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承担各类教学改革项目,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一类特色专业9个、二类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性专业17个,另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机械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何林)、昆虫学教学团队(金道超)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冶金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哲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二类特色专业:采矿工程、植物保护

贵州省特色专业:哲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社会工作、农业资源与环境。

贵州省示范性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汉语言文学、自动化、林学、经济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植物保护

贵州大学农业生物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7月 ,有在职职工4024人,其中,专任教师2739人,具有博士学位717人、硕士学位1173人,教授495人、副教授115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青年千人计划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7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科技人才14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4人、贵州省省管专家51人。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3月,学校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普莱斯比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此外,学校在IAUP(国际大学校长联盟)、AUAP(亚太大学联盟)等国际组织中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年以来,学校承办和协办了6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学校是浙江大学对口帮扶高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贵州省9个市、州,20余个县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瓮福集团、茅台集团、中国联通贵州分公司、奇瑞万达公司等一批企业开展合作,实施了“博士科技兴村行动计划”、“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行动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并有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3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心、基地)37个、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特色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中心、基地)12个、省部级文科基地9个(其中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

学校尤其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学科和服务贵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有白酒研究院、国际民间艺术研究院、民族学研究院(中国苗学研究院)、喀斯特地貌博物馆、西部少数民族博物馆、阳明文化研究院、东盟研究院、长征文化研究院、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和西部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 )

科研成果

2011年至2014年,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90项。其中,国

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266项,获授权专利455项,11人获贵州省青年创新人才奖。 发表论文113篇,被EI、ISTP、SCIE收录143篇。出版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世界佛学文库”、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苗学(第一辑)、国际视野中贵州人类学˙彝学(第二辑)等图书。

(数据截至2014年3月)

学术资源

根据2015年1月图书馆官网,图书馆有纸质藏书310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2个。在丰富纸质文献资料的同时,图书馆积极推进数字化资源建设,拥有较为丰富的电子图书资源及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43个(包含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全文数据库,以及ACS、EI、IEL、Sage、Springer、Wiley等外文全文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印刷型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收藏结构合理、应用广泛的馆藏布局。

图书馆内有线网络信息节点600多个,无线网络信息节点覆盖图书馆各个阅览区域。拥有各类型专用服务器16台、容量达46TB的磁盘阵列系统和6个数字资源镜像站,各类信息终端500余台。

贵州大学学报是贵州大学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养学术科研人才的重要园地。贵州大学学报共有五个学术刊物,即《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地农业生物学报》、《教育文化论坛》、《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设有“理论探讨”、“阳明学研究”、“中国古代辞赋研究”、“西方哲学研究”、“红楼梦研究”、“钱钟书研究”、“贵州民族文化研究”等专栏,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全文收录,同时被认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该刊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贵州省优秀期刊、贵州省一级期刊。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该刊在贵州省历届高校学报评比中都名列前茅,1989、1990、1991年均荣获贵州省高校学报评比一等奖。1990、1993、1995年三次荣获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三等奖。该刊是中国科学院CSTA中心首批收录的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许多权威刊物、数据库等收录。1999年度《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在全国500多家高校自然科学学报排名中名列第48位。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该刊作为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与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其影响因子从2005年的0.251提高到0.386,成为贵州省目前影响因子最高的学报;《山地农业生物学报》获得“贵州省首届优秀期刊提名奖”,入选“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教育文化论坛》

该刊为贵州大学以及省内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服务管理、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为促进和推动教育文化事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创刊于1987年,原为贵州省艺术专科学校学报,并入贵州大学后更名为“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是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唯一一份的艺术类专业期刊。

校园文化

校徽

学校将贵州大学的简称“贵大”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感、融合感和贵大的特色,篆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贵州大学的历史积淀,标志包含的专用字体、英文以及“1902”的数字传递了贵州大学信息,图形整体感强,醒目、易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