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黄熙灯) “看果脐深浅、果蒂大小就能辨别公母,一般而言都是母水果好吃。”近日,今日一则关于水果有性别之分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传。而且该消息还煞有介事地拿库尔勒香梨做例子来力证。“水果分公母”的说法有科学依据吗?对此,水果专家回应称“不靠谱”。
专家:
所谓“公母”其实是
宿萼果和脱萼果之分
广州市水果研究所的专家解释说,在梨的果实发育过程中,萼筒组织通常按果肉的方式发育,细胞壁薄,内含大量的水和糖分,萼片则很早脱落,成熟果实形成圆而凹入的脐部,称为“脱萼果”。然而,部分果实的萼筒组织顽固地按照花萼的方式生长,这可能导致果皮变厚,内部的输导组织更发达,大量的细胞壁增厚而形成坚硬的“石细胞”,萼片不仅不脱落,还长得更加肥厚,于是成熟后果实则具有不整齐而凸出的脐部,称为“宿萼果”。宿萼果严格来说是不正常的果实,吃起来硌牙(因为石细胞多),甜味也淡。梨的宿萼果和脱萼果比例在不同品种中不一样,同时还受到树龄、修剪、光照、授粉和植物激素等很多方面的影响,具体的机制现在还不清楚。
库尔勒香梨只是特例
不能放大作为标准
专家称,上述消息拿库尔勒香梨做例子,其实因为这种梨是一个例外。一般而言,品质上“宿萼果”和“脱萼果”没有风味上的差别,但库尔勒香梨是个“另类”。据了解,库尔勒香梨是常见水果中唯一一种能以外形差异判断口味的,因为这一品系“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品质差别比较大,而在其他品种中这二者的品质有时是相同的。因此,按脐部形状判断味道的方式仅适用于库尔勒香梨,对其他梨没用。另外,苹果等其他蔷薇科苹果亚科的果实不存在宿萼果和脱萼果的区分,类似方法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将一个特例进行放大来传播不科学的水果辨别方法,是很不靠谱的。”专家说。
结论:
“看果脐深浅、果蒂大小”作为一种挑选水果的经验可以说没有危害,但将其作为一种“科学知识”并大加推广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