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角来描写石屑山,画面各部位间前后的连续感,则显得异乎寻常地一致,在视觉上,远处的树丛与竹林,也和其背景融为一片,并非按照历来传统画法,以一丛丛样式化的固定造型列植在山腰间。张宏所关切的是客体世界中表象的美感。1634年,张宏以南京近郊的胜地栖霞山为画题,栖霞山以禅寺和石刻千佛岩闻名于世,此一画幅以浓密如屏的树丛遮掩了其下山腰的轮廓,在传统山水画里,树木一般谦立一旁,以不遮视线为原则;而在这里,观画者必须先穿过树丛方能找到通往寺庙之路。这就使画面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意境得到了延伸,也给观者留下了遐想的空间,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观性。正所谓高崖飞瀑,曲径幽通。

山水画的最高境界,是在具象山水中寻找超凡脱俗的意境。张宏要呈现的并非登览庙宇的经验,而是从雨中远眺的感受。他在题款中写道:“甲戌年初冬,明止挈游栖霞,冒雨登眺,情况颇饶,归而图此。”由画幅下半部的细节,我们更可看出张宏的手法。张宏只画了庙门,这扇门也只画了局部,并且明显地按照远近比例法缩小。岩壁间石刻壁龛的描写,并未如预期的那样显著,相反地,它与石壁和树萌融合为一个视觉整体。张宏将此景压缩为因应挂轴裱式的垂直画面,布局也较乍看之时来得更具巧思;虽然如此,这张作品的视觉效果仍使人感觉到如面对一段未经匠意经营的自然景色一般。同时,高十一英尺有余的画幅本身,亦强化了如大银幕电影或电视超大画面般的临场感,牵制了我们很大部分的视野。山水画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在具象山水中寻找超凡脱俗的意境,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张宏做到了,他是明代最成功的山水画大师。

写意人物,生动传神

张宏作写意人物笔简而形具,线条疏朗,轮廓分明。

类似我们今天的人物速写作品一样,用线条的虚实变化来刻画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早在明代末期的张宏就已经创作出了类似今天的速写人物画法,也可以说是西方的速写画法是由明末传入欧洲的,西方人借鉴了张宏的写意人物画法,经过演变而发明了速写。张宏的写意人物不仅仅是单纯地画某个人或某些人,他将写意人物灵活地运用到了山水画中,在林木葱郁的山林中,在冈峦出没、巨石嶙峋的山路上隐现着几点樵夫和路人,为山水增添了灵性,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意趣。 

水墨花鸟,自然天趣

张宏是一位以山水画和写意人物画见长的画家,在他的传世作品中也是以山水画和人物画居多,花鸟画的传世作品相对较少。近些年来有学者对他的花鸟画开始关注。经过深入研究,得知他的花鸟画也很出众,技法高超,笔墨精绝,意境悠长,颇具天然情趣。国内外的博物馆中均有他的花鸟画佳作。因为吴门画派偏重于山水画,他又是晚明吴门画派的中坚人物,且他最擅长的也是山水画,因此他便多以山水题材作画传世。偶得空闲之时,张宏也会即兴挥毫,创作一些水墨花鸟画来陶冶性情。他所作的花鸟画讲求自然天趣,不假雕饰,以素净为贵,以清雅为韵。

承上启下,引领画坛

前人有云:平居有古人,则学力方深;落笔无古人,乃精神始出。张宏的绘画,与文人画中被反复描绘的幽山野水不同,相比隐逸山水的冷寂清疏,远离尘世,多了一分平实质朴的入世精神。不论从题材、立意还是技法表现上,都显得真切、自然、美好、感人,富于生活的情趣,引观者共鸣。笔墨得于沈周而有自己的个性,“苍劲雅秀,萧疏淡远。有古人而又无古人。”凡是历史上成功的画家,都是既遵循前人的足迹,又加以改革创新,成立自己的风格,方能开启后世之追寻。张宏具有着前人的深厚笔墨功力和融合而成的自身风格,承上启下地带动了晚明绘画的发展,使晚明绘画向着一个更进步更广阔的方向前进,当之无愧地成为明末画坛的领军人物。张宏不拘绳墨,求实创新地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画家,为后世绘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引吴门学者追随之,尊崇之。

