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交通

吴中区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水利和交

通枢纽。截至2014年,吴中区基本形成了以绕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苏沪高速公路、苏昆太高速公路和苏嘉杭高速公路为快速通道,以227省道、343省道、230省道为主骨架,以吴中大道、东方大道、东山大道、环太湖公路、苏同黎一级公路、东太湖大道、福湖路、甪锦线等区内主干道为次骨架和以纵横交错的镇村道路为补充的便捷、高效的公路网络,基本实现了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连接顺畅,所有乡镇15分钟内可上高速公路。

至2012年末,吴中区公路总里程达1185公里(不含市政道路),公路密度达159.7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内河道纵横交错,航道总里程达330.33公里,其中有京杭大运河、苏申内、外港线、苏西线等7条等级航道。苏州轻轨一号线在木渎已实现了地面衔接,与建设中的苏州轻轨二、三、四号线,分别将太湖度假区、吴中城区、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苏州城区紧密连接,形成了吴中区与苏州各城区无缝对接的现代化大交通格局。

社会

文体事业

2010年,吴中区公益性文化阵地面积增加到11.1万平

方米。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成功举办首届兵圣杯世界女子围棋锦标赛。

教育事业

2010年,吴中区获评省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实施,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吴中电大跻身“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

医疗卫生

2010年,吴中区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改造,区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和一批乡镇卫生院建设顺利推进。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扎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区红十字会常设机构。

社会保障

2010年,吴中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3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545个,实现城

镇困难人员就业2709名、失业人员再就业3773名,吴中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二是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保体系。城镇五大社会保险净增参保2.9万余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420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提高到400元,城乡低保实现历史性并轨,保障标准提高到420元。

生态环境

2010年,吴中区矿山整治完成复绿86.5万平方米,环保重点项目和太湖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顺利完成年度计划,东太湖综合整治完成退垦还湖、围堰及排水工程。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关停并转一批化工企业,“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吴中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达100%,陆地森林覆盖率达29.1%,国家生态区建设通过国家级考核验收。

旅游

吴中区的古镇是游人纷至沓来的好去处,如甪直、东山、西山、木渎、光福等地。

甪直镇

甪直镇内古有“72顶半桥”,今存各式石桥41座,是我国桥梁最多的市镇,有“古桥博物馆”之称。

宝带桥

境内还有依傍京杭大运河的宝带桥,是我国现存最长的连拱桥。

旺山生态农庄

“旺山生态农庄—田园梦乡”位于苏州城西南8公里处,融现代农业、乡村文化、度假观光以及环保教育、农事体验、竞技游乐于一体。

淞南生态农庄

淞南生态农庄,坐落于千年古镇甪直之北,东临上海、西靠苏州,服务设施及项目涵括了农业观光、农家乐体验、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拓展训练、乡村美食、文化娱乐等。

东村

东村位于西山岛北部,南倚青山,北濒太湖,与横山、阴山、绍山诸岛相望。东村建村于秦末汉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东园公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古称东园村,简称东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特产

太湖白虾

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

太湖白鱼

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

太湖银鱼

太湖银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鳞、无刺、无腥味,可烹制各种菜肴。日本人常把银鱼与鲱鱼籽、海胆酱一起,配上调味品,制成珍贵菜肴。将银鱼晒成干,色、香、味、形,经久不变。烹制前,用水浸一下,柔若无骨,制成各类应时名菜。

名人

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朱买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西汉吴郡吴县人。汉武帝大臣、辞赋家。

练埙,字声伯,后更名则成,明初人。祖籍福建浦城,父练士章(字文达)

曾任苏州某海道万户府的总管,因之迁居郭巷镇尹山,宅址在今尹山街8号一带。练埙幼时即以气节自负,与众少合,

练纲(1402—1477)字从道,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郭巷镇尹山街8号一带)人。明宣德十年(1435)乡试第二名举人,入太学,以谙熟《春秋》著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等,吴县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名绍钧,字秉臣,吴县人。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

王大珩(1915年─2011年),吴县人,光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是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权威和组织领导者。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吴县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

陆龟蒙(?—约881年),字鲁望,号天随子,长洲县人,居甫里(今甪直),别号甫里先生、江湖散人等,晚唐文学家、诗人。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气字致笼、号石湖居士,吴县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