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跋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词目:题跋

拼音:tí bá

英文:

详细释义

1. 题,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跋,指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后面的文字,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唐昭宗幸华州,登齐云楼,西北顾望京师,作《菩萨蛮辞》三章,其卒章云:‘野烟生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纸札甚草草。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清·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仪徵相国既得《华山碑》四明本,又见长垣、华阴二本,因取三本所有题跋,编次成帙。”

姚华《论文后编》:“自宋而后,题跋且成专著,苏、黄、海岳、晦翁诸家书,犹有存者,其用之宏,视序有加,议论说辨,亦尝行乎其中,是又变而溢焉矣。”

张天翼《新生》:“他还藏了一幅倪云林的山水,上面有张廷济的题跋。”

2.泛指为文物器具所作的品题、题记。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件东西(玛瑙杯)竟成了一段佳话,不可无几句题跋以志其盛。”

3.题写跋语。

清·昭梿《啸亭杂录·钱辛楣之博》:“在上书房时,质庄王尝获元代蒙古碑版,体制异於今书,人皆不识,因询章嘉国师,倩其繙译汉文。因命吾题跋端末。”

认识

在我们现在所见存世的宋、元、明、清及近现代的书画上,同时有书画家本人的

款题和他人在书画上的题跋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从书画上无款题到有款题到同时有他人的题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书、画的“题跋”是作品的一部分。其内容与形式及位置要与作品密切配合。书、画,题跋、印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增益,使之成为统一的整体。

注述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谓:“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载:“唐昭宗幸华州,作《菩萨蛮》辞三章,今此辞墨本犹在陕州一佛寺中。予顷年过陕,曾一见之,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对画幅上的题跋,清代王概《芥子园画传》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隐之石隙,恐书不精,有伤画局耳,至倪云林字法遒逸,或诗尾用跋,或跋后系诗,文衡山行款清整,沈石田笔法洒落,徐文长诗歌奇横,陈白阳题志精卓,每侵画位,翻多奇趣”,元代以来,在画上题书诗文已成为中国画作品上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

分类

题跋是书写于书籍、碑帖、书画作品的品评、追述故事、考证版本及渊源等方面的文字。

若是书画家本人所题,称为本人题跋,他人所作,称为他人题跋。同时还分为作者同时代人题跋,或者后人题跋。后人题跋往往是一些考证的内容,当然也有纯观赏性的。总之,题跋分为三类:作者的题跋,同时人的题跋,后人的题跋。

作者本人的题跋

也可以分为"款"和"题"两个方面,就是指书画家在所作书画上的名款(签名)以及题记。绘画上的名款必须在画幅之内,而书法上的名款则必须在全文之后。名款也好,题记也好,本身也都是书法,属于要鉴定真伪的范围。

同时期人的题跋

往往是对这件作品本身的评论、观感,或说明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观看这幅作品或这幅作品的创作。绘画从汉代以来,一直没有作者名款。晋顾恺之《女史箴》虽有名款,但这名款

与箴文笔法不同,是后人添加的。唐代绘画中有作者名款也极少;南唐作品据载亦有名款,但现存世作品上所见大都是后添的。北宋时期开始落款,但早期也仅简单写个名字,有的画院画师则在名款前加个"臣"字,一般都写在边角或树干、石上等不起眼的地方,如郭熙《窠石平远图》,在画幅左方中下部,用隶书小字写"窠石平远,元丰戊午郭熙画"的名款;又如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款在画幅后端中部:"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

后人的题跋

至于题,则至米芾、苏轼时,虽提倡文人画,也仍不见有长行大篇跋题在画上或卷后。大约最早要到米芾之子米友仁等,才始见有较多题跋。到元代则风气一变,强调诗、书、画三者结合,这种风气从此大盛,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种类

综述

跋在中国画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画构图的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在书画、碑帖等前后题记的文字,均可称为题跋。写在书画或碑帖前面的文字称为“题”,写在后面的文字称为“跋”。

宋代以前的画没有题跋,即使有也只是在树干、山石后面等不明显的地方题个名字而已。这一艺术形式是伴随文人画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最终成为传统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形式。

