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最多年为1073.8毫米,发生在1967年;最少年为442.3毫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季节降水量分布悬殊,全年以夏季(6—8月)雨水最为集中,平均达353毫米,占年平均降水量的54%。秋季和春季雨量分别为151毫米和122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3%和19%。冬季雨雪稀少,平均降水量仅25毫米,占年平均的4%。
禹州市处于大陆季风区,风向、风速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平均风速每秒为2.5米。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常年主要风为东北风。历年年平均无霜期为218天,最长达248天(1977年),最短只有179天(1962年)。最低气温≤2.0℃为霜冻指标,霜冻平均初日为11月1日,平均终日在4月5日,间隔日数为155天。
水文
禹州市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境内主要行洪沟河31条,承担着辖区各乡(镇、办)的行洪除涝任务。流域面积大于50km的河流15条,河流总长约324.2km,其中:流域面积超过3000km的有颍河,境内河长约59.5km;流域面积200~3000km的河流有兰河、肖河、吕梁江、石梁河等4条河流,累计境内河长约71.0km;流域面积50~200km的河流有小泥河、高底河、红河、白水河、扒村河、书堂河、龙潭河、潘家河、涌泉河、小青河等10条河流,河道总长约193.7km。50km以下的沟河有16条,它们是:磨河、犊水沟、尚沟河、水磨河、秦北沟、梁北沟、禁沟、石柱河、鸿畅石板河、苌庄石板河、马沟河、吓水河、柳河沟、吴河、和山房沟、花园河。
矿产资源
禹州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煤、铝矾土、铁、陶瓷土、石灰石、硫磺等。
人口民族
2011年年末禹州市总人口125.96万人,常住人口112.7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23万人,占总人口的35.68%,乡村人口75.52万人,占总人口的64.3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10人。禹州境内除汉族外,有回、维、白、满、蒙等20多个少数民族两万余人。
经济概况
第一产业
禹州市总耕地面积136.5万亩中:宜农好地约占40%,土地集约化程度高,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耕作为两熟制;宜农较好地占35%,以种植烟叶、红薯为主;宜农较差地占25%,主要种植小麦、红薯或谷子等旱作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第二产业
禹州市工业依托资源优势,能源、建材、机械、陶瓷、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发展强劲,并形成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在化工机械、铸造、汽车配件、发制品、建材等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地区。
2011年,禹州市建立了重点项目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全市93个重点
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平禹煤电九矿建设、一矿技改和神火集团梁北矿改扩建顺利推进,永锦选煤厂建成投产,广电文化中心主体完工,西区、北区高中和农信大厦、财税收付中心开工建设,东风汽车部件、商品交易博览城等重大项目实现当年谋划、当年落地。深入推进大招商活动,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1亿元,全年新开工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7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
第三产业
2011年,禹州市税收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21.4%。
百强县
在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河南省共6个县市入榜。其中禹州市第25位、武陟县第34位、孟州市第36位、荥阳市第39位、灵宝市第50位、汝州市第57位。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河南省共4个市入榜。其中义马市第47位、新郑市第49位、禹州市第55位、荥阳市第62位。而2012年禹州市列居第58位,今年较去年前进3位。同时,禹州市位居2013年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第25位,较上年上升1位;继续荣膺“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称号。
经济综述
201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52.3亿元,增长10.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7亿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6.5亿元,增长2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56.2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32元,分别增长10%和12%,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各项事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
城镇化
2016年12月,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要求2016年年底前启动试点,到2018年取得试点任务的阶段性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有序推广试点成功经验。
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总体实施方案》明确的各项试点任务总体要求,试点地区将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实际,坚持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在农民工融入城镇、新生中小城市培育、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绿色智能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根据批复的各试点城市(镇)《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方案要点》任务,结合本地发展实际,重点突破薄弱环节,积极探索,闯出新路。在试点过程中,各地区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城镇用地无序扩展,严格控制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要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建设功能好、交通畅、环境优、形象美的新型城镇。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2011年,禹州市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实现再就业35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企业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人数持续增长,城乡低保人均月保障标准分别达到210元和100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保持在60%以上。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590套,为3060户住房困难家庭发放了廉租住房补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0公里,完成了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居民点建设顺利推进。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全市拥有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34691人;初中82所,在校学生62713人;小学380所,在校学生113569人。
文化事业
2008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0万册。有291个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中高档次的文化大院33个。
卫生事业
2008年末,卫生系统下属9个市直医疗卫生单位,辖22个乡镇卫生院,共有在职职工321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043人。此外有厂矿企事业医疗机构6家、民营医院21家。
城乡建设
2014年10月,禹州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试点的主要任务是,以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创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设市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为重点,结合创业创新、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绿色低碳等方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试点探索。
交通概况
郑(州)—尧(山)高速与永(城)—登(封)高速在境内交汇;郑(州)—南(阳)公路和许(昌)—洛(阳)公路、彭(店)—花(石)公路贯穿全境,并通过公路与京深铁路、陇海铁路相接,沿郑南公路北上80公里,郑(州)—尧(山)高速公路北上64公里到省会郑州,沿永(城)—登(封)高速公路东去35公里到许昌市,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以上公路与县、乡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