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德光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耶律德光(902年―947年),字德谨,小字尧骨,契丹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淳钦皇后述律平,辽国第二位皇帝,927年―947年在位。922年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引兵掠蓟北。926年太祖病死,因应天后之助,于次年即位,仍以天显为年号。

938年,耶律德光改皇都为上京。始改革官制,官分南、北面,因俗而治。北面官以契丹旧制治契丹人,南面官以汉制治汉人。又整订赋税,奖励耕织,发展生产。

947年,倾师南征,八月,为后晋败于燕长城(今河北涿州固安县南)北。十二月,大败后晋兵,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俘后晋出帝。次年,改元“大同”,改国号契丹为辽。旋以中原民军武装反抗,契丹人亦死伤惨重,厌战心切,他率军北返。途中,行至栾城(今河北栾城)病死。庙号“太宗”,谥号“孝武惠文皇帝”,葬于怀陵。

耶律德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耶律德光,契丹的名字为尧骨,他是耶律阿保机的次子。相貌端庄厚重,秉性宽厚仁慈,军国大事多由他来裁决。

阿保机对他寄希望很大,在阿保机的三个儿子当中,他和长子耶律倍都很受阿保机的喜爱,但耶律德光更像他的父亲。 辽太祖天赞元年(922年),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年仅20岁。随同太祖参加了一系列征服战争,尤其是在南征平州、幽州、镇州、定州,西征吐谷浑、回鹘、党项期间,曾俘虏赵思温,大败符存审,战功卓著。天显元年(926年),又随同太祖灭渤海国,作为前锋攻克渤海首都忽汗城。

登基

天显元年七月二十七日(926年9月6日)辽太祖死后,述律后称制, 耶律德光总揽朝政,927年12月11日,在述律后的支持下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应天皇太后,立妃萧氏为皇后。 天显六年(930年),割据原渤海国疆域的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 耶律德光统

一了契丹。天显十年(931年),宰相涅里衮图谋南逃,事情败露被拘。

天显十一年(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 耶律德光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 唐将高行周、符彦卿率兵前来叫战,耶律德光假装退却。唐将张敬达、杨光远又在西边列阵,未及成列,耶律德光以兵逼近之。而高行周、符彦卿为伏兵截断,首尾不能相顾。张敬达、杨光远大败,丢弃的兵仗堆积如山,斩首数万级。

其后,更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割取燕云十六州后,耶律德光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

会同四年(942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拒不称臣。 耶律德光于是率军南下,杜重威、李守贞、张彦泽等率领所部二十万人前来投降。。会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946年1月10日),耶律德光率军攻入后晋首都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俘虏后晋出帝石重贵,灭后晋。 会同十年正月初一(947年1月25日),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仪仗进入东京汴梁,在崇元殿接受百官朝贺。大同元年二月初一(947年2月24日),耶律德光在东京皇宫下诏将国号“大契丹国”改为“大辽”,改会同十年为大同元年,升镇州为中京。

病逝

耶律德光率部进入东京,百姓号呼奔走。耶律德光登上城楼,对百姓们讲:“我也是人,你们不要害怕,我要让你们从暴政下得到解脱。我本不想到这里来,都是你们皇帝引我来的。”后晋百官投降契丹,各镇节度使也大部分投降。耶律德光以为中原皇帝做定,令契丹兵以牧马为名,四出抢掠,称为“打草谷”。契丹兵大杀大掠,开封、洛阳附近数百里间,成为白地,又以犒军为名,严令后晋官括钱,不论任何人,都得献出钱帛,所得财物,并不分给契丹兵,而且准备运回契丹国内。赵延寿见耶律德光已正式称帝,很不满意,请求做皇太子。耶律德光说,皇太子要天子的儿子才能做,你做不得。当时刘知远在晋阳称帝,诸镇和后晋旧将多起兵响应。广大百姓也群起反抗,大部多至数万人,小部不下千百人,攻破州县城,杀死契丹任命的官吏。澶州起义军首领王琼,攻入州城,围击契丹将领耶律郎五;东方起义军攻破宋、亳、密三州。耶律德光很害怕,准备逃走,任命萧翰为宣武军节度使,留守东京。耶律德光则带着后晋降官数千人,宫女、宦官数百人以及晋府库所有财物,离开封北行。路过相州,屠相州城,城中人男子被杀,妇女被掳,婴儿被掷入空中,用刀尖承接,作为行乐,事后查点,凡死十余万人。耶律德光被迫退出,杀人泄忿,一路上看到荒凉景象,对蕃汉群臣说,破败到这个地步,都是赵延寿的罪过,又指一个汉奸张砺说,你也有一份。

