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写实油画

精神风貌的含义:它展现了人的精神状态一由外在的面貌透出人内心的精神状态,气质品性。它代表了时代的精神风貌,也包含了艺术家的精神状态和他所刻画的画面中模特的精神状态。

艺术家以可认知的客观事物形象为表现对象,从观察构思到绘画技法,最后落实在画面上的操作,由此对物象的具象描绘,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这是写实油画的表层意义。更深层的是艺术家重在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的真实性为基础,又同时重视内涵表现的现实性精神。是艺术家对社会本质揭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个方面比前者更全面和深入。我在这里所论述的写实油画,不涉及表现主义、波普艺术等一定具体形象的艺术样式,也不只是对于物象的具象表现,它是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艺术家表现的人物的精神状态生动剖析他人、进而透视社会,传达出入文精神,蕴含了中国内在的文化精神内涵。对于中国国情来说,再合适不过。

中国写实油画的精神风貌的演变过程,也是人性得到不断尊重和解放的过程,这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充分说明艺术对社会的反作用。时至今日,写实油画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公众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写实油画在吸收了欧洲传统绘画营养的同时与中国的传统、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在这个融合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前进,正在逐步的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

发展历程

中国油画家的出现源于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 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 。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有油画家: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油画家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的国立艺术院校〔林风眠任院长〕等。

处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油画家颠沛流离。国难当头,很多油画家用绘画作武器,反映战事,揭露暴政,如王式廓的《台儿庄大血战》,唐一禾的《胜利与和平》,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一些油画家因战事远赴西北、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创作出了如《负水女》吴作人,《哈萨克牧羊女》董希文等佳作。

在“新美术必须与人民结合”的观点的影响下,写实主义一统天下,风景、静物、人物等题材被冷落。这个时期的油画家诞生了一批革命历史画,如胡一川的《开镣》、王式廓的《参军》、罗工柳的《地道战》、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李宗津的《飞夺芦定桥》、艾中信的《过雪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