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五年,袁枢的家乡睢州城遭李自成兵燹河决之变,三年后南明弘光元年又发生许定国诱杀高杰的“袁园之祸”,袁可立尚书府“藏书楼”内书画藏品毁于一旦,流散天涯者不可胜计,仅此数帧卷轴为袁枢辗转千里至江苏浒墅关寓所随身珍藏免遭兵火之灾,得以流传至今,传为中国乃至世界名画收藏史上之佳话。
入清后,睢阳袁氏家道式微,袁氏文物流散天涯。现所知流向有卞永誉、安岐、梁清标、宋荦等。
中国美术学院 颜晓军 博士论文《董其昌画禅室里的艺术鉴赏活动》:“袁府所藏,金题玉躞皆付丙丁,固已足可惜。明王朝大势去矣,袁氏父子之丹诚博雅则永照汗青。”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
另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唐翰题题跋本)系明代翻刻本,从“庄夏刻本”系统再次翻刻而出,据此可见,《泉州帖》“庄夏刻本”在明代的地位与影响。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拓本,钤“乾隆御览之宝”、“懋勤殿鉴定章”等印。白纸挖镶剪方裱本,麻纸乌墨拓,每页尺寸纵25.1cm,横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岁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书刻款,完整难得。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王澍《淳化秘阁法帖考》,容庚《丛帖目》等书著录。
淳化阁帖的重要版本
司空公本 第4,7(部分),8卷 北宋祖刻本 上海博物馆
司空公本 第6,7(部分)卷 北宋翻刻本 上海博物馆
国子监本 全10卷 南宋内府翻刻本 弗利尔美术馆1-8、10卷 未出版
上海图书馆第9卷
懋勤殿本 全10卷, 南宋翻刻国子监本 故宫博物院
潘祖纯本 全10卷 懋勤殿本同石拓本 上海博物馆
游相本 全10卷 明翻刻本 珂罗版
祖帖本 全10卷 明翻刻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夹雪本 2卷 明翻刻本 书道博物馆
泉州本 全10卷 南宋翻刻本 上海图书馆 未出版
泉州本 残卷 南宋翻刻本 故宫博物院
泉州本 残卷 南宋翻刻本 香港中文大学
肃府本 全10卷 明刻本 原拓本
历史考证
自宋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摹勒《淳化阁帖》后,全国各地辗转传刻,遂遍天下。著名者有二王府本、绍兴国子监本、大观太清楼帖、淳熙修内史本、泉州本、北方印成本、乌镇张氏本、福清李氏本、世堂本、临江戏鱼堂帖、利州帖,黔江帖等等,卷帙类同。又有庆历长沙刘丞相帖、潘师旦绛州帖、绛公库帖等,稍加损益,卷帙亦异。其他琐琐者又数十家。令人遗憾的是以上宋代《淳化阁帖》原石均已佚失。现存《淳化阁帖》刻石仅有三种:
①明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肃王府遵训阁本”(俗称“肃府本”),当时刻帖石五套。现存帖石两套于西安碑林,半套存于溧阳
②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陕西费甲铸按肃府初拓本摹刻一部,置于西安碑林(俗称“西安本”或“关中本”)
③溧阳虞氏本,乃明肃府本五套刻石之一,现存江苏溧阳县甓桥镇虞氏宗祠(俗称“溧阳本”)。
但近日《淳化阁帖》无宋代刻石传世的共识被杭州文澜阁旧址新近发现的《淳化阁帖》刻石打破。此套《淳化阁帖》刻石目前放置在杭州孤山路二十八号文澜阁旧址(现为浙江图书馆古籍部所在地),此阁初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是清代为珍藏《四库全书》而建的七大藏书阁之一,也是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淳化阁帖》刻石就存放在大院西侧碑廊内,碑廊建于一九九四年,内设碑墙两堵,自南而北纵向延伸,墙外用玻璃框保护,中间为《浙江藏书楼碑记》隔开。坐南一堵碑墙镶嵌《淳化阁帖》刻石四块和《清啸阁帖》、《左璞堂帖》、明清墓志杂石等,其中《阁帖》四块仅见单面(见图四),其背面镶嵌明代墓志数块。坐北一堵碑墙镶嵌《淳化阁帖》刻石二十一块(按:由碎石拼配者作一块记数),能见刻石正、背两面(一面面朝东,一面面朝西,见图五、六)完整刻石长一○二厘米,宽二九厘米。
据资料记载,这套刻石在清乾隆四十六年(一七八一)由张燕昌(芑堂)从西吴旧家为孙仰鲁(寿松主人)购得。
