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8
分类

正德十四年(1519年)祝允明《己卯春日偶作韩致光体》。

正德十五年(1520年)春日,祝允明临王羲之《黄庭经》一册。二月二十七日,作《庚辰二月二十七日晓官窑中口号》。三月,祝允明过访士元家作诗相赠。某日,祝允明在谢云庄通家新居小楼览元人《寿星图》并题于其上。某日,孙七峰与唐寅、祝允明、杨邃庵、陈石亭、张石川诸君题名岩表,镌刻游记。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一日,祝允明在天津官舟雨中,戏用山谷草法应酬知友索书,并题于后。秋日,作草书《赞辞》附于文伯仁画《杨季静小像》。十一月三日,祝允明作小章草《闲情赋》,自识云:“冬日,拥炉于小闾,过云庄至,除素纸索书钟繇张草,勉为呵冻手书之。”十二月,祝允明作《张长史四诗帖跋》。是年,祝允明被荐应天府通判,专督财赋。

嘉靖时期

嘉靖元年(1522年)是年,祝允明任应天府通判,故被称为祝京兆。在南京任上近一年,祝允明上疏求致仕。春二月十二日,祝允明过武林寓昭庆寺,访灵梵上人,得览赵文敏所书《圆觉经》,乃闭关月余,敬书《圆觉经》一卷。三月,祝允明作草书卷于从一堂。五月五日,祝允明行书《庄子逍遥游》于寒绿堂。是年,祝允明作《读嘉靖改元诏书并阅邸臣敬作古调》一首。作草书《荔枝赋》。又作草书《前后赤壁赋》卷。

嘉靖二年(1523年)正月初七,作《鹤章》其序曰:“癸未嵗人日,余家搆新堂成肃延北山,老师醮陈感佑之,谌当奏章时仙骐三辈旋导燎台,奏升而驾亦逝众目瞻竦敬赋一章铭志,玄赐兼谢周师精髙之效书奉并望和篇。”归乡后居外祖父徐有贞日华里旧宅,正月八日,筑怀星堂。三月,作《苏台八咏小词》。四月,文征明至京师,授翰林待诏,祝允明有诗见赠。闰四月下旬,祝允明过云庄楼酒次,出经纸索书千文。二十五日,祝允明作草书《自书诗卷》,又作草书《太白酒楼诗卷》,草书《柳宗元梓人传轴》。十二月初二日,唐寅殁。应唐寅之弟唐申(字子重)之请,祝允明撰《唐子畏墓志并铭》,王宠书。祝允明曾作《哭子畏二首》及《再挽子畏》。是年,祝允明又作《赵姑夫启殡祭》、《李硕人墓志(李柔)》、《史在野(史臣)》、《古调尚书内相毛文简公挽辞(毛宪)》。

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祝允明作《所事儒教鬼神解》。秋夜,饮宴于陈氏山亭,灯下草书《赤壁卷》:“秋八月望夜,设小宴中庭,月色如画,另仆篝灯,漫书苏公赤壁二赋,以归文贵孙子缘。”同年某日,又作《前后赤壁赋册》。老师王鏊殁,年七十五岁,十一月二十日,祝允明作《祭王文恪公文》。祝允明又作《张文声妻左氏墓志铭》、《苏州府学政科盛公墓志铭》、《守斋处士汤君闻守生圹志》、《先妣陈夫人墓志》。其继母陈夫人于十一月二十日,葬于横山丹霞坞其父坟茔之右,年七十有六。

嘉靖四年(1525年)二月,祝允明楷书《离骚经》。初夏,草书《夏后氏之圭帖》。七月,为九畴作草书《月赋》卷。又作草书《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秋日,作草书《七律九首帖一卷》。又作草书《闲居秋日诗》卷。又作草书《七言绝句》卷。九月,祝允明访文嘉,文嘉知悉祝氏手里拮据,设茧丝纸及上好笔墨,引起祝允明豪兴,挥写行草《古诗十九首》,嘉付以酬金。此卷后刻于文征明《停云馆帖》。同月,祝允明曾用二文羊毫作行草应酬,并题于后。某日,为顾璘书写《千字文、长清静经》卷。又作《志谢可节墓志铭》。

