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征
宁都县地处北纬26°05'18″至27°08'13″,东经115°40'20″至116°17'15″之间。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无霜期长,适宜于亚热带作物的正常生长。
四季变化
冬季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入冬,宁都在蒙古冷高压东南侧,因而多吹北风或东北风。这期间,有寒潮侵袭,并伴有霜、雪、冰冻天气。正常年份是:前冬冷晴多严霜,天气干燥;后冬则多雨雪,天气阴寒。俗话说“三九、四九,相见不出手”。又说:“大寒、小寒,滴水成团”。1月中旬至2月中旬,是全年最冷的时节,大雪、冻雨多发生在这个时期。
春季3月中、下旬入春,蒙古冷高压强度逐渐减弱,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靠近县境,气温渐升,雨日渐多,有“春雨连绵”、“春无三日晴”之说。但前期气温仍然较低,常有较强的冷空气影响,有时天气较冷,俗语说“清明谷雨,冻死老虎”。后期是南北气团在县境互相推移的时节,降水强度大,且较为集中,常有暴雨发生,使江河水位陡涨,山洪暴发,这是宁都的汛期,常有雷雨或冰雹。
夏季5月下旬入夏,汛期过后,进入盛夏。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天气炎热。又因地处高压北缘,故多吹南风或西南风。有“小署南风十八天”之说。当副高压加强或减弱阶段,容易形成热雷雨天气。这种热雷雨,多发生在午后或傍晚,且地方性明显,有“夏雨隔堵墙,淋女不淋娘”之说。这时期,常有台风影响县境,有降水、降温、大风、暴雨现象出现。
秋季 9月下旬入秋,处署过后,夏季风减弱,但气温仍高,俗称“秋老虎”。不过这时的热与前不同,所谓“白露秋分节,夜寒白天热”。即白天虽热,入夜转凉,秋意渐浓。这时期,地面至中低空为冷性高压控制,中高空则仍为暖性高压影响,从地面至高空均为高压,且下冷上暖,气层稳定度大,不容易形成云雨,大部分年份天气晴朗。晚秋时节,有“小阳春”天气促使草木开花,甚至结果。
气温、霜冻情况
气温年平均气温在14至19℃之间。北部山区低,南部丘陵、河谷地区高。黄石、赖村的梅江河谷和固村盆地是两个平均气温高值区,在19℃以上。北部的肖田、郎际年平均气温仅在14℃。极端气温也是南部高、北部低。极端最高气温南北相差较小,而极端最低气温相差较大。
月平均气温,12月至2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其中一月气温最低。从3月开始有连续9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上,其中7月气温最高。
据县城稳定通过10至20℃,保证率80%的起讫日期:10℃最初出现在3月25日,20℃最终出现在9月28日,历时187天,总积温4723.5 ℃。
降水年降水量在1500至1700毫米之间。大致北部多,南部少,东部多,西部少。
4至6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70%,比重较大。
若超过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特大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1944、1948、1954、1959、1962、1968六年为特大水年。大的洪涝灾害出现在这些年份。
若低于4至6月多年平均降水量30%定为枯水年。自1939年以来,有1940、1943、1951、1963、1971五年为枯水年。较严重的干旱均发生在这些年份。
7至9月降水量与4至6月降水量相比,明显减少。这一时期,容易形成伏、秋旱。
10至12月降水量最少。1至3月降水量次于7至9月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6毫米,最多的为1997年,达2791毫米,最少的为2003年。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与无降水日数之比为18:20,相差不大,农谚谓:“有多少晴天就有多少雨天”。1939年以来,日雨量最大的是1959年6月18日和1984年6月1日都为218.1毫米。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1938.8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太阳辐射的年平均总量为112189.9卡/平方厘米。
