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以境内皇甫山麓有华尖山亭而得名。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地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北依平凉市崆峒区。辖5个镇、5个乡(2民族乡)、1个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101个行政村,27个社区;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人口19.44万(2013年)。
华亭素有“煤城瓷都”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甘肃省煤、电、化、运一体化综合产业开发的核心区和工业重镇,是全国十三个产煤基地、西北三大产煤基地之一,也是陇东重要的能源供应与货运集散基地。华亭是甘肃省唯一进入中国西部百强县的县市。华亭曲子戏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明朝安口镇的安口窑以“陇上窑”之名列入全国名窑。
华亭境内出土文物证明,原始社会就有人群在华亭生息繁衍。
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今华亭南部为芮国,后并于周。
周朝:周孝王时属于秦(汧邑)后被戎侵,周平王八年(公元前763),秦复控制。今华亭北部,商末为卢国,后为戎那地,属义渠。周郝王四十三年(公元前272),秦灭义渠,置北地郡,在戎那邑置朝那县,华亭县北部属之。
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华亭南部属汧,隶内史;北部属朝那,隶北地郡。
汉朝:西汉景帝(约公元前156~前141)时,广设牧马苑,在今华亭建呼池苑。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析朝那县东南置泾阳县,华亭北部属之。东汉并泾阳入朝那,华亭北部仍属朝那。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发生灾荒,罢呼池苑,设安民县,安置流民,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废。华亭南部仍属汧,隶右扶风。
三国:今华亭属魏,北部属安定郡朝那县(曾一度归蜀,后复归魏),南部属扶风郡汧县。
西晋未变。
东晋十六国:前秦、后秦(公元351年—417年),在今华亭县西部设平凉郡。
南北朝:北魏移鹑阴县于今华亭县西部,为平凉郡。普泰二年(公元532年),筑城置华亭镇,属东秦州。北周,废鹑阴县。
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置华亭县,属安定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华亭县属陇州。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更名亭川县(《新唐书》载为华川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故名。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华亭陷于吐蕃,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收复。大历八年(公元773年),在华亭置义宁军。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并华亭入汧源县,为神策军地,仍属陇州。
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以原华亭地置义州。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复置华亭县,为义州治。
宋:初华亭县属义州,隶秦凤路。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析华亭县西北部置安化县。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州为仪州。淳化中(公元992年前后),划凤翔府的崇信县属仪州。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仪州,华亭、安化、,崇信三县属渭州,仍隶秦凤路。金改渭州为平凉府,华亭县属平凉府,隶凤翔路。
元:并化平(原安化)入华亭县,属平凉府,隶陕西行中书省巩昌路。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华亭属平凉府,隶陕西布政使司。
清:初华亭随平凉府陕西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为巩昌布政使,康熙七年(公元1668)又改为甘肃布政使司。
中华民国: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华亭县属甘肃省陇东道,旋改泾原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改为泾原行政区,未久撤行政区,直属省。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属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7月29日华亭县解放,属平凉区,1955年属平凉专区。
1958年4月崇信县并入华亭县,12月华亭县并入平凉市。
1961年12月恢复华亭县,仍属平凉专区。
1969年属平凉地区。
2002年6月,平凉地区撤地设市,华亭县遂入地级平凉市。
行政区划
截止2012年,华亭县辖5个镇、5个乡(2个民族乡)、1个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地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汇处,东临崇信县,西连庄浪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南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和陕西省陇县,北依平凉市崆峒区。 华亭县南北宽40公里,东西长46公里,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06°21′—106°53′,北纬35°1′—35°24′。
地貌地形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地处六盘山褶皱带及东部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为中高山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所组成,境内梁峁起伏,群山逶迤,平均海拔1300米。
气候
华亭气候温润,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多年年平均气温7.90C,年均降雨量607毫米。
2010年度,华亭县全年日照2122.2小时,降雨量845.7毫米,其中汛期降雨量701.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35.6毫米,无霜期163天,平均气温8.5℃,其中最高气温33.1℃,最低气温-17.9℃,平均风速1.8米/秒,最大风速10.4米/秒,平均气压852.7百帕,平均水气压8.9百帕,平均相对湿度71.0%。
水文
华亭境内有汭河、黑河、汘河3大水系,南北汭河、策底河、南川河、上关河、神峪河、麻庵河7条河流,总长172.2公里。汭河境内全长113.2公里,经崇信、泾川县流入泾河。黑河在该县境内主要为神峪河,境内全长26公里,由上关乡的陈家河与秋林河在神峪乡下关汇合而成,东经神峪乡柳家河出境入崇信。汘河在该县境内为上关河和麻庵河,境内全长33公里,属渭河支流,向南汇入汘河。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华亭主要矿藏有煤炭、陶土、坩泥、石灰石、石英砂等。其中煤炭储量33.74亿吨(2010年),占甘肃省煤炭储量的40.2%。
生物资源
华亭境内林草丰茂,植被良好,植物种类达400多种,有核桃、中药材、大豆、大麻、黑木耳、蕨菜等农副产品多达318种。境内有野生中药材208种,规模种植的大黄、独活、当归、党参、柴胡等道地中药材50余种。天然林和人工林地12.9万亩,草场38万亩,森林覆盖率37.7%,是陇东优质肉牛、核桃和中药材生产基地。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3年,华亭县常住人口19.44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0.01万人,其中从业人员12.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5万人。出生率11.17%,死亡率5.32%,人口自然增长率5.85%。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82万人(贫困线以2300元为标准),当年脱贫人口为0.8万人,贫困面为21.4%。
民族
华亭县是汉族聚居、少数民族散杂居的地区。华亭县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侗族、蒙古族、锡伯族、白族、黎族、朝鲜族、布依族等13个民族。
经济状况
综述
2013年华亭县实现生产总值66.8097亿元,比2012年增长10.0%。按常住人口计算,华亭县人均生产总值3.4367万元,较2012年增长10.0%。
第一产业增加值6.4506亿元,较2012年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0.9760亿元,较2012年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9.3831亿元,较2012年增长10.8%。三大产业结构比为9.66:76.30:14.04,与2012年相比,第一、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增加1.55、2.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减少4.3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