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总局和军工部门的工作。1979年1月,他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副主席处理中央军委日常工作。1981年3月任国防部长。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7月,他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消肿”和改革体制的指示精神,主持制定了《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方案》。
1983年6月,耿飚同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积极开展工作。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
了重要贡献。他主持起草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入各国议会联盟的报告,并率领全国人大代表团出席在日内瓦举行的“各国议会联盟”第七十一届大会。在他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根据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利用多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同各国议会的交往和联系,坚持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对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促进了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耿飚同志离开领导岗位后,仍然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多次给党中央、中央军委写信,提出有关经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建议。他十分关心人民疾苦,多次为贫困地区和灾区群众捐款捐物。他热心老龄事业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衷心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耿飚同志是中共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他是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逝世
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耿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6月23日1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2000年6月29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里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沉痛悼念耿飚同志”的黑底白字横幅悬挂在正厅的上方,横幅下方是耿飚同志的半身遗像。刚刚走完91年人生旅程的耿飚同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覆盖着他的身躯。耿飚同志的夫人赵兰香率子女敬献的花圈摆放在遗体前。
8时30分,胡锦涛、李岚清、田纪云、李铁映、迟浩田、张万年、曾庆红、乔石、刘华清、邹家华、布赫、铁木尔·达瓦买提、蒋正华、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任建新、李贵鲜、陈俊生、钱正英、朱光亚、罗豪才和李德生、张劲夫、黄华、廖汉生、谷牧、马文瑞、王恩茂、杨白冰、王汉斌、张震、陈慕华、洪学智、邓力群、张廷发,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于永波、王克等,以及曾与耿飚同志一起战斗或工作过的老战友缓步来到耿飚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这位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老同志三鞠躬,并最后送别。随后,与其家属握手,表示深切慰问。
中央党政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四总部、驻京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领导同志以及耿飚同志的亲属、生前友好、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
耿飚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丁关根、李长春、吴邦国、
吴官正、罗干、姜春云、贾庆林、钱其琛、黄菊、温家宝、吴仪、万里、宋平、荣毅仁、薄一波、宋任穷、帕巴拉·格列朗杰、王光英、程思远、吴阶平、彭佩云、何鲁丽、周光召、曹志、丁石孙、成思危、许嘉璐、肖扬、韩杼滨、叶选平、杨汝岱、巴金、钱伟长、卢嘉锡、宋健、张思卿、丁光训、孙孚凌、霍英东、马万祺、万国权、胡启立、陈锦华、赵南起、毛致用、白立忱、经叔平、张克辉、周铁农、王文元和肖克、张爱萍、段君毅、习仲勋、彭冲、王芳、杨成武、吕正操、郑天翔、刘复之、倪志福、费孝通、孙起孟、雷洁琼、李锡铭、王丙乾、吴学谦、赛福鼎·艾则孜、杨静仁、钱学森、胡绳、苏步青、董寅初、韩光,中央军委委员王瑞林、曹刚川、郭伯雄、徐才厚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以各种形式对耿飚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
组织评价
耿飚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他十分珍视在红军时期的一张党证,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枪林弹雨的洗礼,这张党证仍完好地保存至今。他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能够在各种艰难复杂的环境中开拓新的局面。他光明磊落,坦诚正直,刚直不阿,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待人宽厚,作风民主,善纳群言,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能够团结同志一道工作。他勤于学习,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反对弄虚作假和敷衍塞责的不良风气。他密切联系群众,注意体察民情,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他严于律己,大公无私,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在生活上从不搞特殊,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十分严格,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耿飚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耿飚同志永垂不朽!
人物评价
毛泽东称赞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人物轶事
给毛主席送老虎、给特务送药
1969年,耿飚作为党的“九大”后派出的第一位大使,来到阿尔巴尼亚。毛主席临行前叮嘱他,阿尔巴尼亚是“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我们要加强和发展中阿友好关系。
“肩负‘联谊’重任的父亲,却看到这样的现实:当我国自己黑白电视机都少得可怜的时候,阿方向我国提出,援助他们每个农业社都有电视;当我国动用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外汇,为阿方进口棉花、织成布、做出成衣时,他们反过来要卖给我们从中赚钱。我国援助的化肥被堆在地里,任凭日晒雨淋……1954年以来,我国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事援助,高达90亿元人民币。当时,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300万,人均接受中国援助3000元,而同期中国农民一年的收入,最多也就几十元。”
该不该勒紧中国人裤腰带,去援助阿尔巴尼亚?耿飚大胆提出调整援阿方略。“父亲回国述职时,李先念风趣地对他说,你胆子真不小,敢说阿尔巴尼亚的‘坏话’!你是第一个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后来,中央肯定了父亲的建议。”
耿莹说:“我父亲是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曾有一位北大学者说:“耿飚是上山能打猎,下水能摸鱼,出门能谈判,回家能做饭的人物。放到古代,就是赵子龙、秦叔宝。”
耿飚生于湖南醴陵县一个贫困家庭,从小读过私塾,背过诗文。耿飚的曾祖父是靠苦读起家的举人,祖父是游方郎中。耿飚的父亲则闯荡江湖,混到抚台的亲兵营里学了9年武功,差点被选入皇宫。因为使过皇上赐予的虎头双钩,有“双钩大侠”的美称。后来回乡,先后学过木匠、铁匠、瓦匠和医术,又跟株萍铁路的德国工程师学会了看图纸。
1909年出生的耿飚,自小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南拳、气功、单刀、点穴等很多本事。他7岁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13岁到铅锌矿当童工。一般童工都瘦弱不堪,耿飚却身体健壮,上楼梯都是用脚尖一次跳四五级。耿飚在革命战争中,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他1925年入团,1928年入党,是井冈山红军的骨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