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人有问题,还是自己有问题?
我的朋友M是一个特别愿意付出的人,但他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初恋。他的初恋女友F有才气,但性格古怪,而且极其自私,但M就是对她情有独钟,他回忆说,当时他看见她有点乖僻又有点骄傲的神情,就动了心,并暗暗发誓,一定要征服她。
他的征服进行得很顺利,因为F对他也很有感觉。恋爱初期,他们两人都非常投入,但随着关系的深入,M内心中的不满越来越强烈。他发现,女友非常享受他的付出,但她自己却从来不付出,而且她的要求越来越多,好像无论他为她付出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
恋爱进行一年后,M觉得身心疲惫,对F的愤怒已不可遏制,于是对F提出了分手。
分手时,M还发誓说,他再也不会和F这样的人谈恋爱,他决心找一个和他一样愿意付出的人。
命运对他很慷慨,果不其然,他接下来找了一个女友L,她比他更善解人意更愿意付出。
L的父母对M不满意,觉得他配不上自己女儿,M和L经过艰苦战斗,才终于走到一起。
但结婚后,M发现,这是一场更可怕的噩梦,因为L的家庭是看似风光但其实有着很多债务和不为人知的困难,要还这些债务和化解这些困难,他得付出比初恋多10倍的努力,而且还不一定有什么结果。尤其令他痛苦的是,他发现,妻子L的兄弟姐妹中有多名像F一样只索取不付出的人,不管他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都觉得心安理得,心中没有一点愧疚。
他还发现,岳父大人是一个更厉害的付出者。如果说,M的付出程度是10分的话,岳父的付出程度可以达到20分。这令M感到崩溃,同时他还逐渐明白了一点:他妻子的兄弟姐妹们之所以成为只知索取的“恶人”和“废人”,原因就在于岳父大人极端的付出。
和M聊天时,我问M,这些遭遇让你学到了什么。一开始,他回答说,他得到的教训是,他应该和妻子离婚,最好先一个人生活一段时间,再考虑重新组建家庭,而且一定不要再找妻子这样的人。
我再问他,妻子是付出者,你要分手;初恋女友是索取者,你也已分手,那么你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说,索取者不是你的正确小姐,付出者也不是,那么你的正确小姐该是什么样的人?
看起来,答案应该是一个索取与付出平衡的女子。但是,M似乎又觉得对这样的女子没什么感觉,同时也觉得自己也吸引不了这种平衡、灵活而相对健康的女子。
我继续问他,如果说,每一次缘分都是一个功课的话,你从这两次功课中学到了什么?
M说,他已经有了经验教训,初恋的教训是,不要找一个索取者,这次婚姻的教训是,不要找一个极端的付出者……
我提醒说,这样听上去,答案好像寄托在了别人身上,哦,原来你的人生幸福就是取决于找一个什么样的老婆的,找到了就OK,找不对就痛苦,而且痛苦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而在对方身上。
这时,他才明白过来,说,我得改变自己,既不要继续做纯粹的付出者,也不要做纯粹的索取者,我要学会平衡。或者,我既可以做一个付出者,也可以做一个索取者,我可以选择。
为何身边好多讨厌的“衰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我体系,在这套体系中,我们会认为,某些品质是好的,也即“好我”,某些品质是坏的,也即“坏我”。我们会执着于好我,并排斥坏我,不想让它表现在自己身上。
例如,节俭的人认为,节俭是好的,奢侈是不好的;善解人意的人认为,为别人考虑是好的,只考虑自己的愿望是不好的;开朗的人认为,乐观是好的,忧伤是不好的……
但是,从一个真正中立的角度看,这些品质无所谓好坏。奢侈似乎不好,但正是对奢侈的渴望创造了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只考虑自己似乎不好,但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的愿望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忧伤似乎不好,但忧伤不仅有点诗情画意,而且忧伤是我们失去一些事物时的必然反应……
并且,任何一个人的自我都是非常有局限的,说白了,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发展出自我体系的。在这个家庭中,如果自己节俭可以获得更多的爱与关注,那么自己就会形成节俭;如果善解人意可以令自己更受欢迎,那么自己就会形成善解人意的个性;如果忧伤会让自己获得更多怜爱,那么自己就很容易形成忧伤的个性……
这是对好我的执着与坚持。同时,我们还会排斥坏我。节俭的人自然会对奢侈有些抵触。
不过,这一定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我了解了无数故事后发现,我们之所以坚持好我排斥坏我,首先是因为恐惧。其实,我们身上仍然有对坏我的渴望,但我们不敢去发展这些品质,因为我们会认为,我们只有坚持好我才能获得别人的爱与关注,假若自己呈现了坏我层面的品质,就会被疏远、惩罚甚至抛弃。
温馨提示:当我们想要遇到对的人,我们还是需要好好的珍惜这一段感情,遇到对的人确实是比较困难的。在爱人面前,好好的与对方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