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黑山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Montenegro),简称“黑山”(塞尔维亚语:Црна Гора,即“黑色的山”)。是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一个多山国家。黑山东北部与塞尔维亚毗连,东部为科索沃(隶属塞尔维亚,2008年2月17日单方面宣布独立),东南部与阿尔巴尼亚接壤,西北部与波黑及克罗地亚交界,西南部濒临亚得里亚海。

公元6世纪末和7世纪初,部分斯拉夫人移居到巴尔干半岛。9世纪,斯拉夫人在黑山地区建立“杜克利亚”国家。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占领现波德戈里察及其以北地区。1878年柏林会议承认黑山为独立国家。1910年黑山王国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黑山被并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1945年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63年成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1992年南斯拉夫联邦解体,塞尔维亚与黑山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2月4日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派以55.5%的微弱优势险胜。6月3日,黑山国会正式宣布独立,黑山因而成为欧洲最新的独立国家,并且恢复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独立地位。6月22日,塞尔维亚和黑山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月28日,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黑山为第192个联合国会员国。

黑山是世界贸易组织、地中海联盟成员国。2010年12月17日,欧盟决定给予黑山欧盟候选国地位 。2016年5月20日加入北约 。

古代

黑山的先民是伊利里亚人,公元前3世纪时被古罗马征服,为伊利里

亚省的一部分,罗马帝国衰落后,伊利里亚落入哥特人之手。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又征服了这一地区。公元6~7世纪,部分斯拉夫人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与当地的一里亚人融合。9世纪,黑山地区首次建立“杜克利亚”国家。12世纪末并入统一的塞尔维亚帝国,1389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在科索沃战役打败塞尔维亚人,黑山重新获得独立。

1516年,黑山成为以采蒂涅为中心的政教合一国家。国君是集政教权利于一身的主教。经常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和阿尔巴尼亚人作战,在巴尔干国家中,黑山是唯一没有被土耳其征服的地区。

近代

1711年后,黑山与俄罗斯帝国结盟。1851年,黑山又成为世俗公国。1876年乘着俄土战争之机,黑山向奥斯曼帝国宣战,并夺得大量土地。黑山于1878年柏林会议中正式被承认为独立国家,领土扩大了一倍。因阿尔巴尼亚反对,其南部领土到1880年才得以确定。黑山最终获得波德戈里察平原和包括巴尔和乌齐尼亚两个小港口的40公里海岸。1910年,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1860-1918年在位)正式称王。在1912-1913年的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尼古拉首先挑起战争,和塞尔维亚联合攻击土耳其,战争结束后,黑山王国(音译:门的内哥罗王国)领土向北向东延伸,和塞尔维亚接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黑山加入了协约国以协助盟友塞尔维亚,随即受到奥匈帝国的侵略。1916年1月黑山被奥匈帝国完全占领。1918年11月奥匈军队撤出,由塞尔维亚非正规军队和民兵取而代之。在这种新统治下,召开国民大会,11月26日宣告废黜尼古拉,国家并入塞尔维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南部斯拉夫一些民族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王国,黑山成为其中的一部分。1941年4月,部分地区被意大利占领,但当即就爆发了起义,此后战事不断。到1944年末,使用英国武器的共产党游击队控制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黑山共产党人是铁托游击队的中坚分子,为其输送了大部分很有魅力的军官和领导人,比如四巨头之一的吉拉斯。

现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1963年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黑山成为南斯拉夫的六个加盟共和国之一。1991年至1992年,南斯拉夫的四个加盟国相继宣布独立。黑山和塞尔维亚成为了南斯拉夫仅存的两个加盟共和国。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2003年2月4日,南联盟议会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根据该宪章,两个共和国在2006年2月之后有权通过全民公决确定是否独立。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全民公决,正式计票结果为,参加投票选民中55.5%的选民支持独立,超过黑山全民公决法案规定的独立标准——55%。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黑山共和国位于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的中北部,亚得里亚海东岸上的一个多山小国。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 293公里 ( 海滩长度73公里 )。

地形地貌

其东北为塞尔维亚,东部为属于塞尔维亚由联合国管辖的科索沃,旧黑山(西南部)主要为喀斯特地貌,荒山野岭寸草不生,也有一些可耕地,如前首都采蒂涅和泽塔谷地。位于中北部的博博托夫库克山为全国第一高峰,海拔2522米,附近的塔拉河有高达1300米的峡谷,该地亦已列为世界遗产。东部地区比较富饶,有大片深林和草地。只有沿海地区为狭长的平原地区,河流向两个相反方向流动,皮卡河、塔拉河和利姆河向北流;莫拉察河和泽塔河向南流。其中西北部的科托尔峡湾为欧洲位置最靠南的峡湾,该峡湾东岸有古城科托尔,现已列为世界遗产。有杜米托尔国家公园和斯卡达尔湖国家公园。

气候特征

黑山共和国气候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一月平均气温-1℃,七月平均气温28℃。年平均气温13.5℃,谷地气候温和,但较高的地区气候恶劣,许多高山全年大部分时间积雪,在一些较为阴冷的谷地冰雪不溶化。采蒂涅的年降水量超过3800毫米,全年都有降水,其中秋季降水集中。

行政区划

政区

黑山共有21个行政区,分别为:安德里耶维察、巴尔、贝拉内、比耶洛波列、布德瓦、切蒂涅、达尼洛夫格勒、赫尔采格诺维、科拉辛、科托尔、莫耶科瓦奇、尼科希奇、普拉夫、普列夫利亚、普卢日内、波德戈里察、罗扎耶、萨维尼克、蒂瓦特、乌尔辛杰、扎布良克。

首都

波德戈里察(PODGORICA),人口约18.8万(2013年)。

人口民族

黑山共和国全国总人口有62万(2011年)。黑山族占44.98%、塞尔维亚族28.73%,波什尼亚克族占8.65%,阿尔巴尼亚人占4.91%。

国家象征

国名

黑山(黑山语:Црна Гора/Crna Gora,即“黑色的山”),名称来源于洛夫琴山,该山是其历史中心。是与土耳其数世纪斗争的中心。台湾译名是门的内哥罗/蒙特内哥罗或门得内哥罗,

国旗

黑山国旗启

用于2004年7月12日。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1。为前黑山王国国旗改造而成。红色旗面,四边镶有金边,中央为“双头鹰”。鹰胸前的金狮子是黑山古王朝的象征。

国徽

黑山国徽为一头金色振翅的双头鹰,象征政教合一。

胸前的盾上绘有一只迈步的狮子,是耶稣基督复活的象征。鹰头上有王冠,两爪持王球和权杖。国徽图案始于1481年。南斯拉夫王国时期改用王国的国徽。共产党执政时期采用了苏联式的国徽,双头鹰被洛夫琴山所取代。南斯拉夫解体后,恢复了双头鹰徽。国徽于2004年7月12日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