嘉靖五年(1526年)正月,允明作《太仓州新志序》。九月七日,作《祝文》。十月,昆山魏诚甫远谒祝允明,求书《黄庭经》,祝允明抱病书写。又作小章草《书述》。十一月,祝允明作章草《后赤壁赋》于文征明《赤壁图》后。是年,作组诗《怀知诗》,缅怀平生知己一十八人,共一十九首。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祝允明病故。

嘉靖七年闰十月十六日(1528年11月27日),祝允明葬于横山丹霞坞其祖父祝颢墓旁。好友王宠为其写行状,陆粲为其撰墓志铭。

书法成就

书法传承

祝允明出生在文化气氛很浓的苏州,他的书学生涯是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下开始的。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 徐有贞擅长行草书。他的行草主要师法唐朝的怀素和宋朝的米芾。用笔直率而华美,结构潇洒多姿,很得古雅之气。在祝允明二岁时,徐有贞奉诏回苏州闲居,祝允明时常寄宿在外公家里,因此徐有贞的书法风格对他影响是很深远的。

李应祯也是一个有名的书法家。祝允明也一直得到李应祯的指导。在跟从岳父学书的十几年中,李应祯对于祝允明在书法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文徵明的记载,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徵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他留下的尺牍,秀丽而又有气度,行笔自然大方,横向取势的撇、捺、横都很生动有致。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他这种富于抒情性的行草书对祝允明也有很深的影响。 祝允明自己谈幼年时学习书法,说前辈不让他学习近代人的字,看到的都是晋唐人的字帖。所指的应该是楷书的学习。应该说祝允明幼年在两位前辈的指导下,打下了很好的底子,为日后的发展作了铺垫。同时两人的书风的优点也传给了祝允明。

书法主张

祝允明书法主张是“性”与“功”并重超然出神采,祝允明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最终归宿。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他认为必须“性”、“功”并重。“性”是指人的精神,“功”是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认为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两者不可缺一,必须兼备,在他的代表作《闲居秋日》、《致元和手札》、《燕喜亭记》、《乐志论》、《饭苓赋》、《云江记》等就秉承了他所倡导的“性”、“功”并重的原则。 对于“功”,祝允明认为只有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因此他对时人不愿好好学习传统而把这称为“奴书”的说法很愤慨。特地写下了《奴书订》予以反驳。在这一点上,他晚年在《书述》中还批评了他的岳父李应祯。他强调必须“沿晋游唐”,这是源于他对书法史的深入认识。他认为书理极于张芝、王羲之、钟繇、索靖,后人只是在遵循他们的法则,而在根本上已不能改变。他认为唐人能循前人之理,按照当时人的法则来写;宋初还不很差,宋中期仍

有可取之处,而后便大变传统,古法遭到败坏,大多流为恶怪。到元代方有赵孟頫扭转时风,复归晋唐,但终因个性不强未免有“奴书”的遗憾。所以要知书法的本来必须向晋唐学习。在学习和熟悉了传统后,其技法必须有独到之处,这是祝允明对“功”的进一步要求。他在《评书》中说自己不屑于步钟、索、羲、献的后尘,而要学习项羽和史弘肇的勇猛以开创自己。因此他既反对时人对传统的忽视,又强调不能真的成为“奴书”。 祝允明对于“性”没有很多的论述。他提倡“起雅去俗”,显然是指以学识和修养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 有了以上两点,就可以在“入神”的状态下创作具有神采的优秀作品了。他对于“入神之境”的解释是“一时超然格度之外”,在超越各种约束的情况下,才能“闲窗散笔”,自然地表达自己。 祝允明在书法理论上的要求,既符合艺术创作本身的规律,又合乎文人书画的审美要求,从而使他的书法创作成果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书法特点

祝允明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狂草来自怀素、张旭,更多的是接近黄山谷,提按和使转的笔法交互使用,行与行之间的距离很紧,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的视觉效果。更难得的是楷书又写得相当严谨,有晋唐人的古雅气息。这种反差很大的综合素养与唐代的张旭十分相似,如《草书自诗卷》、《致元和手札》、《草书千字文卷》、《王文恪公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