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也是风格与手法浑然统一的:两个主体人物与其陪衬景物均为工笔写真,仅是在人物座椅下的地毯的表现上略施意笔(或没骨)的渲染而已。1892年他为与其“亦师亦友”的同好吴昌硕作的《蕉阴纳凉图》(浙江省博物馆藏),当属任伯年这类工笔写真人物画臻于“传神”的艺术最高成熟度的颠峰之作——作者显然对自己所面对描绘的对象是太熟悉了(此前,他就几次为吴昌硕画过写真肖像,如1886年的《饥看天图》、1888年的《酸寒尉像》等),画起来已是那么胸有成竹。此画无论画面布局,还是对人物的造型与精神面貌的刻画,即使我们用今天的哪怕是非常苛刻的眼光来加以挑剔都将无懈可击! 晚年的任伯年,其人物画可以说又有了一种质的飞跃。此时,他已经完全进入了传统文人画笔墨的致高境界。他又回到了他的非写真的信笔人物画中,但与他早年那些强化“钉头鼠尾”笔法而用笔较死的传统题材信笔人物画已不可同日而语。我特别欣赏他56岁临终之年即1895年作的那些运用文人花鸟画意笔笔法画的《人物册》作品。在《任伯年精品集》的第86、87、88图,即《人物册之一》、《人物册之二》、《人物册之三》,就是这样的作品。其中第87图《人物册之二》画的是一位依杖于荒郊山路旁的白发驼背老翁,正扭头仰望远处上空。主体人物神态生动,造型精确,陪衬景物逸笔草草,点到为止。这是一幅以信笔写意的精神画出(写出)的兼工带写的人物作品,其中工、意的“融合”达到了真正的“兼容性”,或者说是一种有机的“融合”,进入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化境”。这里的所谓“化境”,意味着他的画工性品格已经并仅仅是作为一种纯粹技巧的熟练,并已完全渗透到了文人性品格与意境的具体表现中。无奈,任伯年英年早逝,否则他会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复兴带来更大推动,并取得更丰厚的创作实绩。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任伯年以他在清末传统中国人物画创作上的独特成就,成为近代中国传统人物画别开生面的主要代表。他的人物画品格中包含的画工性品格与文人性品格之二重性或兼容性特点,既是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过渡时期画家的一般特点,又与他的家传家风以及社会生活与艺术环境的独特性相关,同时也与他既作为人物画家又作为花鸟画家的二重性或兼容性特点紧密相连。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在他仅仅是短短50多年的生命历程中,他的这种二重性或兼容性品格本身也有一种从无机性与外在性到有机性与内在性的转变或转化,即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转变或转化——只有能充分看到他的这种转变或转化的人,才能对他的艺术成就有充分、客观的估量与评价。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人物画中的画工性品格所表现的写真性特点,又具体体现了他所处的近代中国画坛面临日趋强盛的“西画东渐”时风的影响的特点——这同样是处在一个过渡时期:西洋画在中国已经得到传播,但这一画种本身在中国还没有完全确立其独立存在的位置。但是这一写真性特点(无论是来自中国绘画传统的工笔写真,还是来自西洋绘画传统的写实写真),对于描绘真实的历史(现实)人物来说,却是有重要意义的,这在另一门西洋技术即照相术(它发明于任伯年诞生的前一年)还不是相当发达(也处在过渡时期)的近代中国来说尤其是如此。任伯年的不少写真肖像画,至今仍将作为他的那一时代历史的重要考证资料。因此对于他的人物画的画工性品格与写真性特点,在这个角度上说,更应当看作是任伯年人物画中应有的时代特征与非常宝贵的品格。任伯年的人物画作为晚清“海派人物画”的代表,不仅是明清以来中国画坛优秀人物画传统的新的集成与发展,而且直接成为形成此后现代中国人物画不同画派的源头与先声:其人物画的画工性品格与文人性品格之二重性或兼容性特点,直接发展形成了现代上海“海派人物画”兼容并蓄的特色(如程十发、贺友直、戴敦邦等的中国人物画);其人物画包含的画工性品格一定意义上成为强调造型与写实风格的“京派人物画”(40年代徐悲鸿、蒋兆和的中国人物画)发展的基础;而其人物画(尤其是晚年的)包含的文人性品格很大程度上又成为在写实造型基础上更强调文人画意笔笔墨趣味的“浙派人物画”(50年代中期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形成,如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的意笔中国人物画)形成的基础。就这个意义上说,任伯年的中国人物画不仅是中国近代海派绘画在人物画方面的代表,还是现代“海派人物画”与其他学派人物画直接与间接的共同源头;而就任伯年本人并以他的创作实绩而言,他不仅应当被视为中国传统人物绘画从古代向现代转变的推动者与启蒙者,还应当视为开辟通向20世纪中国画全面复兴之路特别是人物画复兴之路的先驱者。这就是任伯年的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

生平大事记

道光十九年(1840年)生于萧山农村,其父任声鹤为民间肖像画家,大伯父为任熊,二伯父为任薰,自幼善画,受民间版画影响深刻。

1854-1855年,十五六歳时在上海卖画,模仿任熊作品沿街出卖,恰逢任熊路过,非但不怒,反而赏识其才华,招为弟子,传为逸话。

1861年,太平天国进入绍兴时,父卒。曾被招入太平天国军当旗手"战时麾之,以为前驱"。其后天京(太平天国首都南京)陷落,返乡。

1864年,迁往宁波卖画为生,结识万个亭、陈朵峰、谢廉始、任薰。

1868年,28歳时与任薰一共前往苏州,随任薰学画卖,结识画家胡远、沙馥。

1868年冬,前往上海、此后长期在上海卖画为生、住于豫园附近的三牌楼。开设扇子店"古香室",与虚谷,张熊,高邕等画家及收藏家毛树征成为友人。

1883年,经高邕介绍结识吴昌硕。

1887年,出版'任伯年先生真迹画谱',轰动上海。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12月19日),因绍兴资产丢失之心痛及吸食鸦片引发肺炎,死去,享年56歳。

相关图书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经典大系:任伯年

作者:杨建峰编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4-1

ISBN:9787807497417

开本:16开

定价:78.00元

内容简介

任伯年(1840~1895)清代画家。初名润,小楼,后改名任颐,字伯年,别号阴山道人、山阴道上行者。浙江山阴(今萧山区瓜沥镇)人。幼时随父学画,少年时曾参加太平军为旗手。后得任熊、任薰指授。中年在上海卖画。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尤工肖像。其画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

本书是他的绘画作品集。

图书目录

图版索引(上卷)

图版(上卷)

图版索引(下卷)

图版(下卷)

任伯年常用印

各家谈艺摘录

任伯年生平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