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气候

吕梁市属半干旱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差异悬殊。春季干燥,雨少风多;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气候宜人;冬季寒冷,降雪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502.5mm,吕梁关帝山主峰一带为多雨中心,年降水量在700mm以上,而临县、柳林沿河一带较为干旱,降水量通常在450mm以下。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很不均匀,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冬季最少,只有3%左右,且年际变化很大。降水量多年份和最少年份相差2—3倍。降水区域分布很不均匀,平均而言,山区降水多于平川,南部山区多于北部山区。年平均气温8、9℃左右,全年>10℃的有效积温2534.7—3870.0℃。一月份气温最低,全市平均气温为-7.2℃,极端最低气温为-30.5℃,出现在北部的岚县。七月份气温最高,全市平均气温为22.8℃,极端最高气温为39.9℃,出现在平川的汾阳市。年平均日照时数2351.7—2871.7小时,无霜期一般为133—178天。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暴雨、冰雹、霜冻和风灾。

气候分区

吕梁市地形复杂,气候各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和气候条件,全市可分为四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①晋西丘陵——春轻旱,夏微旱农业气候区

主要包括吕梁山西坡临县以南的离石、柳林、石楼等地区。该区光热资源在吕梁市趋于中等状况,降水多集中在7-9月,降水强度大,多大雨、暴雨,由于坡陡沟多,垦殖过度,易发生洪涝灾害。春季温高雨少,土地裸露,多大风扬沙天气,春旱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春播工作。

②兴县丘陵——温和,春干旱,夏轻旱农业气候区

本区包括兴县和紫金山以北的黄河沿岸地区。主要气候灾害一是干旱严重,春季干旱明显;二是降水集中,强度大,多暴雨天气,水土肥流失严重,三是秋霜冻来的早,常因霜冻造成大秋作物减产。

③吕梁山区——高寒,春微旱,夏不旱农业气候区

包括吕梁山主体山脉,汾河上游河谷间山小盆地及部分高原、垣地等,北至岚县、南至交口。该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生长期短,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水热资源分布不协调,中高山区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很低。

④盆地——温暖,春干旱,夏轻旱农业气候区

包括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个平川县市的半山区。该区光热资源丰富,平川地区生长期长,灌溉条件好。主要气象灾害一是比较干旱,二是干热风天气多,影响小麦丰收,三是有时出现麦收期烂场雨,夏季暴雨大风造成高秆作物倒伏及秋霜冻等,均可造成农作物歉收。

气象灾害

①干旱。干旱是吕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吕梁素有“十年九旱”之称,其干旱季节分布规律是:一是春旱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直接影响冬小麦返青及大秋作物播种;二是有些年份汛期推迟或无汛期,出现严重的旱年,直接影响农业丰收;三是秋旱时有发生,影响冬小麦的播种。1997年—2000年连续四年的干旱为历史罕见。

②冰雹。冰雹是吕梁主要农业灾害天气,随大风、强雷雨天气产生,有季节性明显,地方性强、灾情重等特征。吕梁冰雹分布特点是:山区多于平川,不毛之地多于森林草地;旱年多于涝年,白天多于夜间,下午多于上午。

③暴雨。吕梁市虽以旱著称,但在降水量集中时段常有暴雨发生,产生洪涝灾害,损失较大。1988年汾阳市洪涝灾害损失巨大,兴县1996年暴雨影响巨大。从统计资料分析,吕梁暴雨多出现在7月和8月,占全年总暴雨的80%,6月和9月占18%。暴雨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山区多于平川。下午到傍晚出现机率最多。

④霜冻。吕梁霜冻特点为:南部无霜日多于北部,平川无霜日多于山区,年际变化较大。

⑤风灾。吕梁大风多出现在冬春季,尤其春季危害较重,因春季气温回升,土地解冻,表层失墒快,大风将表层干土刮起,形成扬沙或沙尘暴天气。据统计,吕梁大风多为西北偏北风,每年出现八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为7-10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吕梁市东西宽约142.16公里,南北长约200公里,全市总面积2113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折合面积3169.9万亩,其中农业用地2308.17万亩,建设用地121.78万亩,未利用地739.95万亩。在农业用地中,耕地803.4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5.35%;园地22.5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71%;林地1193.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7.64%;牧草地97.7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08%;其他农用地191.3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4%。

水资源

吕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1.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中河川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存在重复量,重复量包括河川径流量4.069亿立方米,柳林泉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河道渗漏、山前侧向补给地下水的地表径流0.207亿立方米,共计5.51亿立方米。根据吕梁的自然社会状况,水资源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非常贫乏。按1999年地区人口334.54万人计算,人均占有量为433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平的20%,比山西全省平均水平还少30立方米。按1999年地区耕地878万亩计算,亩均占有量为165立方米,为全国亩均占有量的11.5%,比山西全省平均水平少40立方米。二是分布极不均匀。首先干旱年和丰水年相差悬殊很大,降雨极值比相差达5.93倍。其次年内分配不平衡,占有水资源总量76.7%的河川径流,近三分之二的量集中在汛期,且以暴涨暴落的洪水出现。再次是区域分配不均,平川区每平方公里9万立方米,而山丘区每平方公里只有6.5万立方米,仅为平川区的72%。三是日趋衰减。根据《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997年)公布,1997年吕梁市水资源总量仅有8.821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57.1%,其中地表水占4成,地下水占6成。

矿产资源

吕梁成矿地质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全市已发现各种成因类型的矿产40种,产地407处,其中大型矿产地40处,中型矿产地63处,小型矿产地30处,矿点及矿化点274处。吕梁市突出的资源是煤、铁矿、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石棉、硅石和含钾岩石等,已探明一定储量,其他如硫铁矿、石膏、大理石、蛭石等非金属矿产,虽无探明储量,但多年来一直被群众采用利用。另外,煤层气、膨润土、紫砂陶土、石墨、花岗石等有一定的成矿远景。

吕梁全市含煤面积11460平方公里,分布在河东煤田、霍西煤田、西山煤田、宁武煤田等四大煤田,占全市总面积的54.3%。历年提交过储量的勘查报告在吕梁或涉及吕梁的共有23个(不包括煤矿扩建报告),勘查区探明储量约404亿吨,占山西总储量的15、26%。保有储量399亿吨,焦煤保有储量159亿吨。

铁矿

吕梁市的铁矿分布广,蕴藏量大。已知的矿床13处,矿点及矿化点68处,已探明储量9.81亿吨,占山西省已知铁矿探明储量的28.1%。其中岚县袁家村矿区探明储量9亿吨,是山西省已知铁矿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矿山。还有探明储量分布在交城席麻岭和孝义市西河底。交口、离石、柳林、中阳、临县都有铁矿蕴藏,早被群众开采利用。

铝土矿

吕梁市铝土矿资源丰富,在山西省内占首位。储量大,质量好,大部分可露天开采,主要分布于兴县东部、中阳北部、孝义西部、交口东部,临县、离石、柳林也有分布。全市有38处,其中大型14处,中型14处,矿点10处,探明保有储量4.4亿吨,远景储量4.7亿吨。矿石成分:三氧化二铝60-80%,二氧化硅1-20%,铝硅比在5成以上。并且普遍含有益元素镓,含量为0.0047-0.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