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湖北,简称“鄂”,省会武汉,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

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省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

湖北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空港。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1062公里。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称“千湖之省”。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

湖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湖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红安县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位将军。

湖北省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 湖北省科学研究水平全国领先,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数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四。

地名由来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

建制沿革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

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从晋怀帝永嘉年间到南朝宋元嘉年间,南迁移民,其中湖北境内长江流域中上游今江陵、松滋一带的移民主要来自山西、陕西、河南,少量来自安徽和江苏的淮河流域。长江下游今武昌、黄梅一带的移民大多来自河南,也有一些安徽淮北的移民。但湖北接受移民的主要地区还是汉江流域,上自今郧西、竹溪,下至今宜城、钟祥,而以襄阳为中心。

南北朝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代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 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

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蕲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924~963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襄阳府以及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有蕲、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南西路,为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摩州。靖康之乱后的南迁,湖北江汉平原三分之二来自南昌府。鄂东鄂北来自饶州南昌。

元代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蕲州路、中兴路、峡州路和安陆府、沔阳府及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摩州属四川行省。

明代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永州府、岳州府、汉阳府、衡州府、常德府、辰州府、长沙府、宝庆府、黎平府。

清代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湖北领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等8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领武昌、汉阳、安陆、襄阳、郧阳、德安、黄州、荆州、宜昌、施南等10府和荆门直隶州、鹤峰直隶厅共60县、6散州、1散厅。康熙十六年,清军为消灭义军,滥杀无辜,人口殆尽,一片荒芜。清廷下诏,江西、湖南、湖北众多居民被迫迁居。民间把这次大移民称之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民国年间,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1911年,湖北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1927年,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1932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察区;至1949年,湖北省共设1市(武昌市,汉口市为国民政府直辖)、8行政督察区、69县。

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

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

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

1947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区划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湖北省辖:1个副省级市(武汉市);11个地级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个直管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 其中,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其它区划

司法区划

湖北省除4个省直管的县级行政区以外,其余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司法区划依照行政区划,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3市作为一个整体,属单列的跨行政区划的司法区划,属湖北省汉江司法机关(驻仙桃市)管辖; 神农架林区司法属宜昌市管辖。

军事区划

湖北省除4个省直管的县级行政区以外,其余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军事区划依照行政区划,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军事属荆州军分区管辖, 神农架林区军事属十堰军分区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跨东经108°21′42″~116°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