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水经注疏》博采群籍,相互参证,对前人之失多所指正。疏文中屡有“失考”、“失误”、“郦所见之图籍有误”等语,态度明确。如《水经注·江水三》:“北对举口,仲雍作‘莒’字,得其音而忘其字,非也。”杨守敬指出:“梁玉绳《瞥记》:‘定四年,柏举之战,《左》《谷》作“举”,《公羊》作“莒”’,盖古以音同通借。郦氏谓仲雍作‘莒’为非,失考。”

在《水经注疏》中,“凡郦氏所引之书,皆著出典。”(《水经注疏要删·自序》)如《水经注·江水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猿鸣三声泪沾裳”一段文字是对长江三峡生动逼真的描述,精彩绝伦,历来为古今文人学士所传诵,一般认为是郦道元本人所撰写。《疏》文则指出:“自三峡七百里”句至“泪沾裳”句共一百八十多字,引自盛弘之的《荆州记》,引文见《太平御览》卷五十三。

《水经注疏》使中国沿革地理学达到高峰,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将郦学所引之书,皆注出典。所叙之水,皆详其迁流。集当时研究郦学及地理各家之长于一书,正误纠缪;旁征博列,疏图互证。它既是史地学的,也是水利学的,农学的,民俗学的和文学的巨著。全书40卷200余万字,论述河流3000余条。

藏书

杨守敬自幼嗜书,却学优而未能仕。杨守敬二十四岁中举,至光绪十二年四十八岁,曾先后七试进士,终因时运不济而落榜。尽管如此,每次入京赴考期间,他都乘机遍游京师书肆,广泛搜罗古书和碑版文字,由此奠定了他的目录版本学和金石考据学的基础。

光绪六年三月,杨守敬第六次会试不中,无奈之下,遂于是年夏天应使日大臣何如璋之招请,作为使馆随员出使日本。当时,日本正值维新之际,提倡新学,摒弃旧学,古典汉籍更是被看作落后的象征而随意抛掷。於是杨守敬得以大量购进许多国内已散佚的善本秘籍。杨守敬还认识了一位名叫森立之的日本医生,森立之同时也是一位藏书家。杨守敬在森立之处看到他所摹写的善本书影数册,爱不释手,森立之见杨守敬如此宝爱,慨然举赠,杨守敬则从中得到启发,补以在日本所访得的宋元秘本的样张后刻版行世,名曰《留真谱》,从而开创了古籍版本学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书影先河。森立之又送给杨守敬一本《经籍访古志》,此后,杨守敬按目访问,更为便利,仅一年时间,竟购求到三万多卷古书。若干年后,日人觉悟,懊悔非常而无奈何。撰有《日本访书志》15卷,是一部知见书录,每书有解题,是近代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一年后,黎庶昌接替何如璋为驻日公使。黎庶昌(1837--1897)号纯斋,贵州遵义人,光绪中曾两度出任驻日使臣。黎庶昌也是一位好古之士,当他听说杨守敬在日本访得许多国内已失传的古书后,很受感动,遂委托杨守敬在搜访古籍的基础上刻印《古逸丛书》,於是杨守敬愈发热心访古。杨守敬本来就能书善画,去日本时,曾带去了汉、魏、六朝、隋、唐的碑贴一万三千多册,利用这些碑贴,杨守敬不仅向日本广泛传播了中国的书法艺术,被誉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父",还以此换回了许多用金钱所无法买到的珍本。光绪八年至十年,杨守敬协助黎庶昌刻成《古逸丛书》,共二十六种,计二百卷,多为当时国内已失传的秘本。

光绪十年,杨守敬尽载其在日本访得之书回国,并於光绪十四年在湖北黄州(今黄冈市)筑园藏书,租屋10数间,因和当年苏东坡在赤壁的“雪堂”相邻,遂建藏书楼名“邻苏园”,以其与苏东坡旧居相邻故也。光绪二十九年,杨守敬在武昌建成观海堂,并移书於武昌,自称其有书数十万余卷。辛亥革命时,杨守敬避居於上海,但其书未及运出,当时,都督黎元洪应日本驻汉口领事寺西秀武之请求,发出了保护杨守敬藏书的启示:"照得文明各国,凡於该国之典章图籍,罔不极意保存,以为国家光荣。兹查杨绅守敬,藏古书数十万卷,凡中国同胞,均应竭力保护。如敢有意图损毁及盗窃者,一经查觉,立即拿问治罪。杨绅系笃学老成之士,同胞咸当敬爱,共尽保护之责,以存古籍而重乡贤。

