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前476年),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先后败范氏、中行氏,拓展封地,奠定了后来建立赵国的基业。
赵,氏也,系出嬴姓。周穆王以造父为御,封之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立赵氏。后叔带去周侍晋,以下七世而至赵衰,为晋文公股肱,赵氏位列六卿,世代显贵。
孟,长也。故赵孟之意为赵氏之长,赵氏大宗的宗主,通俗的说法就是赵家老大。“赵孟”实际上是春秋时代人们对晋国赵氏历代宗主的尊称。但是在目前的史料上所能找到的,直接被称为赵孟的有五人,赵盾(赵宣子)、赵武(赵文子)、赵鞅(赵简子)、赵无恤(赵襄子)以及战国时期的赵种(赵成侯)。另外《左传》中称赵朔的妻子为赵庄姬,但是《国语》又称其为赵孟姬,故此推断赵朔(赵庄子)极有可能在生前也被人称作赵孟。
煊赫家族
赵氏在晋国发家要追溯到赵夙。史载赵夙为晋献公御戎,毕万为车右,灭掉耿、魏、霍。晋献公将耿赐予赵夙,将魏赐予毕万(毕万之后为魏氏)。二人同时位列大夫,参与军政。但是他们后人的发展则不尽相同。
赵夙之子赵衰(赵成子)与晋献公子重耳相善,二人成为莫逆之交。赵衰一生跟着重耳,随之流浪,随之复国,随之称霸。晋文公作三军六卿,赵衰多荐之英才。其虚怀若谷,清心寡欲,贾季赞之“冬至之日”,可谓晋之良大夫,深得晋文公赏识。至前622年,赵衰位至中军佐而亡。
赵盾
赵衰死后,赵盾继立为赵氏宗主,也是被称为赵孟的第一人。赵盾初涉政
坛,晋国正面临着大面积人员重组。之前为晋文公所倚重的卿大夫已经成为过去。晋襄公必须重新物色人才为国所用。这时候年轻的赵盾在多方人士的协助下成为了晋襄公手下的第一重臣,任中军元帅。不久晋襄公病逝继位的晋灵公年幼,赵盾独掌朝政。
赵朔
赵盾死后,破格提拔郤缺执政。郤缺为报答赵盾的知遇之恩,以胥克有蛊疾,把胥克踢出六卿行列,安排赵盾嫡子赵朔入六正,佐下军。几经升迁,至前592年范会告老,郤克执政时,赵朔当为中军佐(中军元帅的副手)。大约也就在这段时间,赵朔突然消失在晋国政坛。
下宫之难
赵朔死后,其子赵武幼。赵氏陷入内乱,赵盾的弟弟赵同、赵括以幼弟赵婴齐通奸于赵庄姬而将其发配。赵庄姬不满,告发婆家人赵同、赵括将要作乱。时栾书、郤錡共作证。晋景公攻杀赵氏于下宫。赵氏大宗一族被杀,只剩尚未成年的赵武。
赵武
韩厥感于赵氏当年的养育之恩,告于晋景公,言及当年赵衰、赵盾之功勋。晋景公心动,乃将赵氏封邑归还赵武。在韩厥的接济下,赵武茁壮成长。至晋厉公时,赵武行弱冠礼。晋悼公继位,任韩厥为正卿,扶植赵武。赵武为卿,重信义,崇礼让,可怜赵氏人丁单薄。至前548年,范匄死去,赵武执政。
赵鞅
赵武年未半百而亡,其子赵成继立。因赵氏与韩氏交厚,受正卿韩起提携,赵成位列中军佐。赵成也非有福之人,不久就死去。其子赵鞅继位。赵鞅颇为英明,年纪轻轻就展现出雄才大略。赵氏因此而迅速强盛。前492年,赵鞅执政,名为晋卿,实专晋权。
赵无恤
前475年,赵鞅告老,其子赵无恤继立。赵无恤隐忍正卿智伯的蛮横,避其锋芒,积极开拓疆土,
夯实赵氏实力。前455年,智伯向赵无恤敲诈封邑,赵无恤断然拒绝。智伯纠合韩魏合攻赵氏,赵无恤不敌,退守晋阳三年。后赵氏阴与韩魏谋,乃合攻智氏,智伯战死。赵无恤成为晋国执政。三家分晋终成定局。
赵种
即赵成侯。赵国立国后,赵烈侯生赵敬侯,赵敬侯生赵成侯。赵成侯在位时期,正值秦齐崛起,魏国强盛。赵国与魏国的同盟关系已经破裂。前354年,魏惠王命庞涓攻赵,兵围赵都邯郸。赵成侯坚守决不妥协,之后齐国田忌围魏救赵。
追忆当年
千百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翻开史书,回望那个礼崩乐坏,狼烟四起的时
代。晋国作为那个时代头号大国,他的政治直接影响到天下的走势。而晋国内部的六卿军政制度,时刻牵动着晋国的发展,助推着历史的车轮。世卿轮番斗争,六正相互厮杀,其精彩程度甚至高于各国间的诸侯兼并战争。