一九三三年孙氏后人侯康先生将帖石捐赠给浙江图书馆,当时曾有整套帖石拓片流传,浙图至今还保存有一套当时帖石拓片。解放后,这套帖石逐渐淡出了文物工作者的视线,“文革”中帖石又遭受一定程度损坏缺失。一九九四年有识之士在浙图红楼走廊内发现这批刻帖,建议保护陈列,遂建碑廊储之。
对帖石版本过去一直无法识别,一般视为明清刻石别本,二○○四年春,笔者携《肃府本》前往对照,亦无果而返。
二○○六年,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施安昌先生用故宫博物院新印《懋勤殿本淳化阁帖》进行了比对,认为《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就出自这套刻石。
此事立即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如果确定的话,浙江图书馆《淳化阁帖》刻石就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汇刻帖的原石,其意义非同寻常。
这一宋代刻石的重新确认是近年来碑帖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它能为帖学研究带来最原始的刻石信息。
要鉴定此套刻石的刊刻年代,需要对现存残石的刊刻内容、卷版标号、卷尾刻款、残石的材质、石花纹理、石裂纹等等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令人遗憾的是,一九九四年修建碑廊时对《淳化阁帖》刻石上墙陈列是比较盲目的,未经细致核对,排次极为混乱。
我们面对的是一套排列错乱颠倒的刻帖,好比一幅搅混的扑克牌,为进一步展开研究,有必要先对刻石进行编号排次,编号原则“自上而下,自右而左”,现编号如下:
坐南单面刻石四块,命名为“单一”、“单二”、“单三”、“单四”。
坐北双面刻石二十一块,其中面东向者,依次命名为“东一”、“东二”……面西向者,依次命名为“西一”、“西二”……
经一石一帖地核对统计后(参见附录),我们发现浙江图书馆收藏《淳化阁帖》现存刻石二十五块(四十六面),保存了《淳化阁帖》原本的五分之三强。
卷版标号有三种样式,例如:“五五”(纯数字版号,前为卷号,后为版号),“甲六”(天干数字混和编号),“十卷九”(卷字编号)。
卷尾淳化三年刊刻题款后尚有大量余地(见西七石后),但未刻任何题刻信息,从中我们可知,当年刊刻此帖时,就未加刻摹勒时间、地点、摹刻人名等鉴定要素。
虽然为进一步鉴定带来难度,但是未刻刻款这一条信息,就能排除宋代一些有刻款的《阁帖》,例如:淳熙修内史本,其卷尾楷书题作“淳熙十二年乙巳岁二月廿五日修内史恭奉圣旨摹勒上石”字样。
流传历史
1994年,启功得知安思远藏有被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托人动员他将此帖带到中国展出。
安思远于1996年携北宋拓《淳化阁帖》六、七、八卷及第四卷到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
2003年4月,经原国家文物局外事处处长王立梅赴美洽谈,安思远以450万美元转让予上海博物馆,在中国名噪一时。
2003年11月22日至26日,嘉德秋季拍卖会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其中就有宋代《淳化阁帖》,其拍卖的《淳化阁帖》从何而来,嘉德公司并未透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书法家介绍,上海博物馆收购的《淳化阁帖》是所有版中最早的一部,也是最有价值的一部。
文化价值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誉为“法帖之祖”。 中国最早书帖《淳化阁帖》是公认仅存的孤本,因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
帖石目录
单一(卷四)
历代名臣法帖第四
徐峤之《春首帖》八行;陆柬之《得告帖》四行;薄绍之《回换帖》六行
单二(卷一)
历代帝王法帖第一
前有“甲二”卷版标号
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二行;东晋康帝司马岳《陆女帖》二行;东晋哀帝司马丕《中书帖》四行;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庆赐帖》六行;东晋文孝王司马道子《异暑帖》三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谯王帖》(仅存首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