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仔叶泉志让宇宙有了几颗“广州星”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19/03/27 - 23:40
分类

广州仔叶泉志让宇宙有了几颗“广州星”

来源:大洋网 日期:2016-09-20

  

叶泉志参加活动时在做演说。图片来自网络

    

 

  “鼓浪屿星”轨道模拟图。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天文杂志

 

 

  广州仔叶泉志三年发现800颗小行星 提出命名“中大星”“穗七中”“海珠石”

  在苍茫宇宙中,最近又多了两颗“有名有姓”的小行星。这两颗小行星是由广州走出的“天文超男”叶泉志提出命名的。在他手里,还握有数百颗可以提出命名的小行星。他向记者透露,目前已经在酝酿新的命名计划,这一次提出的名字也许会带有“广州元素”。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近日发布公报,颁布新一批获得永久命名的小行星,其中有两颗名称来自中国,分别是小行星“鼓浪屿星”和“何允星”。

  过去几年多次提出命名

  会再提与广州有关命名

  公报上说,“鼓浪屿星”由叶泉志和他的同事于2006年10月14日在鹿林天文台发现。鼓浪屿是中国厦门市西南海岸外的岛屿。它因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景而闻名。同期被命名的还有“何允星”,95岁的何允先生是上海一位资深天文爱好者,这颗星也是由叶泉志提出命名申请。

  叶泉志告诉记者,“鼓浪屿星”的命名是厦门一位姓陈的资深天文爱好者向他提议的,他最后用闽南语发音提交了名字,所以,这颗小行星的英文名叫“Kulangsu”。据记者了解,这位爱好者并不是小行星搜寻团队的一员,“但他多年以来给我们晚辈许多指导,从上世纪90年代读《天文爱好者》就知晓他的大名,在目视、摄影、SOHO彗星和NEAT小行星等许多方面也是国内第一批爱好者。”叶泉志说,陈先生是鼓浪屿人,当陈先生向他提出将小行星命名为“鼓浪屿星”的请求时,他十分乐意并提出了命名申请。“鼓浪屿星”和“何允星”都是主带小行星,对地球没有威胁。可惜的是,由于两颗小行星都非常暗弱,肉眼很难直接观测到。

  叶泉志说,他大概在大半年前就开始申请命名“鼓浪屿星”与“何允星”,同时还有一些命名申请在排队。在过去几年里,由他提出命名的小行星有“穗七中”、“苏东坡”、“中大星”、“汶川星”、“海珠石”等等,其中“穗七中”、“中大星”是以他的母校命名,“海珠石”也和广州有关。他向记者透露,已经有计划再一次提出与广州有关的命名,只是现在命名审批速度非常慢,估计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从5岁起就与天文结缘

  三年发现800颗小行星

  叶泉志从5岁起就与天文结缘,2001年,还在读初一的叶泉志便参与了闻名国内业余天文界的广东南十字星会的草创工作。

  2005年,叶泉志参与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展的“近地小行星追踪计划”。这个计划把1996年至2004年拍摄的67000张天体照片放在互联网上供天文爱好者寻觅。17岁的叶泉志成功甄别出一颗小行星,并通过周密计算测出其运行轨道,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确认的临时编号。或许在那时,就已经结下了他和小行星的缘分。

  两年后,叶泉志又和我国台湾省鹿林天文台合作,发现了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C/2007N3(Lulin)”的新彗星。通过逾1500小时的观测,叶泉志成为第一个获得“苏梅克近地天体奖”的亚洲人。

  三年多的时间里,叶泉志一共发现了约800颗小行星和一颗彗星,现在可以拿出来命名的小行星,大约还有300多颗。不过他谦虚地表示,这些小行星是他和鹿林天文台的老师一块分享的,并不只属于他一人。

  成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员

  目前从事小天体追踪工作

  去年暑假,已经在加拿大攻读流星天文学博士的叶泉志回到广州,与昔日一起赏星、观测的小伙伴们分享研究所得。他告诉大家,原来流星发光并不是因为大气摩擦带来的燃烧,而是熔蚀过程里流星体原子中电子跃迁产生的光,这个说法一出,满座皆惊。

  如今,他已经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员,参与加州理工学院主导的一个项目,对小行星以及其他太阳系小天体进行追踪,“我们这有覆盖全球的望远镜网络,我使用我们学校位于帕洛玛山天文台的巡天望远镜进行搜寻,然后将用全球网络进行追踪,虽然还没开始,不过计划是这样的。”他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研发一架5.8亿像素的新相机,预计明年启用。启用后,这将是大型望远镜中视场最大的相机,每一张照片覆盖235个满月的面积,通过这个来追踪近地小行星。

  前不久,一颗对地球存在潜在威胁的小行星“2009 ES”掠过近地点,另外,还有两颗近地小行星在地球和月球之间飞掠而过。有消息指,从天文学角度来看,它们与地球距离仅有“一根头发”这么短。叶泉志解释说,这些就是近地小行星,跟“鼓浪屿星”不是一回事,“类似2009 ES这样的飞掠,至少每一两周就会有一次。”他说,对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和追踪是个挺好的热点素材,要靠全球接力完成。

  宜居行星正好处于宜居带

  但并不是“另外一个地球”

  对最近的“寻找地球近亲”热,叶泉志泼了一盆冷水。他解释说,由于人们掌握的测定值都有比较大的误差空间,因此从科普的角度看,只能说这两年发现的开普勒452b和比邻星b两颗行星是已知的系外行星中,大小可能最接近地球的,其他的推断基本停留在“大约也许可能”的基础上。

  他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行星与母星距离太远、温度太低、水会成冰,距离太近会太热,只有距离适中的地方会有液态水,这被称为宜居带。所谓的“宜居行星”不过是行星正好处于母星的宜居带内,是岩石星球的可能性高于以往,仅此而已。人们并不知道这些行星是否真的宜居,“金星和火星也处于宜居带内,或几乎处于某个版本定义的宜居带内,但它们现在并不宜居。”在缺乏密度数据的前提下,人们还无法判断其物质组成,因此谨慎地说,当前不能说它们就是“另外一个地球”或不是“另外一个地球”,而只能说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个地球”的系外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