书家所作题跋,不外乎诗词跋、书籍跋、书跋(书法作品跋)、碑帖跋、印跋、画跋和杂跋七类。

诗词跋

诗词跋是书家跋于他人或自己撰作的诗词之后的文字。如陆游《跋东坡七夕词(即〈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昔人作七夕诗,率不免有梳栊绮疏借别之意。惟东坡此篇,居然是星汉上语。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学诗者当以是求之。”又如苏轼《题柳子厚(宗元)诗》:“诗须要有为而作,用事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好奇务新,乃诗之病。柳子厚晚年诗极似渊明(陶潜),知诗病者也。”书家通常在抄录前人时贤诗词或书写自作诗后作跋,或明心迹;或言体会;或加释意;或评影响;或述诗理等,虽片言只语,却也耐人寻味。如书“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可题“此诗非山中人不得手到擒来”,也可以从诗人王维又是画家这一点落想,题“摩诘(王维字)领山水画南宗之首,不知此景可能画出”?(可参见拙文《谈谈落款的内容》,载《书法》1987年第6期)若按提跋方式,也有人将那些用诗词代跋语的作品称作“诗词跋”(即用诗词作“跋”)。如元代张珪《题山谷〈松风阁诗〉》:“阁上松来风有声,高人胸次洒然清。当时诗笔今犹在,抚卷重看眼倍明。”此类题跋又称“诗题”,它与论书诗并无二致,只是书于他人或自己撰作的诗词散文之后,表达了题跋者的感想或评价而已。对一些书写诗词的书法艺术作品,因为书家

既观赏其笔墨又欣赏其诗词,故这类题跋往往诗书双评,而且因是诗人书家看诗人书家的作品,故意多精当,所谓“深入自无浅语”也。如苏轼书《黄州寒食诗》后纸有黄山谷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此跋对苏轼诗书双评,生动活泼又味隽情深,非大作手不能及。明代陈继儒《白石樵真稿·书杨侍御刻苏黄题跋》说:“题跋,文章家之短兵也……苏黄之妙,最妙于题跋”,此言非虚。苏轼的诗词跋最见学问性灵,著名的有《书渊明羲农去我久诗》、《书鲁直诗后》、《评韩柳诗》、《书渊明饮酒诗后》、《评李白诗(二则)》等。

书籍跋

书籍跋是书家跋于书籍(包括文集、诗集、题跋集、书画录、史论等)之后的文字,相当于“后记”、“后语”之类。文虽简短,却常常具有史料和艺术价值。如陆游《跋六一居士(集古录跋尾)》(可知刻本论阙)、《跋柳柳州集》(可知当时柳宗元诗已有他人假冒之作)、《跋重广字说》(可知“字说”有先后之异),《跋前汉通用古字韵编》(可知当时已有古字工具书)等。又《渔洋书跋》(卷六)有《跋〈声画集〉》,对历代题画诗的发展情况仅以二百余字概括之,而且卓有新见。清代归庄有《跋王勤中〈鹤谱〉》,文中对画家为鹤“备写诸状”,“不独赏其绘事之工,又叹其奇思高致”,最后感慨世道昏暗,“鹤何以得自全”,而作二歌以哀之。

书跋

书跋是指跋于他人或自作书法作品之后的文字。这类题跋数量较多,佳制也不

少。书家跋书法作品,无异于住持自道山门事,加之有的文辞优美,善摹情态,语似天成,真令人难忘。如黄山谷《题东坡字后》记“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气,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宋代考进士有礼部主试,试前封锁试场)礼部,每来见过,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籥(量器名)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意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跋书作兼及东坡豪放真率之个性,活如写生。清代学者陈澧读此跋时也十分动情,说“读此数过,如亲见东坡”。清代郑板桥《跋临兰亭序》不啻一篇“书法宣言”:“黄山谷云:世人只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可知骨不可凡,面不足学也。况兰亭之面,失之已久乎!板桥道人以中郎(蔡邕)之体,运太傅(钟繇)之笔,为右军(王羲之)之书,而实出以己意,并无所谓蔡锺王者,岂复有兰亭面貌乎?古人书法入神超妙,而石刻木刻千翻万变,遗意荡然。若复依样葫芦,才子俱归恶道。故作此破格书已警来学,即以请教当代名公,亦无不可。”语多幽默,却句句精切,艺理盎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