耶律德光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得出所谓三失:各地搜刮百姓钱财,是第一失;让契丹士兵打谷草扰民,是第二失;没有早点遣返节度使去治理各镇,是第三失。”他当然很懊恼,走到栾城(河北栾城县)病死了,时年四十六岁。下葬于凤山,陵墓曰怀陵,庙号太宗。辽圣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七月,奉上尊号谥为孝武皇帝。辽道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九月,增谥为孝武惠文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辽太宗对于辽朝的贡献较大的要数对政治制度的发展完善了。辽太宗将后晋的一整套汉族官制带到了辽国,加上原来阿保机时期确立的官制,终于使辽的官制在部分汉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官制。

军事

耶律德光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他经常检阅侍卫亲兵、各部族及各帐军队,以此来充分控制军权,防止异己势力在其中渗透,从而在根本上巩固自己的权势。

经济

辽太宗很重视农业的发展,不但支持汉族人在汉族地区发展农业,在草原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他也让人开垦土地,发展生产。为保护农业生产,防止没有重农习惯的契丹族人有意无意的破坏,辽太宗下令禁止随从们随意践踏庄稼,行军时也命令部队绕开农田。农业的发达对辽国多种经济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增强了辽的国力。

民族

随着契丹国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辽太宗为了更好地治理不同民族的事务,就制定了“因俗而治”的原则,形成了北、南两套完整的官制,即北面官制和南面官制。

北面官制,即辽朝契丹族的官制,官吏用契丹族,掌握辽朝的一切军政事务,也是辽朝的最高权力机关。之所以称为北面官,是因为契丹族有崇拜太阳的习俗,喜欢向东,而且以左为上。这样,辽王的大帐就面向东方,而北面就是左,也就是契丹族官吏的办公地点,所以叫北面官。在北面官中,又分为几种类型: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以及北面诸帐官和北面宫官。

北面朝官,这是辽朝官制的主要机构,在北面朝官中又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部门,如北枢密院管兵部,南枢密院管吏部。这和总的南北面官制很容易混淆,应该分清。在北面朝官中,南北枢密院是辽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掌管军政和民政,也通称为北衙和南衙。北面朝官中还有北南枢密院中丞司,掌管纠察检举百官。北南宰相府也参与军国大事,类似于汉族官制中的参知政事。另外,还有大惕隐司,掌管皇族的政教事务。设置夷离毕院,掌管断案、刑狱。敌烈麻都司掌管礼仪。最后在百官之上还设置了一个没有实际职务的大于越府,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和汉族太师的称号差不多。但一般人很难得到大于越的称号,整个辽朝也只有三个人得到过。

北面御帐官,它也有许多下属机构。例如侍卫司,负责御帐的护卫。北南护卫府,负责北南两个枢密院的护卫工作。

北面皇族帐官,阿保机的后裔、阿保机伯父的后裔、阿保机叔父的后裔、阿保机兄弟们的后裔共四个系统的皇族,分别设立有职权的营帐,叫做四帐皇族,地位很高。北面皇族帐官也有分支机构,大内惕隐司就专门掌管四帐的政教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