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科学留言榜”发布每周跑步3次才最健康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18/12/22 - 02:04
分类
来源:人民网 日期:2015-03-03

  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马丽)2015年2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自制水果酵素减肥”和“放冰箱会致癌的食品黑名单”等纷纷入榜。

  榜单如下:

  1、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

  来源:一则“跑步比久坐死亡率高”的微信,引起一场轩然大波。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在丹麦进行的长达12年、涉及近1500人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每周最多跑步3次,每次不能超过48分钟。如果超过了这个运动量,死亡率和从来不运动的人群一样。

  真相:根据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的原文和杂志配发的述评,实际上,这项研究有三项最重要的结论:第一,与久坐不动的人相比,即使每周只跑步1次,也有非常大的获益,死亡率明显下降。第二,每周跑步60分钟至80分钟,分成2次或3次跑完,是最佳的跑步方式。第三,每周要是以较快的速度跑步3次以上,时间达到了150分钟的话,与久坐者相比,没有取得获益。可惜的是,在微信上只强调了第三个,前两个完全被无视了。关于这个研究,事实上,由于样本例数少,在三项结论中,只有第一项研究从统计学上比较确定,第二项和第三项都没有达到统计学差异,换句话说,只是表现了一定的趋势。

  关于体力活动的量是否存在一个上限,超过这个界限就是增加疾病的风险,甚至死亡?这一点目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提示,不管运动量是多少,运动的人都比不运动的人活得长,但也有研究表明,长期剧烈活动的人,心肌受损的可能性高。所以只有推荐的运动量,但没有对运动的量作出明确的限制。在这项调查中显示,最健康的跑步频率是每周跑3次,总量144分钟以内。

  2、自制水果酵素排毒减肥?

  来源:近日多篇标题为《自制水果酵素可排毒减肥》《教你自制水果酵素原液》的网帖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照网帖说明,随便切上七八种水果,放入清水和大量白糖,密封发酵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就能得到一瓶所谓的“酵素原液”。

  真相:国家高级营养师吕万勇指出,酵素的本质其实就是酶。酶是蛋白质,口服后在胃酸、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作用下会变性甚至分解,就失去了生物活性。这种“原料加糖,密封存放”的制作方法,和做泡菜的过程基本一致,本质是一种自然发酵。但是,酶在整个发酵液中的含量很低,达不到有效量,而“水果酵素”中的其他成分,乳酸和酒精作为主要发酵产物,并不具有“水果酵素”的宣传功效。

  不仅如此,食用‘水果酵素’可能还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危害。自制酵素制作时需要加入大量的糖,增加了糖的摄入量。此外,在自然界中,水果表面的微生物组成十分多样,除了发酵需要的酵母菌或乳酸菌外,还有其他可能有害的微生物。一旦制作过程稍有不慎,使得发酵过程中杂菌快速生长,那么这样生产出的“水果酵素”非但不能保健,反而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3、接种一次麻疹疫苗能终身免疫?

  来源:2015年1月底,一条“北京某大厦一半人得了麻疹”的消息迅速流传,引起许多市民担忧,甚至不敢出门,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已经接种过疫苗就可以终身免疫,没必要再接种了。这些看法究竟哪些是误区?

  真相: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是高发期。由于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在人员拥挤、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病毒很容易传播。但事实上,麻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不算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和一般消毒剂都没有抵抗力。在阳光下或空气流通环境中半小时就失去活力,在室温下仅存活2小时,56℃时30分钟即被破坏。能耐寒不怕冻,所以总是冬春季节出来发作。

  目前接种疫苗仍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而且,麻疹疫苗并非终身免疫。接种麻疹疫苗后,最早12天血中会出现抗体,1个月时抗体达高峰,2~6个月后血中的抗体逐渐下降,但仍维持在一定水平,使人们不会感染麻疹。这种抗体一般维持10~12年,会逐年下降至阴性,部分儿童于4~6年后抗体就全部消失。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成为新的易感人群,此时一旦与麻疹病毒接触,即可发生临床型麻疹。所以,疾控部门建议,5年内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40岁以下成年人,可考虑到在疫情暴发期接种麻疹疫苗。

  4、放冰箱会致癌的食品黑名单?