学术影响

《艺苑掇英》、《明代绘画》、《明画录》、《气势撼人》、《中国绘画鉴赏图典》、《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山外山》等中外名著都对张宏有着极高的评价。由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编的《中国绘画鉴赏图典》中录入张宏《浮岚暖翠图》轴,并给予高度评价,注曰:“张宏善画人物山水,主要宗法沈周、文征明,并上追元四家和米芾、董源、巨然,又兼学北宋李、郭和南宋李、夏,融合而成自身风格。”另外张宏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也非同一般,其中美国著名学者高居翰教授写的《气势撼人》把张宏放在了第一章,书中提到张宏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他开创了明代绘画写生主义的先河,师法自然,带着画笔到大山中写生,这比西方印象派早了近三百年。可见中国人的绘画思想在明朝就已经很先进了。张宏这样划时代的画家值得我们后代颂扬传承。晚明吴门画派在张宏的带领下始终繁荣昌盛,流传至今。像张宏这样的绘画大师,在中外绘画史上都是少有的。难怪高居翰先生能在哈佛大学的诺顿讲座发表研究张宏绘画成就的演讲,可见明代画家张宏在欧美学术界影响力之巨大。

《明代绘画》录入张宏《村径柴门图》,并注曰:“张宏善画山水,重写生。笔力峭拔,墨色湿润,层峦叠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他画石面连皴带染为其特色。又能画写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吴门画坛的中坚人物。”张宏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此图作于张宏六十七岁时。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明末画坛之主导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使山水画活了起来。

明代晚期是吴门画派最兴盛的时期,他们重视继承古代人的笔墨传统,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而且,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对后来画坛有很大影响。涌现出一批师法自然,重视写生的优秀画家,张宏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张宏既是一位出色的文人画家,同时又具备职业画家的高超画技与敬业精神。他作画一丝不苟,非精品而不出,为后人所敬仰,吴中学者尊崇之。他的绘画继承了吴门画派的风格和特色,在写生的基础上搞创作,整个画面看起来深远高逸、气韵生动。明代后期山水画,以张宏为最著名,吴门画派到此进入全盛时期。

国际礼赞

张宏的具象山水在国际上历来享有盛名,并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研究的热门

。北京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外聘专家高居翰先生对张宏尤为推崇。 按高居翰教授的话说,张宏是唯一被推荐到哈佛大学诺顿讲座的中国画家,1979年3至4月间,高居翰教授应哈弗大学诺顿讲座(Charles Eliot Norton Lectures)之邀,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在讲到晚明绘画的时候第一章便是:张宏与具象山水之极限。他讲到:“十七世纪的中国绘画为什么这样吸引我们?无疑地,这是由于这一时期的画家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这一时期之所以引人注目,并不仅仅在于个人作品的美感与震撼力。诚如罗樾(Max Loehr)所曾经指出,中国早期绘画系一长期、缓慢而持续不断的发展,到了宋代,在大师们极致的成就中,达到了高峰,其后,元代画家放弃了在绘画中刻意追求气势雄浑的效果,而为中国绘画史开启了第二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此一发展在明末、清初时,达到最高点。宋元以及明清之际乃至于其后的几十年间一一亦即十四与十七世纪一一是中国晚期绘画史上关键且具划时代意义的时期。这两个时期不但产生了许许多多不朽的巨作,同时也开创了许多绘画的新方向。例如张宏的写生主义和师法自然的风格,开创了写生主义的先河,并且把具象山水画推向了一个高峰。张宏所关切的是客体世界中表象的美感,使之具象山水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极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