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大学科门类。截至2013年底,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考古学、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统计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音乐与舞蹈、美术学、设计学

对外交流

截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学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签订本科生交换协议,选派500余名本科生交流学习一至两个学期。

与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台湾中山大学、逢甲大学、台湾东华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义守大学、东吴大学、台北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成功大学和元智大学签订交流协议,该校学生可赴上述14所高校免学费学习一个学期。与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二十余所世界一流大学签订学生交流协议,为学子提供交流访学机会。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5月,吉林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2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8 门,省级精品课程97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精品课程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英语泛读、民法学、形式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机化学实验(非化学专业)、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岩土钻凿设备、病理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医学信息检索、外科学进展、耳鼻咽喉科学 、诊断学、眼科学、应用内科学、动物病理解剖学、作物育种学。

仪器分析实验 、试验设计、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遥感信息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环境化学、岩土钻凿工艺学、矿产勘查学、电工学、数据库系统原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肿瘤学、急救医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外科、免疫学 、服装设计学 、内科学进展 、欧美文学史 、中国近代史纲要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又名“珠峰计划”)在全国选拔16所顶尖学校,由中央专项拨款提供资金支持,培养创新型领军人。吉林大学全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既唐敖庆试验班,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理科专业。还有教育部主要针对工科类开展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又自主开办匡亚明班、李四光班、白求恩医学班、以及信息科学等试验班。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新一轮“985工程”学科建设项目2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23个。

科研成果

2010年,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等6个学科(领域)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比原来增50%,且各学科的全球排位大幅提升,学科辐射范围不断增加,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高,较2009年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吉林大学材料科学学科由原来的57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83名,提升为655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5名,位次上升了38位;发表论文数20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5438次,篇均被引次数7.69次。

物理学学科由原来的648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40名,提升为70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426名,位次上升了14位;发表论文数209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10625次,篇均被引次数5.06次。

化学学科由原来的854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9名,提升为98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91名,位次上升了8位;发表论文数5654篇,论文总被引次数39593次,篇均被引次数7次。

工程学学科由原来的962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保持为10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的327名;发表论文数950篇,论文总被引次数4301次,篇均被引次数4.53次。

地球科学学科则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466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439名,发表论文数417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892次

,篇均被引次数6.94次。

临床医学学科由原来的“榜上无名”跃升至3277个机构进入该学科ESI前1%中2647名,发表论文数408篇,论文总被引次数2091次,篇均被引次数5.12次。

至此,吉林大学进入ESI前1%的学科总数由2009年4个,排名国内“985工程”高校的第13位(并列),上升为2011年的6个,国内“985工程”高校排名第12位(并列)。

2012年,吉林大学ESI论文被收录13181篇,被引82960次,居中国大学第九。

2013年,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全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到校财务经费11.03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4项,其中一等奖15项。SCI论文2309篇(收录文献2504篇),排名第11位;EI论文1592篇,排名第13位;3篇论文进入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排行榜。专利申请1116项,授权764项,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发明创业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