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包容性

松江自古是江南有名的“文秀之乡”,荟萃了众多的文学家、书画家。综观松江历史文化的发展,它与北方移民文化、江浙流寓文化都有着重要关联,而松江极佳的人文环境更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分析松江人文环境的基本特征,那就是松江文化的亲和力和包容性,这是松江历史文化的活力之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历史文化发展中,松江本土文化对来松的各地文化名流和流入松江的各家各派文学艺术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松江文化也在取百家之长的基础上产生了重大的飞跃,由此创造了多元化的人类文化财富。

历史上三次由北至南的大规模移民为松江文化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松江历史文化的包容性表现在对外来移民文化的深度接纳和相融发展上。中国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移民高潮包括:晋永嘉之乱,帝室东迁,致使在长江三角洲地带集中了东晋南迁的三分之一人口,推动了江南文化的开发;中唐安史之乱造成历史上第二次以东南为目的地大规模移民,众多文人学士集中于此,倡导诗文写作,直接带动了江南文化的繁荣;宋靖康之难爆发,宋室南渡,随同南渡着多为北方郡望著姓,元明松江“都城”的崛起也直接得益于“流寓”的移民,一时人才济济得益于对南渡士人的特殊科举政策——“流寓试”,据文献显示,松江几乎所有的具有好较高地位的文化名流,其祖上均为汴京人。江浙文人群体的流寓为松江积聚了文化发展内力,代表人物有:杨维桢、柯久思、黄公望等,松江九峰一带一度成为书画名家创作与交流文学艺术的理想天地,为明代“云间书画派”“云间文学派”的形成奠定了而重要的基础。三次大规模移民致使北方的文化世族较多迁居江南,四方名流荟萃于此,在次过程中,松江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合,外来文化对松江文化的渗透和带动是比较突出的。

五大宗教在松江的发展验证了当地良好的文化环境和包容性,松江地区文化根基中儒学思想根深蒂固,而早在唐宋时期,佛、道文化已开始传入松江,形成儒、释、道互补融合的文化格局,五大宗教传入松江后,并存并荣,不断发展,与松江地方文化融洽相处,从松江清真寺、佘山天主教堂可见,都是集不同宗教与不同民族多远的建筑风格于一身,各种风格又完美交融并得到升华,逐渐形成了具有松江特色的宗教文化,同时松江的民俗文化很多内容是也由宗教文化演绎而来的。

引领性

明代,随着松江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加上松江文化深厚的根基和丰富的内涵,使松江文化群体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成为引领时代文化的一面旗帜。松江历史文化的引领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明代云间文学派、云间画派、云间书派的形成与发展。

明末云间文学派引领了时代文学发展潮流。明末,在我国地方乡邦文学中呈现为三大文学流派:云间派、虞山派、娄东派,其中以云间派为首,一时人称天下文章在云间,“云间三子”为:陈子龙、陈雯和宋徽舆。云间学派既代表了当时的复古文学,又表现出较强的时代精神,将师古与写真有机融合,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明清易代之际文学演变一大代表。明末以陈子龙为代表的云间诗派在文化心态中将“通今”“实用”等时代风与“救时”“经世”等忧患感融为一体,将古典现实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标志着明代诗坛注重传统、写真尚实思潮的最后一个高峰。云间词派的出现对中国诗词的发展影响是极大的,这一时期的词,词风委婉细腻,由于陈子龙高尚的品格和精神的文学造诣,门生遍及江南,当他与李雯及宋氏兄弟开创云间词派后,松江各地群起响应,形成了“近人诗余,云间独盛”的词坛景观,引领北宋、清初词坛人士纷纷效仿,可以说云间词派“开三百年词学中兴之盛”。云间画派引领一代画风,始于元代,明朝兴起第一代云间画派画家莫是龙等,后起之秀颇多,人才济济,他们乐于交游,常在一起写生作画,切磋画艺,无形中松江九峰成了绘画研究的中心。云间画派在绘画、书法、鉴赏、理论等领域皆为当世翘楚,特别是董其昌,影响之大数百年来首屈一指,可以说董其昌及他周围的一批书画家,掀起了中国美术创作的一大高潮,松江一时成为书画艺术中心,取代了苏州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云间画派纵横数百年,对后世乃至海上画派的形成影响深远,看成中国画坛重要的引领者。另外“书在华亭”也表现了松江书法独领华夏数百年风骚,有多个第一,比如陆机的《平复帖》是我过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松江《急就章》碑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皇象章草等均表明了松江书法之盛,独领了元明清数百年风骚。

