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略(1898—1931),湖南省湘乡人,是红军将领、军事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
黄公略曾在黄埔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同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加领导平江起义。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副军长、第三军军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战役中屡建战功。1931年9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2009年,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与林彪、伍中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三骁将”。
人物生平:
孩童时期
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1898年2月20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父亲黄秀峰,是一个私塾先生。黄公略自幼随父亲学习,10岁入峒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入永丰高等小学就读,1914年毕业后回乡教私塾。
革命岁月
1915年,黄公略参加了打着护法旗帜的湘军,一度在湘军当过文书、国
文教员、排长。
1922年秋,黄公略与李灿、彭德怀一起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8月结业后回湘军第2师3旅6团任副连长、连长。
1926年7月,湘军第2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因在北伐战争中作战勇敢,黄公略被提升为第2师第30团少校团副。
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12月,他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3月,黄公略回湖南任国民党军独立第5师随营学校副校长、第3团3营营长,在官兵中宣传革命思想,7月同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13师4团党代表,中共红5军军委委员。后任红5军2大队大队长、第2纵队纵队长。同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5军主力赴井冈山后,他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曾先后组织发动了毛田、鲁家湾、老乌塅、金坑等地暴动,指挥了白沙、大胜、永和等战斗,消灭大量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根据地。
1929年4月,黄公略任湘鄂赣边境红军支队支队长,9月初彭德怀率部返回湘鄂赣边区与红军支队重新合编为红5军,他任副军长。参与制定和指挥红5军向北开辟鄂东南地区,向南打通与湘赣苏区联系的作战行动,扩大了湘鄂赣苏区。
1930年1月,黄公略调任红6军军长。他率部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建立苏维埃政权,使分散的游击区连成大块的革命根据地。同年6月任红1军团第6军军长,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后率部参加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斗。同年7月,毛泽东率领红4军、红12军再次来到赣西南,同红3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黄公略所部直接接受毛泽东、朱德的指挥。
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3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1个旅一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第9师独立旅。
壮烈牺牲
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等部。在指挥部队转移途中,黄公略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
人物成就
黄公略和彭德怀等将领发动和领导了平江起义,此次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并创建了赣西南地区革命根据地,为建立中央苏区奠定了基础。
黄公略指挥的红三军在第一次反“围剿”起了重大作用,使蒋介石布置的第一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了。 并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指挥系统,全歼国民党工连三师,为以后的五战五捷首开胜局。
家庭成员
轶事典故
大义灭亲
1931年夏天,国民党军队第二次“围剿”被红军粉碎后,蒋介石委任黄公略的堂叔黄汉湘为宣抚使,前往苏区进行“招抚”,想分裂红军。黄汉湘派黄公略的大哥黄枚庄做说客,并交给他一封蒋介石致黄公略的亲笔信,让他们到苏区劝黄公略投降。黄攻略义无反顾,与黄枚庄一刀两断,并请求将黄枚庄处以死刑,将黄枚庄的口供印发各军,借以教育部队提高革命警惕。
活捉张辉瓒
1930年12月28日,张辉瓒率领号称“铁军师”的第十八师向龙冈挺进,准备进犯离龙冈30多里的君埠。黄公略率领红3军从正面出击,迎击东进的张辉瓒所率18师先头部队。30日拂晓,浓雾弥漫,红3军7、8、9师隐蔽在龙冈黄竹岭一带,准备对来犯之敌来个迎头痛击。清晨,张辉瓒率第52、53旅及师部8000人马,偷偷地从龙冈向君埠进犯,黄公略一声令下,沉睡的山岭顿时沸腾起来,红军很快把国名党军逼到河边,国名党军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淹死,顿时乱了阵脚。穷途末路的张辉瓒狼狈地藏进了草丛中,被红军活捉,张辉瓒的警卫营全营官兵缴械投降。
主席题词
1930年,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至1930年底,赣西南34个县建立了红色政权,红色区域扩大到由广东南雄至江西永新,自寻乌到峡江,纵400里,横300里,有党员3万余人,赤色群众400余万,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成为有统一领导、连成一片的大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甚为称赞,挥笔写下《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一词: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人物评价
1931年夏,黄公略率红三军取得白云山战斗胜利,毛泽东赋词称赞黄公略“飞将军”。
1931年9月,毛泽东在黄公略的追悼会评价了黄公略的一生:“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降;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2009年,黄公略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后世纪念
故居
黄公略故居在湘乡市桂花乡朝阳村高木冲,距湘乡市44公里。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坐落在老虎山上,占地1200平方米,系一栋万字形平房,土墙青瓦,系黄公略祖父所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6年),黄公略分得房屋5间,计113平方米。因原故居已毁,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拨款对故居进行了修复,按原状进行了陈列,并增辟两间辅助陈列室介绍黄公略生平业绩,陈列照片81帧、画4幅、实物31件。杨尚昆题写了“黄公略同志故居”匾额。聂荣臻、王震、邓颖超、杨得志、张爱萍、浦安修、郭沫若、李聚奎等为故居题词,故居瞻仰、参观者甚多。
公略步兵学校
1931年秋季,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总部红军大学第五期学员(时称五期团)在于都县城开课启训。时至翌年10月,红军总部为加强红军军事干部队伍的建设,快速培养出更多的基层红军指挥人员,以适应快速发展壮大的红军部队需要,决定在红大第五期学员团的基础上进行扩编,成立一个军事学校。这个学校按当时编制,序列为红军第二步兵学校。不久,为纪念在战斗中壮烈献身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而被命名为红军公略步兵学校。该校设在于都县城昌村小学(现城关小学老校区),校长林野,政委先后为陈铁生、张际春、李芳远,训练部长是韩纪振。其办学培养对象主要是红军的排、连干部,该校一直办到1934年10月。其最后的一批学员随主力红军出发长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