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家,又称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部分。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征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修养广博,诗书画俱佳,号称“江南第一才子”。他阅历较广,入世较深,故题材范围宽广,古今皆能,不拘一格;仇英文化修养不博,专画传统题材,但摹古功底深厚,尤擅长工笔重彩人物与青绿山水,作风严谨不拘。
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白石翁,人称石田先生。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画世家,具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善画山水人物,长卷《沧州趣图》是他晚年的杰作。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人,画家兼学者。能画人物、花鸟、山水,以细笔画山水的作品最佳。
唐寅
唐寅,字子畏,又字伯虎,自号六如居士。苏州人,才艺过人。
仇英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人,漆工出身,是人物、山水画高手,被称为异才。
代表名作
沈周--庐山高图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唐寅--落霞孤鹜图
仇英--桃源仙境图
作品鉴赏
著名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存世作品很多,明代除董其昌之外,他们是作品中存有真伪问题最多的画家。因四位画家的具体情况不同,也导致了他们的作品在鉴定上的复杂性,以至于有些作品至今还难辨真伪。本文拟在总结归纳鉴定专家们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对“明四家”的书画鉴定作概要性的陈述。从鉴定法出发首先介绍每位画家的总体风格,以及在艺术历程上早、中、晚期画风的变化,这是鉴定作品真伪主要依据的重要方面,惟明确该画家各个时期“样板”作品的特点,才能对作品比较、分析,最后达到辨真伪、明是非的目的。其次,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分析不同赝品的作伪情况。
沈周简介
一、沈周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其绘画题材广泛,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尤以山水画的创作最负盛名。他的山水画在表现形式上呈“细”、“粗”两种面貌,其主要艺术特色是:笔墨上,既汲取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下笔刚劲有力,运用比较整饬的山石轮廓线条和斫拂式的短笔皴法,同时又保留元人的含蓄笔致,如较多的中锋用笔和松秀的干皴,于凝重中显浑厚;墨色受吴镇的影响,酣畅淋漓,又注意浓淡变化,故磅礴而又苍润。这种笔墨形式,苍中带秀,刚中有柔,既改变了元人的“软中带硬”,加强了笔道的“骨梁”作用,又避免了浙派的过分外露而流于一味霸悍。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和简略,都强调山川恢阔的“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寓巧”,有别于浙派的刻意雕琢。故其山水境界,平淡、质朴、宏阔。
沈周绘画的艺术风格
(一)沈周绘画的艺术风格
沈周山水画还呈现出早、中、晚期的变化。文献记载40岁前是他艺术创作的早期,但从传世作品推断,他的早期应在45岁以前。沈周的父亲恒吉、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故深受“元四家”的影响,尤主宗王蒙,并上追董、巨画风。景色繁复,笔法细密,山石作披麻兼牛毛皴。文献记载其书法早期学馆阁体的代表书家沈度、沈粲的墨迹,字体端庄平整而秀丽。
沈周山水画早期的代表作有《溪山秋色图》轴(南京博物院藏),41岁作,其远景的山石仿董、巨,近景的树石仿倪云林。笔法为工细锐利的中锋行笔,款题为娟秀工整的馆阁体。《庐山高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41岁作,早期始拓为大幅之精品,主宗王蒙笔意,构图缜密繁复,笔致精细。《魏园雅集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43岁作,以董、巨画风为主,夹以黄公望式的平台,浓墨点苔取法王蒙,披麻皴中见粗犷,重力度,风格已渐由细变粗,是沈周典型的转变期作品。中期约45至60岁之间,因他58岁时始用“白石翁”号,并在画上钤此印。此时期画法博取宋元诸家所长,并更着意于黄公望,注重笔墨变化的层次感和艺术表达语言的丰富性,风格逐渐由细变粗,终形成粗笔风貌,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沈周山水画中期的代表作有《东庄图》册(南京博物院藏),虽无年款,然圆润劲健的用笔,明丽清雅的设色,以及景致构图虽趋简单,但以双勾法绘的夹叶树木细部仍很精微等画法,已显示出由细变粗、由繁趋简的过渡面貌,故属中年杰作。《虞山三桧图》卷(南京博物院藏),58岁作,为水墨粗笔画法,但树的形体结构仍勾画得很细。《西山纪游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约60岁作,本图是融合诸家集大成之作,山石造型以董、巨为主;苔点法王蒙;树木宗倪云林,显呈出“粗沈”的本色面貌。晚期即60岁以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沈周山水画晚期的代表作有《仿倪山水图》轴(上海博物馆藏),63岁作,仿倪的笔法已得心应手,把倪画中的山水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千人石夜游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67岁作,为典型的“粗沈”面貌,景致疏简,淡墨渲染,浓墨点苔,色调层次变化丰富,且运用整饬式勾线,斫拂式短笔皴,画风雄劲而浑厚。《京口送行图》卷(上海博物馆藏),71岁作,亦属粗简苍劲的本色画风。
沈周的伪本辨识
(二)沈周的伪本辨识
沈周伪品很多,不少是同时代人造假,还有一些是代笔。对此,史籍有不少记载,祝允明说沈周伪品的情况是:“其后赝幅益多,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又詹景凤《东图玄览编》记顾从义条云:文徵明买得沈周一幅山水,是沈周称得意之笔,谓八百文钱购得的,感到很便宜。顾欲向文求得此画,文不忍割爱。顾便辞别了文而到专诸巷,以七百文钱买得相同一幅,顾又返回问文徵明,文说他也是从那个人手中买到的。这段故事说明明代很多人都学德高望重的沈周的画,且艺术水平很高,时代气息又相同,故很难辨别真伪,连他的学生文徵明也会以假当真。又沈周仁厚待人的本性,也造成了鉴定上的一定难度,王鏊云:“先生高致绝人,而和易近物……或作赝作求题以售,亦乐然应之。”据徐邦达先生考证,造假人有王涞、沈周子沈云鸿,但此两人的真迹未见,故无法分辨作伪者是谁。区别沈周作品真伪的要点有三条: 1.笔法是否苍中带秀,刚中带柔;墨色是否浓而不浊,工能中具文雅之态。 2.早、中期画大都柔润细紧,但肉不没骨,仍略见方峻、尖利;晚期以粗简画风为多,笔墨老劲清苍,露骨而不致瘦薄。伪本则用笔刚狠粗霸,墨色浓浊可厌。 3.沈周书法,早年学沈度、沈粲,近馆阁体书风,端整秀丽;四五十岁尚带圆润;50多岁转学黄山谷,结体瘦长欹侧,用笔遒劲,而仿本有“伸手挂足”之弊。
沈周流传作品中的伪本实例
(三)沈周流传作品中的伪本实例
1.《观物之生图》册 堂(日本)藏,《辛夷墨菜图》页,将此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沈周的真迹,现已裱成卷的《辛夷墨菜图》相比较,虽然画面与吴宽的题都很相似,但细比之下,《观物之生图》册中的白菜,其水墨层次少变化,辛夷枝干的用笔也过分地外露,少含蓄之致。可见,此为临摹本,故宫所藏为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