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是一个类似于科普的试验,但仍有很大的科学价值。这个实验也将为中国在未来常驻月球、建立月球基地进行一定的探索。与此同时,这个来自大学生的设想,大大拉近了高远的太空探索和大众的距离,对于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人物介绍: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
航天专家庞之浩:嫦娥四号面临四大考验
昨日,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嫦娥四号任务是人类探月史上的创举,他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对整个任务的完成他充满了信心。与嫦娥三号一样,嫦娥四号落月前,将会经历一段漫长的飞行。这一次比嫦娥三号的飞行时间更长,长达20多天。
“为什么需要这么长时间?”庞之浩解释,一方面,进入月球轨道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本身要进行调试,还要与之前发射的“鹊桥”月球中继卫星进行中继通信测试,这就需要比较长时间;另一方面,在月球背面着陆前要变轨,变轨后也要测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月球背面是夜晚,嫦娥四号将会等到月球背面天亮再着陆,以便给嫦娥四号的太阳能电池翼充电,然后尽早开展工作。
月球背面采集数据是任务亮点
庞之浩分析,对正在飞行中的嫦娥四号来说,将面临四大考验:
首先就是,探测器能否实现软着陆?庞之浩介绍,嫦娥四号将着陆在艾特肯盆地,这里地形崎岖,山峰林立,大坑套小坑,且分布密集。嫦娥三号着陆是呈弹道式下降,而这次几乎是垂直降落。所以,这次对着陆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大考验,就是中继卫星能否成功使用?他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运行在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月球中继卫星,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因为使用了月球中继卫星,探测器与地球的通信存在更长的通信延时,信号微弱,从指令发出到接收,至少有数分钟的延时,如何能闯过最后的“黑色700秒”,实现探测器软着陆是本次任务的一大难点。”
面临的第三大考验则是:探测器能否在月球背面顺利采集数据?这次嫦娥四号任务的科学目标都是在月球背面完成的,包括实现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月球背面巡视区形貌、矿物组分探测和月球背面巡视区浅层结构探测,所以携带了一些新设备。
另外,这次还携带了几台国际载荷,例如,德国的中子与辐射剂量探测仪。这是嫦娥工程首次开展国际合作。这些“外援”能否不同凡响,值得关注。
最后,就是月球车能否“翻山越岭”顺利行走?嫦娥四号月球车总重量约140公斤,是全球迄今重量最小的月球车。这次设计团队对月球车移动能力进行了加强,但这次着陆的地形更加复杂,月球车不会很快,要保证它荷载的包括全景相机、红外成像光谱仪、测月雷达和中性原子探测仪等设备的安全。月球车既要进行工程方面的探路,又要完成一些科学任务,所以,它如何能“稳步前进”完成它的使命和任务,也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