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犹以辨才香阁最为文人喜爱。辨才为云门寺律师,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之得意弟子,其生前所住香阁,当然亦为后人重视。香阁之得名,看来源于云门特有之天香。宋之问《宿云门寺》曰:“天香众壑满。”孙邈 《酬万八贺九云门下归溪中作》曰:“天香满袖归。”孟浩然《游云门寺诗》曰:“香界登阁憩。” 孙邈《宿云门寺阁》曰:“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孙邈不住岩东院而住香阁院应从心理上考虑。(按宣宗大中年间,浙东观察史李褒到云门,也住香阁院,并留下《宿云门香阁院》诗)当年《兰亭序》就是藏在这香阁之梁槛之上,诗人宿此当为凭吊。另一处“客栈”当为东客院,即岩东院,云门寺接待院。当年萧翼受唐太宗之托来云门骗取《兰亭序》时便住于此。萧翼有《宿云门东客院》诗。诗人初至云门就是以此诗结交辨才,博得辨才好感。
到了北宋云门依然为文人所重,王安石、苏东坡、苏瞬钦、范仲淹等接踵来访。南宋时更为一代诗宗陆游的少年读书处。陆游在多处诗中提及云门,撰有云门《寿圣院记》。辛弃疾曾任浙东刺史,从云门后登秦望山。写下《 》。
至宋,云门析为广孝、显圣、雍熙、普济、明觉、云门六寺。其寺之规模,陆游在云门《寿圣院记》中有描述:“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时缭山并溪,楼塌重复,依岩跨壑,金碧飞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观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虽寺中人,或旬月不相 也,”以后时有修葺,遗址今尚存。
明代刘伯温曾在云门居住多日,留有大量诗作。《游云门记》《自云峰深居过普济清远楼记》、《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深居精舍记》、《活水源记》便作于此。明代状元张元忭缉有《云门志略》五卷。现存《募修云门寺疏碑》系明末绍兴爱国文学家王思任撰文,苏州范允临行书。碑下又有董其昌、陈继儒和董象蒙三人题跋,与上面碑文浑然一体。明亡后,陈洪授、祁豸佳等十人出家云门寺,结成十子社。
墨涛传略
解英华(墨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诞生与南燕赵地区,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因此墨涛先生未及弱冠养就一身洒脱豪情之气,谓之:笔走龙蛇,侠气使然,字如其人,人如其字。墨涛先生故里为秦三十六郡之一——巨鹿,古郡自古便有崇文重教之民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间,中华文化便在少年时期的墨涛先生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至一十六岁便毅然投笔从戎,奔赴八百里秦川,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西安 ,古称长安、京兆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墨涛先生在西安这块文化的沃土上,夜以继日、如饥似渴的吸收着中华文明的精髓,遍访名师,先后受教与关中书法翘楚王冠君大师和姚素之大师等,长期蛰伏于西安碑林摹写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墨迹,后又深入终南山、华山求学于高僧、隐士,为其以后的艺术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于后来稳健、飘逸之书风。之后曾游历于齐鲁大地,在孔圣故里曲阜和王羲之故里临沂游学。戊子年在北京筹建茗茶书画院至今。墨涛先生毕生都投入到了研究、推进中华文化上,尤其是墨涛先生几十年来醉心于“兰亭文化”,并且在学术上取得颇高成就,被业内专家高度赞扬。
东晋大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是为中国书法之无双之作,后世虽无原本,但后世大家多曾摹写,其中传世之作仅一十二版,且广散于海内,难觅其踪。墨涛先生穷其三十年之志遍访海内,分别于北京故宫、台湾省故宫博物院、日本、中国香港等地搜集齐存世版本之资料,拟重现《兰亭序》昔日光彩,当真以传承为己任,朝晖夕阴、寒暑盛夏、矢志不渝,日夜清茶孤灯伴其左右,奋笔疾书、摹写不止。刻印草稿练习之料不下万余,摹写稿纸数以吨计,最终精选出《兰亭序》所现之印章一千零八十八方,摹写长卷一百八十尺长卷,包涵所有名家版本,历朝历代名士、大家、皇帝的题跋、印章,传于后世,实书法之盛事,文化之盛事。
授权信息
故宫博物院授权,荣宝斋按原作1:1高仿“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次授权发行珍品!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
诗,于曲水流觞之际,羲之即兴挥毫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王羲之五十岁时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历代书家推崇《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真迹今遗,后世相传皆为唐朝摹本,在唐摹本中以冯承素的“神龙本”为最著。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皆体现出“书圣风范”,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2011年10月,由故宫博物院主办,汇集全世界一百多件“兰亭文物”的兰亭大展即将开幕,为传承中华国宝,让更多的藏家有机会鉴赏,甚至收藏“天下第一行书”。经故宫博物院破例授权,三百年书画老字号“荣宝斋”按授权原迹1:1高仿,再现“天下第一行书”之神韵。高仿《兰亭序》完全保留历代名家帝王题识、钤印等历史印迹,被称为“下真迹一等”的艺术珍品。限量发行3000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