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中国戏曲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始建于1950年,是文化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

截至2014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总占地面积5.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0个教学单位,有14个本科专业和25个专业方向,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学校有在校学生254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48人,研究生268人,第六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50人,继续教育学生177人。

1950年1月28日,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成立。

1955年1月,学校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

1973年11月,学校并入文化部“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后更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戏曲学校”。

1977年2月,正式恢复中国戏曲学校建制。

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1995年,江泽民为学校建校45周年题词:德艺双馨,继往开来。

2000年,学校划转北京市,国家对学校实行文化部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体制。

学术研究

平台建设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中国戏曲学院设有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两个国家一级学会,学院获批建立“北京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基地”;有京剧研究所、戏曲教育研究所、戏曲文献研究所、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戏曲音乐研究所、传统戏曲与陶艺研究所等多个校级学术研究机构。

建设成果

2006年至2014年间,中国戏曲学院共取得各类科研立项220项,资助经费达8691.59万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各类重要科研、创作奖励20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30余部,产出各类艺术创作作品400余部,其中《中国艺术教育大系·戏曲卷》填补了戏曲教育长期无系统教材的空白。学院创作改编的《白蛇传》、《对花枪》、《岳云》、《杜十娘》、《张协状元》、《悲惨世界》、《红色娘子军》、《还魂三叠》、《长征组歌》、《梅兰霓裳》等大量优秀作品,获得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全国优秀剧目奖、国际戏剧协会(ITI)音乐戏剧奖等奖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3年底,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4.1万册,电子图书173.31GB。

学术期刊

《戏曲艺术》是中国戏曲学院主办的以发表戏曲研究理论文章为主的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戏剧艺术类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期刊设置的栏目有戏曲评论,戏曲教育,戏曲文学,戏曲人物,剧坛巡礼,学术文章,古典文学等。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6年,中国戏曲学院设有京剧系、表演系、音乐系、导演系、戏曲文学系、舞台美术系、新媒体艺术系、国际文化交流系、基础部、附中10个教学单位,有14个本科专业和25个专业方向。

学科建设

截至2014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

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

二级学科硕士点

艺术学理论。

北京市重点学科

戏剧戏曲学。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精品课程5门、市级精品教材5本、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8项、北京市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30余项。

国家级特色专业

京剧表演表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北京市级特色专业

京剧表演、戏曲舞台设计。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动漫戏剧实验教学中心、舞台实践教学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中国戏曲舞美教学创新试验区。

北京市级精品课程

戏曲主修剧目、传统经典舞台设计、角色创造体验、中国当代戏曲文学等5门。

截至2014年3月,中国戏曲学院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北京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2011年至201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7.66%。

据2010年9月新华网数据显示,在已举办过的11届文华奖评比中,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师、毕业生、校友有63人次获得该奖项;在已举办过的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奖中,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师、毕业生、校友有52人次获得梅花奖,占83人次京剧演员获奖比例的61%;在三届梅兰芳金奖大赛共决出的29位金奖得主中,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校友有16人获得金奖,占55%;从1987年至2005年举办的四次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共产生最佳表演金奖95名,中国戏曲学院的教师、在校生、毕业生有76人获得该金奖,占金奖总数的80%。

师资力量

截至2013年底,中国戏曲学院有257名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7%。学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5位、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学校先后引进了傅谨、谢柏梁、张火丁等特聘教授及学科带头人和其他高层次人才,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来院任教。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沈世华、钮骠、宋丹菊、谢锐青、蔡英莲、周龙。

对外交流

中国戏曲学院从199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14年3月,学校先后有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典、比利时、韩国、日本等国家的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的大批学生来校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戏曲艺术。学校先后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艺术学院、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戏剧学院、德国汉堡表演学院、德累斯顿音乐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高等戏剧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韩国汉城艺术大学、香港演艺学院等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由中国戏曲学院与美国宾汉顿大学共同建立的全球第一家戏曲孔子学院,于2009年11月6日在宾汉顿大学正式挂牌,面向美国学生开设中国文化和戏曲课程,培养了各国留学生500余名,多次参加各类国际艺术节演出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5年至2013年间,中国戏曲学院先后举办五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化传统

学校标志

德艺双馨,继往开来

江泽民同志在《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振兴京剧和民族艺术,需要有一大批立志献身这一事业的优秀人才。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努力造就二十一世纪的京剧人才、民族艺术人才。要办好戏曲和艺术院校。”1995年,他为中国戏曲学院建校45周年题词: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学校以此作为校训。

社团活动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中国戏曲学院有大学生艺术团、国戏篮球俱乐部、国戏大学生心理学社、国戏足球社、国戏人文学社、东土动漫社、国戏书画社、天幕玫瑰工作室、红十字学生分会、绿色同行环保公益社、国戏排球社、 “九月”文学社、国风乐社、摄影爱好者协会、乒乓球社、“国戏之声”广播台、戏友社、志愿服务团18个学生社团。学校多次举办一二·九戏曲艺术节、五月青春艺术节、国戏体育节等品牌活动。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中国戏曲学院为国家培养出刘秀荣、谢锐青、杨秋玲、钱浩梁、张春孝、侯正仁、李光、孙岳、朱秉谦、刘长瑜、叶少兰、李长春、冯志孝、关雅浓、王梦云、李朝贵、李维康、耿其昌、刘琪、沈健瑾、张曼玲、黄孝慈、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袁慧琴、王蓉蓉、周龙、张火丁、郭跃进、杜镇杰、李宏图、李军等一大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