作战的政策遭到“贤良、文学”的批评,会后罢除榷酒(酒类专卖)。元凤元年(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专任霍光,进一步更改汉武帝时期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与民休息。
汉昭帝即位时,年仅8岁,朝政大权由霍光执掌。但据史书记载,少年的汉昭帝也颇具非常之才。公元前80年,大臣上官桀和桑弘羊勾结燕王刘旦,诬陷辅政大臣霍光,被15岁的汉昭帝识破阴谋,果断决定支持霍光,由此而保住了帝位。不久,刘旦等阴谋政变,汉昭帝在霍光辅助下,诛杀了桑弘羊、上官桀,逼刘旦自杀,成功地避免了一场政变。史称“汉昭帝年十五,能察霍光之忠,知燕王上书之诈,诛桑弘羊、上官桀,后世称其明”,“高祖、文,景俱不如也”。
可惜,昭帝的身体一直不好。昭帝末,昭帝的病情加重,曾征召天下名医就诊,却仍无法挽救这位年轻皇帝的生命。公元前74年6月5日(农历元平元年四月癸未日),汉昭帝还没来得及尽展其雄才大略,便病逝于长安,年仅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13里处),尊谥孝昭皇帝。 昭帝无子,后以刘贺为嗣。
相关事件
立为太子
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幼子,母亲为钩弋夫人赵婕妤。由于“戾太子”刘据,也就是汉昭帝的哥哥,因为“巫蛊之祸”而死。而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之子齐怀王、李夫人之子昌邑哀王早死,于是汉武帝于后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87年之时,立刘弗陵为太子。
登上皇位
同年,汉武帝刘彻逝世,八岁太子刘弗陵登上了帝位。武帝在死前害怕“帝少母壮”,即担心太子之母赵婕妤专权误国,于是处死了她。受遗诏,小皇帝由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辅政。即位第二年(前86年),改元始元。
辅臣争权
霍光辅政以来,首先遇到的就是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而促使这场斗争趋向白热化的,是与霍光同时辅政的上官桀,以及汉武帝之子、燕王刘旦有关。上官桀为了谋取汉朝的最高权力,依附于昭帝之姊盍长公主。他首先巴结公主之近幸丁外人,极力为丁外人求官进爵,得到公主的宠幸,与丁外人、公主等结成死党,而后进一步通过公主,将其年幼的孙女送入宫中,封为婕妤,意欲通过公主和孙女,来取代霍光与昭帝的地位。而燕王刘旦,则因长于昭帝而不得嗣立,心怀不满;另一位辅政大臣、御史大夫桑弘羊认为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莫与之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遂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与燕王刘旦勾结起来。这就形成以长公主和燕王刘旦为首的两股政治势力。他们估计到依靠各自的势力还不足以推翻汉昭帝,只好暂时联合。按照上官桀的计划,要先利用燕王刘旦的身份,发动政变,在政变成功之后,再除去燕王旦,由他来掌握朝政。这个暂时联合起来的政治集团,自然要把矛头首先指向阻碍他们夺取政权的霍光。
昭帝始元六年(前80年),上官桀、燕王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上官桀企图等到霍光外出休假时,将这封奏章送到昭帝手中,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从而废掉汉昭帝。
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因为昭帝清楚地知道,支持霍光,他还能继续坐稳皇帝的宝座,如果逼死了霍光,上官桀、燕王旦要的就是他的命。次日早朝,霍光上朝,也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那张汉武帝时所绘“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朝见昭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汉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昭帝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果断地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你是没有罪的”;“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那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就干脆赤膊上阵,准备发动武装政变。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就在这危急关头,长公主门下一名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遂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就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遂先后自杀身亡。这场由上官桀发动的政变最后被霍光粉碎了。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
霍光与上官桀、燕王旦等人的斗争,从性质上说,乃是封建官僚集团以及宗室内部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它是宗室内部争权夺利和官僚集团长期互相倾轧的总爆发。霍光等人在武帝时期虽长期出入宫禁,但仍属朝廷中默默无闻的官吏,他们本身没有多少权力,更没有多少财富,代表着当时社会上中小地主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受到了大地主、大商人的压制,因而,这就不能不使他们与代表大地主、大商人利益者发生尖锐的冲突。从双方斗争的结果来看,上官桀、燕王旦的政变被粉碎,这也使汉朝中后期大地主、大商人阶层整体利益受到一次沉重打击,从而有利于抑制腐朽势力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