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日 周时嫁娶多在春夏之间,因为春天是天地交泰之际,万物化育之初,阴阳交接之时。以二月为“媒月”,“冠子娶妇之时也”。媒官有权会适婚男女,使各择其偶,不听命者罚之。汉时亦以二月为“昏月”。后世随结婚排场的扩大,民间多选秋冬嫁娶。因为此时“秋收冬藏”,物质富裕,农事已闲。尤其是腊月二十三至除夕,灶王被送走,农户成了没有任何神鬼主宰的真空,加之新年在即,便可以有无禁忌、欢天喜地地举行婚礼了。所以俗称:“不管有钱没有钱,娶个媳妇过新年。”
聘礼 古代婚姻六礼中,除纳徵用玄纁外,其余都用雁作礼物。“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不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逾越也。”雁难得则用鸡、鸭、鹅代替,不过仍称“奠雁”或“委禽”。纳徵是向女家交付聘财,是最隆重、最实质性的礼节。徵是成的意思,“先纳聘财而后婚成”。周时纳徵用皮帛,后世以金钱为主,故又称“纳币”。
催妆 佳期将届,男家使人通知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男家催妆,除嫁衣脂粉送给新娘添妆外,更备酒果两席,致送女家,薄暮新郎还亲赴女家敦促新娘理妆。
铺房 女家备办新房应用的家具器物,在吉期前由女家眷属送到男家,一一布置妥善,以助男女成家立室。俗又称“铺床”,盖以床代表新房一切设备。床为男家所备,必须是新床。为取吉利,请有福气之人(富贵婆)铺之,谓“安床”。边铺边说吉利话:百年合好,早生贵子。有些地方称铺房为“送嫁妆”。女家所送的陪嫁妆奁,统称为嫁妆。特备“奁仪录”一一开列。送嫁妆队伍浩浩荡荡,抬着嫁妆尽力炫耀。
花轿迎亲 结婚之日,男女两家张灯结彩,准备丰盛宴席招待宾客。新郎衣饰一新,由亲人陪同,抬着花轿(或赶着彩车)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有的地方花轿到了门前,女家关门闭户,讨过喜钱之后方才开门迎纳。有的地方要迎亲人多次催促,新娘始盛妆上轿。
上头 新娘梳妆,主要是把发式梳成成年妇人型。
新妇障面 新娘将与异姓结合,难免不好意思,便蒙头盖面以遮羞(也有说是避邪)。遮面之物俗称“盖头”,大都是一块红巾,也有丝穗下垂的凤冠和手帕纸扇等。
撒谷豆 新娘即将上轿时,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手持装有谷子和豆子的米斗到处撒播,花轿里外也都要撒。当花轿来到男家时,也有人照样撒谷豆。撒谷豆习俗源于宋代,据说可以避邪免灾。
哭嫁 姑娘出阁时大都啼哭,以示别亲之痛,不以出嫁为乐事(也有说为了蒙骗邪魔,不使侵害大喜中的新娘,还有说是古掠夺婚之遗俗)。更有甚者一边哭,一边唱“哭嫁歌”,歌词委婉凄凉,悲切感人。
上轿 新娘上轿,大都由新娘的父兄或抱或背送进花轿。有的地区则是新娘脚穿自己的红缎绣鞋,外套父兄大鞋,走着上轿,上轿之后再将大鞋脱掉。按迷信说法,女子出嫁之时,双脚万不能踏地,否则会冲犯地神。
转席、传袋、铺毡、跨马鞍 新娘下轿要用红毡或草席或布袋铺地,新娘在伴娘搀扶下缓缓举步行进之时,有专人前后传递接铺。布袋之“袋”与“代”谐音,传袋意即传宗接代。新娘一进大门,先跨马鞍。“鞍者安也,欲其安稳同载”。
拜堂 新娘登堂之后举行拜堂仪式。拜堂又称拜天地,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因为男女结合延续了人类,所以要拜天神地祇;从结婚开始,女子成了男方家族的正式成员,所以要拜高堂;结婚之后,男女结合为一体,所以夫妻要交拜。近代还要拜亲戚宾朋,拜列宗列祖,拜街坊邻居等。
撒帐 新婚夫妇进入洞房之前,旧亲属中长辈妇女选一名吉祥人,手执托盘,盘中盛枣、栗子、花生等,走进洞房,一边抓起这些果子撒向寝帐,一边吟唱“撒帐歌”:“摸个枣,领个小(即男孩);撒个栗,领个妮(即女孩);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枣子,谐音“早子”;栗子,谐音“利子”、“立子”或“妮子”;花生,意味花花搭搭生,既生男又养女。合在一起,便是早得贵子,儿女双全。
牵巾、系臂 拜完天地之后,新郎新娘牵彩缎同心结进入洞房,象征夫妇结为一体,同心协力,白头偕老。
合卺、结发 新人进入洞房,揭盖头(古称“脱缨”),行合卺礼。“卺”是一瓠分割而成的两个瓢,以线连柄,新人各用一瓢进酒,谓合卺。瓠,苦不可食,所盛之酒当为苦酒。合卺不但象征夫妇合二为一,且有同甘共苦之意。宋代以酒杯代瓢,用红线联之,新人同饮,谓“饮交杯酒”。饮后掷杯于床下,若酒杯一仰一合,是为大吉,象征天覆地载,男俯女仰,阴阳和谐,婚姻美满。合卺礼毕,新郎、新妇并坐,将男左女右各一缕头发束结在一起,谓之“合髻”,即“结发”,意含夫妻不相离。
闹房 自汉至今,闹房之风。代代相承。闹房者多为男方邻里小伙,内容大都是出一些令新郎新娘难为情的题目,让他们做,戏谑取乐。如同啃一个用红线吊起的苹果,嘴含香烟相互点燃,新郎伸舌去吃含在新娘嘴唇上的瓜籽等等。有的地方闹房时还唱不堪入耳的闹房歌。有的地方甚至左右开弓打新娘的脸,谓打了发财。闹房之时,新郎新娘都必须忍耐,不得恼怒。
听房 闹房闹到深夜,闹够了,小伙子们才心满意足地离去。这下,新郎新娘总可以开始甜蜜的新婚之夜了吧?殊不知,窗外却有侄子、小叔等在“听房”。“听房”之俗由来已久,《汉书》载:“新婚之夕,于窗外窃听新妇言语及其动止,以为笑乐。”“听房”实乃“意淫”之举,是极不文明的习俗。
谒舅姑 成妻之礼的次晨新妇要拜见公婆(古称舅姑)。见舅姑时,须奉献枣栗之类,取其早起战栗谨敬之意。
餪女 自姑娘出阁之日起,女家连续三天派人送饭,表示对刚出嫁、一切尚不适应的女儿的关怀与安慰,称“餪女”。餪有馈食暖女之意。“餪女”亦称“馂女”、“暖女”。
归宁 婚后第三日,新郎偕同新娘去岳父家,谓之“归宁”,俗语叫“回门”。届时,女家大宴亲友。新娘在回门当天日落前与新郎一起返回夫家。从此,开始了新婚夫妇的正式生活。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