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玄武瓦当,直径18.5厘米,边轮宽2.1厘米。瓦面构图为龟作爬伏状态,为了谐调空间,蛇弯曲盘绕着蛇身,使呆笨的龟与灵敏的蛇成为龟蛇合体。这样一来使多余的空间参差错落,使整个画面紧凑而不呆滞,而却显得活灵活现了。此种瓦当除在建筑物上表示方向外,还当玄武阙所用。

历史发展

周代

周代人们便发明了瓦。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最初的瓦当是半圆形的,称半规瓦,秦代的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全圆形。而汉代,则流行用圆瓦当。汉代瓦当的制作较战国时期更为兴盛。著名的宫室建筑,大多有烧制砖瓦的陶窑,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瓦当图案的题材多种多样,基本以祥瑞纹样为主,

有动物,卷云和文字纹等几种,中国的瓦当最早起源于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晚期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模式,并成为一些大型建筑的重要构件。早期的瓦当多为半圆形,主要纹饰为兽面纹,后来逐渐向卷云纹等其它纹饰发展。当时各诸侯国烧造和使用的瓦当图案种类繁多,各不相同。秦始皇(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统一六国后,瓦当在图案形态和题材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秦代主要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

汉代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是瓦当工艺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

在秦始皇陵封土之北的宫殿遗址的地下土中,出土了一件上饰夔纹的巨型瓦当,直径达61厘米。在中国发现的所有瓦当中,这一瓦当是最大的。人称它为“瓦当之王”。现陈列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

秦汉

秦汉时代书法在建筑物上应用相当普遍。瓦当是建筑物屋檐筒瓦的下垂部分,用来遮挡椽头以避风雨

剥蚀。战国时期,尤其秦汉时代,在瓦当面上饰以图案花纹或文字,反映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建筑艺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社会文化的繁荣。陕西是秦汉故都所在,解放后在秦汉宫殿遗址出土的秦砖汉瓦数冠全国。从宝鸡到潼关,从陕北到陕南,包括秦都雍城、咸阳、临潼秦始皇陵、西汉京师仓、汉长安城、汉长陵、甘泉宫等遗址,都有秦汉瓦当出土。

秦汉瓦当有圆形或半圆形的,分文字瓦和图案瓦两种类型。面径一般在15 —18厘米之间,迄今发现的最大型的瓦当高48厘米,宽60厘米。图案瓦当有动物纹、植物纹、几何图形等,大都制作于战国至秦,汉代也有,如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灵瓦”。

汉代以文字瓦当为主。文字瓦当是图案瓦当的发展,文字瓦当的出现与汉字的演化有必然联系。文字瓦当分标名类和吉祥语类两大类别。标名类是在瓦当上写明建筑物的名称,即宫殿、官署、陵园之名。如“上林”“蕲年宫当”“宗正宫当”“羽阳千秋”“八风寿存”“平乐宫阿”“长陵西当”“长陵东当”“京师仓当”“齐园宫当”等。吉祥语类瓦当是表达人们祈祷吉祥的愿望,如“延年益寿”“长乐无极”“长生无极”“与华相宜”“千秋万岁”“永受嘉福”“嘉气始降”“永寿无疆”“六畜番息”“万岁未央”等。除此以外,带有纪念意义的,如“汉并天下”;表示怀念性的,如“长毋相忘”。用于私人居宅及祠堂、陵墓建筑物的,如“马氏殿当”,“李”字瓦当,“金”字瓦当,“冢”字瓦当,“殷氏家当”“巨杨冢当”“冢上大当”等。

文字瓦当四个字的较多,也有多字、单字或两字的。如“卫”字瓦当,“乐”字瓦当,“宫”字瓦当,“便”字瓦当,“商”字瓦当;“甘林”瓦当,“黄山”瓦当,“延年”瓦当,“华仓”瓦当,“上林”瓦当,“都空”瓦当,“佐弋”瓦当,“右将”瓦当等。多字瓦当,如“与民世世天地相方永安中正”“长乐未央延年永寿昌”“千秋万世长乐未央昌”“千秋万岁与地无极”“维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等。