从晋文公建立三军六卿制度起,赵氏便一直是晋国最抢手,表现最为活跃的家族。自赵衰到赵无恤,整整七代人,有四代(赵盾、赵武、赵鞅、赵无恤)终为晋国第一权臣。另外赵衰、赵朔、赵成也能够高居中军佐一职(在晋国,中军佐的地位仅次于中军元帅)。如果仅仅看他们在晋国的任职,这个家族实在是太过显赫。
与晋国的其余世卿大族不同,赵氏一直走在晋国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赵氏在赵衰时期并不算最为显赫,但是赵衰的做人为臣都显得非常得体,为赵盾不仅仅留下了雄厚的家底,还有很有利于赵家的政治环境。后赵盾执政,赵氏极为显赫,远远凌驾于其余诸卿之上。赵盾死后,赵氏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实力。邲之战时,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旃都随军出征,但是赵朔、赵婴齐主和,赵同、赵括主战,赵旃捣乱,直接左右着战争的胜负,一家人说三家话,也预示着赵家的危机。
前583年,晋景公突然攻打赵氏,赵氏惨遭灭族,只剩赵武与别为邯郸氏的旁支赵旃尚存。这次家毁人亡的打击使赵氏人丁凋零,其状惨不忍睹。年轻的赵武就在这片瓦砾堆中开始了对家族的重建。
赵武不可能再像上一辈人那样大手大脚,只能低调做人,小心为臣,只要有人还在,一切就可能从头再来。不幸的赵武幸运的遇上了英明的晋悼公,悼公大笔一挥,赵武为卿。晋悼公崇尚周礼,温文尔雅,这与赵武的性格不谋而合。经过悼公的扶植栽培,赵武的励精图治,赵氏终于走出了灭门的阴影。
晋国后期,六卿主政。各大世卿矛盾不断,男丁稀少的赵氏步履维艰。赵鞅适时而生,承担起赵氏复兴的重任。赵鞅深沉不露,胆识过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积极削弱奴隶制度,倡导法制,对其封邑实施土地制度、农奴制度和用人制度的巨大改革。赵氏实力在他的手上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到赵无恤时,智氏超越赵氏。智伯敲诈赵无恤,赵无恤果敢拒绝,晋阳城危在旦夕时,依然没有动摇。最后三家同灭智氏,拂过两百年的征尘,与韩魏瓜分晋国。
历史价值
今天的中学历史教材上聊聊的几笔,却不能掩盖历代赵孟在赵氏家族崛起中的赫赫功勋。赵氏家族一直有着桀骜不驯,威武不屈的特性。在晋国政治风云中,赵氏曾三次面临灭族之灾(下宫之难,中行氏、范氏围晋阳,智氏、韩氏、魏氏水淹晋阳),却能艰难且坚强的度过危机,实属不易。
晋国曾经的煊赫家族诸如:狐氏、先氏、栾氏、郤氏、中行氏、范氏、智氏在家族足够强大时风光不已,但在家族一旦中衰,树倒猢狲散。没有一个世家能像赵氏这般屡仆屡起,在家族不济时,懂得韬光养晦。这是一种得以传承的品质。
晋国的列位赵孟们都有着改革图新的胆略与魄力。例如赵盾“制事典,正法罪”,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条文,这在周代法制的巨大进步。再如赵鞅,铸刑鼎,做到法律公正、公平、公开,完全打破周礼那套刑不上大夫的常规,尽管这招来了孔子先生的激烈声讨,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国家法制的进步,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保障。
到了战国时代,春秋时列位赵孟的优秀品质得以在子孙身上闪耀。赵成侯在邯郸被重重包围时,拒不与魏惠王妥协。秦昭王兵围邯郸一年,年轻的赵孝成王坚守城池,直至信陵君败秦。长平之战后的赵国千疮百孔,却不屈于秦国的淫威,直至亡国。赵烈侯以公仲连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更是敢于打破民族界限,勇于创新,推动了华夏民族大融合,共同创造了先秦时代辉煌的三晋文明。
力推改革
赵孟执政不久,六卿在逐步瓜分晋国土地和人口的同时,都在各自的封地内进行全面地改革,为最终夺取晋国的统治大权作准备。其中韩、赵、魏三家采取了比较进步的政策,而尤以赵简子的改革措施最为彻底,改革所带来的成效也最为显著,为赵宗室的兴盛、强大和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