辐射性

松江自古钟灵毓秀,教育昌盛,人才辈出。到明清时期,松江人才可谓厚积薄发,形成了井喷之势。这种人才文化的辐射首先表现在以科举仕途为主要取道的大量人才的输出。

松江大量人才国内各地甚至到国外施展各自的才华,影响并推动了各地文化的发展,据统计,自隋唐实行开科取士制度以来,松江共出国521名进士,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而且明清两代中央各部或全国各省都曾有松江籍人士担任要职,这在中国职官史上并不多见。由此可见,明清时期松江由尚文重教而培养出来的大量人才,经科举等渠道大量流向中央与各地,这应该是松江文化对外最强劲的辐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朱舜水,明末清初儒学“五大师”之一,反清复明斗争失败后流寓日本,在日本传播儒学做出一番贡献,成了教化日本社会的集大成者,被亲切地成为“日本的孔夫子”,有力地推动了日本社会进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动力之一,无怪乎有人称他为“明治维新的导师”。近代松江文化人才的对外辐射比较突出的如松江画家胡公寿,另外松江文化人对沪上的辐射还可以从清后期上海报业的开创发展来考察,《万国公报》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教会科学杂志,《海上奇书》是中国第一份小说月刊,也是中国文人独立创办文学刊物的开始与中国通俗文学的起点,《申报》以主持正义,反对邪恶,宣传爱国,弘扬进步为办报宗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松江籍的几位报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超凡的胆略活跃在上海报坛,由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时流传有“无松不成报”之说。

在中国农耕文化历史中,松江有两件具有重要建树并对外产生极大辐射力的大事件,一是松江古代的棉纺织业,元代杰出的纺织家黄道婆向人们传授纺织技术,并力行改革创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一时间,棉纺织业成为松江地区经济发展的主流,“衣被天下”成为松江一个真是写照,松江因而发展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二是现代陈永康栽培水稻方面的成就,培育出了著名的水稻老来青,对提高大面积水稻生产的耕作水平和实现高产稳产其了很大作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古松江人杰地灵、文化昌盛,数千年中,松江一大批饱学之士在这块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勤奋耕耘,从文学创作到书画实践,从文学理论到书画理论,从崇尚科学技术到立足于经世实学,由此绽放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文化艺术奇葩,在这些文化的创造中集中地表现出松江历史文化的原创性和包容性,充分反映出松江文化鲜明的时代引领性和极强的对外辐射作用,以儒学文化理念为思想基础,极具地方特色,源远流长的松江历史文化为中华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旅游景点

松江悠久的历史,遗留下大量文物古迹。松江城中有:唐代陀罗尼经幢,

宋代兴圣教寺塔(方塔)、望仙桥,以及始建于宋,明代重建的云间第一桥(跨塘桥),元代云间第一楼、清真寺,明代砖雕照壁、西林塔、葆素堂、颐园、大仓桥、《急就章》碑,清代醉白池、兰瑞堂(楠木厅)、邱家湾天主堂、遂养堂(张祥河宅)、陈化成祠等。乡间有汤村庙、广富林、姚家圈、平原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塔汇乡有始建于唐代的李塔;天马山、佘山有宋代护珠塔(斜塔)、秀道者塔;泗泾的南村,是元末学者陶宗仪寄居地;凤凰山有明代草书大家张弼墓;华阳桥有明代平倭墓碑;小昆山北荡湾村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广富林有陈子龙墓等。九峰历来为重要名胜区,古代每峰都有“八景”、“十景”的记载。在西佘山上建于清代的天主堂、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