秦汉瓦当,尤其是文字瓦当,是非常重要的史证资料,对研究建筑史、 文字演变史均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从书法的角度看,说明汉字除了表意的功能以外,在两千多年以前即具有艺术欣赏的意义,故已用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

秦汉瓦当的造型特点:章法布局端庄美观,经营位置得体,且具有突出的思想内涵,是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完美结合的艺术品;字形结构随体佶屈而不失古意,融古汇今,是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完美结合;书法笔画生动,变化多端,刚柔相济,格调高雅,丰富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语言。

单于天降瓦当

六朝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面瓦垄檐口的装饰,正面刻印有多种图案纹样,也有的刻印表示吉祥的文字。最初,瓦当多为半圆形,称为半瓦当,秦汉时开始出现正圆形瓦当,此后一直延续至今日。

历史悠久的瓦当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构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审美情趣和一定的文化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区域特色的文化遗存。古都南京是六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南京城市考古工作的深入展开,许多地下六朝建筑被不断发现,大量形形色色的六朝瓦当陆续出土,为六朝文化的综合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现择取其中出土最多的兽面纹、莲花纹、云纹瓦当介绍如下:

兽面纹瓦当(图1)直径13厘米、边轮宽0.9厘米、高0.9厘米。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长水滴形双目斜立,垂胆形高鼻梁,鼻梁上部直达额部并在两侧各伸出3根线条,作树枝状。口张大,口外有2道轮廓线,口中露出上下2根长须。头顶上左右各有一个小耳朵,面部两侧和嘴下饰线条硬直的毛须。在鼻、额之间钻有一孔,孔径为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2)直径13.7厘米、边轮宽1.1厘米、高1.1厘米。当面所饰兽面上宽下窄,作虎面形,水滴形双目稍弯曲斜置,目有双线边框,眉作卧蚕状。鼻形小而高凸,额部饰三叉树枝状纹。口张大,口角上翘,露出上下两排门齿和獠牙,吐舌,口外有一道轮廓线,鼻下和上唇间用双线相连。头顶两侧各有一小耳,兽面周边皆饰须发,鼻上部钻有一孔,孔径1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3)直径14.4厘米、边轮宽1.2厘米、高1厘米。兽面上部稍宽于下部,兽面轮廓线更显自由,线条上下皆不封口。椭圆形双目微凸起。鼻约呈正三角形,鼻根线条直达额部,鼻两侧和眼之间用线条勾勒出椭圆形,圈内又饰一小圆圈。长方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细齿。面部两侧和颌下饰少量须毛。鼻梁上部钻一孔,孔径0.9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4)直径13.8厘米、边轮宽0.8厘米、高0.8厘米。兽面轮廓线简化。水滴形双目斜立,细弯眉,高鼻,鼻下部两侧各饰一个三角形凸起。倒梯形口,口内露出上下两排牙齿和两边獠牙,吐舌尖。口部两侧饰长须。额部有5根竖立的草叶状线条,线条两侧各有一椭圆形纹样。鼻上部钻一孔,孔径0.8厘米。

兽面纹瓦当(图5)直径14厘米、边轮宽1.3厘米、高1.5厘米。兽面轮廓线简化。水滴形双目斜立,高鼻,大口呈倒梯形,口中露出上下两排细齿。鼻两侧、口下和面部两侧满饰须毛。鼻梁上部钻一孔,孔径0.5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6)直径11.7厘米、边轮宽1厘米、高0.8厘米。当面饰9瓣莲花,瓣间分隔线端作三尖莲蕾式,中心莲房凸起,上饰7颗莲子。当面周边有一道凸弦纹。莲房中部稍偏处钻一孔,孔径0.6厘米。

莲花纹瓦当(图7)当面略有变形,呈椭圆状,直径13厘米、边轮宽0.9厘米、高1.1厘米。当面饰16瓣莲花,莲瓣之间有分隔线,线顶端呈箭头状突起,箭头之间以短线相连,使当面被分隔成16个扇面状框格,每个框格里有一莲瓣。中央莲房大而高起,上饰19颗莲子,莲子分2圈排列。莲房中部穿一孔,孔径0.5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