  来源:最近,网上流传的“放冰箱会致癌食品黑名单”又火了。名单包括香蕉、鲜荔枝、西红柿、黄瓜、叶子菜、巧克力、火腿、面包、鱼、吃剩的月饼、中药等常见物品,引发网友大批转载。

  真相:这也是一则老谣言,文章所列的黑名单只是一些在冰箱中放置时间过长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并未提及可能致癌的是哪些食品,也没有说明科学依据。客观地说,任何食物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都会变质,即使在冰箱保存,也不宜时间过长。而“食品黑名单”中提到的不同种类食物,需要分开讨论。

  比如水果蔬菜,“变质”也分两种,一种是在冰箱低温环境中自身产生化学变化,另一种是“霉变”。只有被霉菌侵占的腐烂蔬菜,所含的硝酸盐会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而肉类在灭菌加低温的情况下更好保存,如果味道变差也只是方法不对或者时间太长,跟致癌没有关系。淀粉老化有可能会在冷藏的月饼中出现,但这是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的过程,跟致癌没有关系。而中药种类过多,储存方法应遵医嘱,更无法一概而论。“致癌食品黑名单”全文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变质的东西”不能吃这一再寻常不过的概念而已。

  5、大量结晶的蜂蜜可能掺假?

  来源:生活中,喜欢食用蜂蜜者不难发现,放置在家中的蜂蜜有时会出现结晶的现象。很多人认为会结晶的蜂蜜就是掺假蜂蜜或者劣质蜂蜜。

  真相:蜂蜜是一种高糖溶液,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占蜂蜜的65% - 80%,糖的含量远高于水分的含量。过多的糖使蜂蜜不稳定,在较低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凝结成固体,这是蜂蜜的自然结晶,无须担心。结晶的过程也是天然蜂蜜最常见的一种物理变化。当蜂蜜中的葡萄糖多于果糖时,结晶快而颗粒偏细;如果果糖多于葡萄糖,结晶慢且颗粒偏粗。蜂蜜结晶以后,从液态变成固态,颜色变浅,但其含水量、成分均未改变。结晶的蜂蜜在较高温度下(通常在40℃左右)也会融化成液态的蜂蜜,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不能简单认为大量结晶的蜂蜜就掺了白糖。

  6、淡盐水浸泡果蔬真能洗掉农药残留吗?

  来源:人们总喜欢冲洗蔬菜瓜果时加点盐,认为盐能杀菌,自然也能去除表皮残留的农药,甚至有些商家还专门推出了蔬果洗涤盐。这么做到底有用吗?

  真相:盐是百味之王,是人们最常用的一种调味品。盐还有杀虫作用,可杀灭蛞蝓、蜗牛、水蛭一类附有粘液的软体动物(昆虫)。但是,“盐水可有效祛除农药”之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盐的化学成分比较稳定,不易与其他化学成分发生反应,所以即使在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盐来浸泡果蔬,实际起作用的主要还是水。网上关于盐水、洗涤盐水、小苏打水、面粉水及淘米水等等实验很多,老百姓可能越看越晕。但事实是,这些方法在去除农残方面各有特点,而且实验环境受到温度湿度仪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其实对于果蔬表面农残留国家有严格标准,所以,正常销售的果蔬只要用清水认真清洗即可食用,不必过于紧张。

  7、女孩口含手机充电器被电死?

  来源:春节前夕,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一则消息,大意如下:太恐怖了,这个小女孩不幸死于电话充电器,就是因为大人平时充完电后没有及时把插头部位拔出,小女孩奶来另一头含在嘴里触电身亡!文章还配发了一张图片,一个外国小女孩被一名男子手托下巴,看似触电窒息。这则消息引发很多家长的恐慌性转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