无霜期:县城无霜期多年平均值为279天。最长为319天,最短为224天。
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30日。最早的初霜日期是11月5日,最晚的是次年1月3日。
平均终霜日期为2月22日。最早的终霜日期是1月16日,最晚的是3月28日。
初、终霜间隔天数(有霜日期)多年平均为85天。最天128天,最短32天。
县北部初霜早,终霜晚,霜期较南部长,无霜期较南部短。根据县气象局观测记录:山顶出现霜的次数较少,山间盆地出现霜的次数较多,俗说:“雪上高山,霜打洼地”。
自然资源
宁都县自然资源丰富,遍布全县各地,有植物、动物、矿物、太阳能、地热等主要自然资源。硫铁矿储量与开采价值居华东地区之首,锂辉矿为全国三大采矿点之一,铀矿储量大,稀土资源非常丰富。
植物资源
宁都县野生药用植物共有235种,其中历史较长比较重要的有:绵茵陈、金银花、黄枝子、香附子、车前子、金樱子、何首乌、野百合、野木瓜、石菖蒲、芦根、勾藤、芙蓉、辛荑、芍药、五加皮、野山楂、乌药、海桐、麦冬、厚朴、大蓟、夏枯草、凤尾草、马齿苋、半边莲、牛膝、金钱草、益母草、算盘子、野菊花、鸭舌草、酢浆草、鱼醒草、旱莲草、千里光、白花蛇舌草、蛤蟆藤、白马骨、八角莲、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天南星、野党参、四叶参、青木香、淫羊藿、享氏线蕨、三叶木通等多种。
宁都绵茵陈有悠久的历史,素以量多、质好取胜,尤以石榴排一带产品更佳。远在清朝末叶,畅销闽、粤、南洋各地。后因天然植物长期遭到破坏,产量锐减。
野生木本油料植物共有30多种,比较重要的有:木梓(油茶)、山鸡椒(果实叫山苍子)、黄樟、红脉钩樟、大叶钩樟、乌桕、山桐子、白乌桕等,尤以木樟为大宗,大沽乡油茶最多,素有“宁都油库”之称。
木本植物以松、杉、竹为主的木本植物共有90多种,其中较珍贵的木本植物有30多种,属国家保护的有银杏、香果树、花榈木、水杉、红楝子、银钟树、半枫荷、野山茶等13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凌云山区和小布钩刀咀一带。小布池边有两棵百余年的银杏,钩刀咀有香果树多株。这两种树,世界其它国家已属罕见。
此外,还有纤维植物、观赏植物、淀粉植物、栲胶植物、饮料植物、杀虫植物、单宁植物、橡胶植物等8类,计72种。
动物资源
鸟类主要有喜鹊(鸦鹊)、乌春、鹧鸪、斑鸠(督鸪鸪)、鸲鹆(八哥、乌翼子)、布谷鸟(杜鹃、杜宇、子规)、画眉、鹰、鹞、鹤、麻雀、云雀、雉(野鸡、雉鸡)、竹鸡、禾鸡、乌鸦、野鸭、猫头鹰、猴面鹰、夜哀子、啄木鸟、寿带鸟、翠鸟、白头翁、蜡咀等。六十年代以来,农作物普遍施用剧毒农药,许多山禽亦被毒死,加之大量人工捕杀,鹰、鹞等下降率尤为明显。
兽类主要有狐狸、黄麂、野猪、鸡狼(俗称黄鼠狼)、山兔、野猫、狼、豹、水獭、刺猬、竹狸、穿山甲、獐子等。七十年代末,在县东北山区,还发现华南虎、野牛、野马(苏门羚)、金猫、小灵猫、大灵猫(九节狸)。
由于毁林和捕杀严重,野兽品种数量日益减少。如:獐、鹿等,已多年无人发现。
鱼类除人工放养的鲩(草鱼)、鲢、鳙、鲤、青、鲫、鲴鱼等传统品种外,非人工放养的主要有鳖、鳝、鳅、河鲤、石鲩、虾、鲦、铹铍、鲶、鳗、鳜、娃娃鱼等20多种。五十年代末以来,由于过量捕捞、电触、爆炸、药毒情况严重,江河水域的鱼越来越少。
虫类益虫主要有蜘蛛、蚂蚁、蜻蜓、臭大姐、螳螂等。可入药的有蜜蜂、蚯蚓、斑螫、蜈蚣、蛇、蝎、蚕、蝉、水蛭(蚂蝗)、蟾蜍等。
除上述四类外,还有青蛙(田鸡)、石鸡(石虫另)、蝙蝠、蟹、蚌、螺等多种。
水资源
发源于宁都北部的梅江河自北向南流经11个乡镇,河道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近3000平方公里,是赣江流域面积最广、长度最长、径流量最大的支流。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全县森林覆盖率71.3%,是全国首批100个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之一。境内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翠微峰,省级自然保护区——凌云山、大龙山等,有大型水库——团结水库,小二型以上水库114座,大小河流63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