版本目录学

杨守敬对目录学有精研,编有《邻苏园书目》著录图书600余种,《观海堂书目》抄本6册,收书近5000种,著录多古抄本及古医书。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杨守敬刊行了他在日本访书时所见的各种珍秘古籍的知见录《日本访书志》,在目录学有很大影响。1926年,藏书归于故宫博物院,何澄编有《故宫所藏观海堂书目》,著录有3000余种古籍;藏书现归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12年,将其藏书由武昌运抵上海,民国三年,杨守敬应聘为袁世凯顾问,藏书又转运至京师,去世后,大部分藏书相继出售给故宫博物院。留存武昌的少部分藏书归于湖北省图书馆。晚年在上海曾卖书自给,求书者颇多,尤以日本人为多。藏书印有“邻苏老人”、“惺吾审定”、“杨惺吾日本访书之记”、“杨惺吾东瀛所得秘籍”、“星吾海外访得秘籍”等。

个人著作

杨守敬最大的成就是舆地学,也即历史地理学。著作甚多,代表作《水经注疏》、《历代舆地沿革图》2301幅,军用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71幅,绘有《水经注图》304幅,以及《隋书经籍志补正》、《晦明轩稿》、《汉书地理志补校》等20多部。世人评价最高、最多是《水经注疏》,清朝学者罗振玉将其为代表的历史地理学与光绪时李善兰的算学,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并誉为当朝的三大绝学。毛泽东在世时,曾提议出版杨守敬的《历代舆地沿革图》。《水经注疏》使中国沿革地理学达到高峰,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将郦学所引之书,皆注出典;所叙之水,皆详其迁流。集当时研究郦学及地理各家之长于一书,正误纠缪;旁征博列,疏图互证。它既是史地学的,也是水利学的,农学的,民俗学的和文学的巨著。全书40卷200余万字,论述河流3000余条。且纠正了前人错误多。其纠错二法:一是金石考证,对照实物用事实说话验证。二是实地踏勘,亲身亲历。如清江(古称夷水)的发源问题。《水经》载:“夷水,出巴郡鱼复县。”《水经注》也以错传错,郦道元在未到实地考证情况下也认为其源在鱼复县(今奉节)长江。即清江上游源头与长江相通,再流到宜都入长江。杨守敬经实地踏勘,认为清江源出利川。三是杨守敬在治理学问时,时刻与服务现实结合,他在《水经注》中即提出了重视植被、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思想。他认为古代长江两岸均有树木,近代砍伐将尽、居民不知种树,时间长了会造成水土流失,堵塞河道,造成洪水。四是他首开彩色套印地图之先河。杨氏之前地图,一般为单色(黑色)清绘,杨守敬在研究《水经注图》等时,为便于区别正误,便引进红色而朱墨套印。

人物评价

《清史稿·列传》:杨守敬,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书衔,常游日本,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

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许嘉璐:《水经注疏》为杨氏用力最勤成就最大之玺皇巨制,其于郦学可谓前无古人。

杨守敬《水经注疏》问世后,国学大师汪辟疆《明清两代整理〈水经注〉之总成绩》:抉择精审,包孕宏富。前修是者,片长必录,非者必严加绳正,至于期当;其引而未申者,稽考不厌其详。故精语络绎,神智焕发,真集向来治郦《注》之大成也。

郦学家地理学派创始人之一熊会贞:传世书法古茂,直逼汉魏,盖世无双。

杨守敬研究会会长陈上岷:熔汉铸唐,兼有分隶引楷之长,在清代末期,真可以说是继往开来,独拔艺林。

方志学家、当代学者朱士嘉:迄于清末,杨惺吾先生崛起楚北,竭数十年精力于此,集诸家之大成,盖近百年来治历史地理者无能出其古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