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戒律、道德观、善恶好恶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3:40
分类

道教规定了许多戒律,它们是世俗道德善恶观念和宗教信仰善恶观念的综合反映。道教有五戒、八戒、十戒、十二戒、二十七戒乃至一百八十戒等。戒是禁恶的意思,与禁恶相对的是劝善。所以十善与十恶,往往相提并论。道教的“老君五戒”为:①不得杀生;②不得荤酒;③不得口是心非或作不得妄语;④不得偷盗;⑤不得邪淫。第一戒不得杀生,是指不得伤害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如鸟、兽、虫、鱼等等。这是摹仿佛教体现慈悲的戒条,属于宗教信仰的善恶观念,与世俗道德无干。第二戒不得荤酒,这与世俗道德也不一样。至于戒偷盗、戒邪淫、戒口是心非,皆与世俗道德观念相一致。《玉清经》的十戒里,有“不得违戾父母师长,反逆不孝”和“不得叛逆君王,谋害家国”两戒,与洞玄灵宝十善中“一念孝顺父母” “二念忠事君师”相对应。世俗的传统道德大力提倡忠孝,道教的戒律也极力重视这点,表现出世俗道德与某些道教信仰的善恶观念相合的特点,但十戒里有“不得毁谤道法,轻泄经文”和“不得污漫静坛,单衣裸露”两条,主要是对道教徒们说的。属于道教徒自身信守的道德规范,一般说来,不涉及世俗的道德,这是戒律的另一特点。道教耽信凡人常行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卫之,永灭灾殃,长臻福 ”。这是认为人间的善恶行为,必定获得天上神灵的祸福报应。足见道教的戒律体现着维护神学尊严和社会纲常秩序的永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