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录汉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包括东晋明帝司马绍《墓次帖》、康帝司马岳《陆女郎帖》、哀帝司马丕《中书帖》等。

传世《阁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睢阳袁氏家藏本),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泉州本淳化阁帖》十卷本等,香港中文大学藏《宋拓淳化阁泉州本·王右军书》(卷六、卷七、卷八之残本合并本)。

淳化三年(992年实)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重要节点,它主宰了中国书法的发展方向。《淳化阁帖》的刊刻才最终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淳化阁帖》开启了官刻丛帖之端,从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风。如今宋拓佳本大多已经影印出版,复现了《阁帖》的本来面目。

宋淳化三年(992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此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系汇帖,共十卷。

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二、三、四卷为历代名臣书,第五卷是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九、十卷为王献之书。

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

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板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未见此种拓本流传。

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伪杂糅,错乱失序。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先人书法赖以流传。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顾从义本、潘允亮本、肃府本等较著名。然以上海图书馆藏明袁枢、袁赋诚父子递藏本,又称《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为最佳,2017年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200部珍藏版。

宋仁宗庆历年间,宫中意外失火,拓印《淳化阁帖》的枣木原版不幸全部焚毁,因而初期的拓本就显得异常珍贵,被视为宝物,价值连城。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

《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南宋时刊刻于泉州,主持人为庄夏,故又称“庄夏刻本”。关于“泉州帖”由来,有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据明代陈懋仁《泉南杂志》记载,元军攻入临安后,南宋末帝赵昺携“阁帖”石刻逃至泉州,后来石刻虽渐渐湮没地下,仍“时出光怪”,以致“枥马惊怖”,得以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即“马蹄真迹帖”。虽然这一说法有演义的成分,尤待进一步考证。但“泉州帖”为《淳化阁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确实没有疑义。而这种近乎离奇的记载,恰恰反映出人们对于“泉州帖”的推崇。时至今日,传世“庄夏刻本”仅存两部,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

《淳化阁帖》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堪称绝世瑰宝。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炅命王著精选历代名家书法墨迹,摹勒刊刻,此即《淳化阁帖》。《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书家103人,计420帖。其中,卷一收录先秦至唐代19位帝王书法;卷二、卷三、卷四收录历代名臣法帖;卷五收录历代书法名家法帖;卷六、卷七、卷八收录王羲之墨迹;卷九、卷十收录王献之作品。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宋代诸多传本中,又以泉州翻刻本尤为著名。至明代,“顾从义玉泓馆本”“潘允谅五石山房本”“肃王府遵训阁本”等流传渐广,彼时宋拓本已经极为罕见。

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历经袁枢、袁赋诚、朱汝修、许焞、张镜菡、张玮等名家递藏,卷尾有张伯英、张玮题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各卷签题为“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传为米汉雯所书。2017年初,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上海图书馆大力支持下,影印出版上海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共计十册,三一六开;册高三二·六厘米,宽一七·八厘米;帖芯高二四·九厘米、宽一三·六厘米。高度还原原帖装帧风格和版本状况,限量发行200套,每套附编号收藏证书,配以定制楠木书箱,使千年翰墨,化一为百,古韵墨香,展卷可得。后还黏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特艺公司宣武经营管理处”标签,标价二千四百元,当年馆藏海内孤本《许真人井铭》售价亦不过八百元,可见此本之珍贵。帖学专家对《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的艺术价值、文献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按王铎《拟山园选集》卷三八《跋淳化阁帖》:“兹《淳化》八本,先得之葵丘(睢州又称葵丘)袁氏六焉,后得粤东李氏二焉,皆宋拓枣木,似王著初本也。”考袁枢藏《潇湘图》王铎跋语称“为石■袁亲家收藏如此至宝,葵丘城堕家失有此数帧”。知跋语中“葵丘袁氏”乃睢阳袁氏”,《潇湘图》收传印记有“睢阳袁氏家藏图书记”即此,至民国年间《河南通志采访稿》尚有明袁可立尚书府(即旧洛学书院)“藏书楼”之说。另见袁枢、袁赋诚递藏本《松桂堂帖》亦为罕见珍稀孤本,有“明蠡台袁伯应家藏图书”、“袁赋诚印”等,亦为海外回藏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睢阳袁枢家富收藏

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拓《松桂堂帖》同出于明代睢阳袁氏一门(明河南归德府睢州,今河南商丘市睢县),明末袁枢是收藏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王时敏称其“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李营邱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袁枢藏品巨富,是明末书画及收藏鉴赏大家。《国朝画征录》称其“枢博学好古,精鉴赏,家富收藏,工书画,为华亭董宗伯,孟津王觉斯所推许。”藏有《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上海图书馆);《松桂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董源《潇湘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董源《夏山图》(上海博物馆),董源《溪岸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巨然《萧翼赚兰亭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巨然《层岩丛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巨然《秋山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巨然的《赤壁图》(王鉴《仿古巨册》跋);王维《山阴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唐颜鲁公《赠裴将军诗》(董其昌跋《颜鲁公赠裴将军诗》:“颜鲁公《赠裴将军诗》…,今为伯应(袁枢)所收,伯应自其尊公(袁可立)幕府携来。)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辽宁省博物馆);《宋拓圣教序》(董文敏为环中司农题跋);元吴镇《溪山深秀图》(北京故宫博物院);元鲜于枢《苏轼海棠诗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明沈周《送吴匏庵行卷》(日本角川氏家族);明项子京刻《唐摹兰亭》(张照《天瓶斋书画题跋·跋项子京刻兰亭帖》);明董其昌《疏林远岫图》(天津博物馆),董其昌《课徒稿》(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董其昌《纪游图册》(安徽省博物馆);王铎《雪景竹石图》(济南市博物馆),王铎《单椒秀泽轴》,王铎《赠袁枢诗册》(美国杨思胜),王铎赠袁枢《贤弟帖》;祝允明《正德兴宁志序》;王宠《自书诗卷》等。

袁枢为明兵部尚书袁可立子,袁可立与董其昌为同年至交,且为王铎恩师。董其昌一生最珍视的“四源堂”名画几尽归于袁枢,袁枢集藏董巨作品实缘于此。

明与后金交恶,袁可立策反努尔哈赤女婿刘爱塔,袁枢也为宁远明军督运粮饷,且最终不仕满清在南京绝食而死。袁氏父子遗绪二百年间遭满清“文字狱”封杀,至清末鲜闻于世,致翁同龢在《松桂堂帖》跋语中竟因无考睢阳袁氏而将袁枢和袁赋诚父子误断“其为一人无疑也”的千古学术错误。正因为此,清代以来书画作伪者难以顾及到睢阳袁氏之鉴藏,今鉴赏家以书画有袁氏父子藏鉴印者断为真迹。近年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邀请全世界顶尖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为其藏品《溪岸图》进行辩伪,最后就把注意力放到了袁枢的收藏印章,并公认“明末的袁枢,是收藏荆关董巨作品的集大成者,经其收藏的递传董巨真品最多”,以此作为藏品递传有序的重要痕迹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