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穿法已被AI算出 科技喊你别不学无术
来源:羊城地铁报 日期:2017-02-20
刚过去的纽约时装周,到底是复古别致的印花,还是朋克的街头风格主导时尚?2017的秋冬爆款还在酝酿中,但可以确认的是,AI已发现中国年轻流行色是“95度黑”。时装周上带来了首个“AI+时尚”大秀,腾讯优图借助 AI 人脸识别与图像处理技术,分析2016 年QQ空间相册千亿公开照片,结合唯品会95后服装销售大数据,发现“95 度黑”等中国95后流行色彩及时尚品味,并由设计师张驰操作打造了“The Present & The Future”的时装秀。
人工智能到底藏在哪里?
艺术与审美,这个人类所独有的视觉传达的特质,正在“人工智能”异军突起的时代,被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来掌握感知。用人工智能技术释放隐藏在图片里面的时尚知识,正是AI图像识别技术在时尚领域的一次应用探索。
“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我们通过精准识别用户年龄、锁定用户,并对其服装颜色进行精确分析,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捕捉用户喜好,找到灵感,从而去创作新的时尚风潮。”腾讯集团副总裁、优图实验室负责人梁柱表示。
为什么是时尚圈?
不管是在技术创新还是在商业创新领域,人工智能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特别一些为人们提供实时的决策建议的场景,就可以用上,比如时尚。
“2006~2016 年这十年间,是深度学习的普及和推广期,其在很多应用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前百度研究院执行院长余凯认为,但所有成果均为感知方面的东西,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
在认知这块的技术,在国外成长得很快,例如治癌症、脑中风的预防、统计大数据设计旅行路线等。但在国内,感知的服务很多并未有落地。从时尚圈来看,这个行业总是拥抱新变化,所以和AI的融合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也是猎奇的演艺圈需要的东西。
衣食住行 人工智能从衣开始“落地”
或许现在有不少人还会通过看杂志报纸、公众号、视频直播等方式找自己信赖的“买手”来导购衣服,但在小而美的时代,借助人工智能,除了能清楚潮流动向,还能打造高度个性化的服装,甚至你永远不会再有撞衫的尴尬。
去年9月,谷歌宣布与德国电商Zalando进行合作,共同推出人工智能服装设计产品Project Muse。在向用户提出一些问题,收集偏好取向之后,Project Muse会基于谷歌庞大的数据库,为用户设计出符合他要求的服装。
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曾说过:谷歌不是一家搜索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这背后的逻辑就是用户每一次搜索,其实都是在用关键词来完善谷歌的核心算法。如果计算机无法“想通”这些数据,数据等于垃圾。而“算法”这一关键要素则需要一批“特别懂的人”去编写算法,不断调节算法。
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也曾谈到过,未来AI会变成一种服务,并且具有流动性,人们对AI也会像对待日用品一样顺手。
AI与大家有多近?
用AI找到95后流行色
需要跨越两大技术难点:
1、人脸深度学习,智能识别年龄。
从AI的技术角度出发,首先要给计算机非常多不同年龄的人脸照片数据,然后通过人脸检测、人脸五官点定位、人脸归一化处理,再送到一个深度学习网络中训练获得模型,从而对照片人物进行年龄识别。在本次统计中,腾讯优图将误差控制在正负3岁内,保证数据统计的准确性。
2、人衣分割算法,智能识别颜色。
用户上传的公开照片主要来源于生活照,因此背景和颜色非常复杂,这是一大技术难点。需要借助很多人工智能算法,包括人体检测、衣服分割,将人体和衣服从背景中分割出来。精确分割之后,才在衣服区域继续做主颜色分析,获得一个最显著的RGB颜色值,再将这些颜色值进行直方图统计,结合人脸年龄分析的结果,获得不同年龄分组的流行色分析。
基于谷歌的TensorFlow系统,一款人工智能时装设计产品Project Muse,未来将会面世。用户先输入性别、心情、兴趣爱好、喜欢的艺术类型等信息,再往模特身上画一个简单的图案,Project Muse就能实时勾勒出一套时装造型。假设用户是一名女性,热爱古典音乐、心情较为迷茫,在模特身上画的图案是三角形,它就会自动生成一条斗篷状的绿色连衣裙,外面覆盖一层具有忧郁气质的棕色薄纱。
“专用”到“通用”进程不断加速
人工智能不少分析师都表示,发展的拐点已经到来。不过,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发展很难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由点到面,由专用领域(domain)到通用领域(generalpurpose)的历程。
尽管如此,通用领域的人工智能实现似乎正在加速。在上月美国的2017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 2017)上,人工智能成为了最普遍的思维。物联网、语音控制、车联网、无人机、电子游戏和手机设备等,各大厂商都迫不及待展示自己的发明。
人工智能技术领域起步较早的本田推出了能产生“情绪”的概念通勤车,让“情感引擎”产生自己的“情绪”并与驾驶员互动。丰田公司派出的主角是“TOYOTAConcept-爱i”。这款概念车将具有“理解人”的特征,通过将驾驶员的表情、动作、兴奋度等数据化以及SNS发信、行为和聊天记录来推测驾驶员的喜好。
对于智能手机而言,下一步的发展也集中体现在人工智能方向。这其中有硬件的创新,也有应用服务垂直化的延伸。华为其实在荣耀Magic上已小试牛刀。如智慧感知,来电手握静音,自动亮灭屏,黑暗环境开启手电筒; 智慧推荐,根据聊天信息自动推荐用户感兴趣内容。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曾说过,得AI者得未来。为什么人机大战这样前沿科技话题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因为人工智能技术快要进入实用阶段了。他说,未来5~10年是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黄金时间,过去是学术讨论,今后逐渐进入商用,如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语音识别等。
AI进入通用领域,都说会被抢饭碗,甚至是正在写稿的我。AI确实在学习大量数据后,能模仿过往报道的写作方式,将新的资料填入句中,并能学习因果关系,作出简单的分析。不过,怎样表达体会,便是AI与记者的分别。例如看10件事,哪件事最触动人心,AI未必有时代背景去判断,这些新闻价值需要真人去判断。除了记者,算法经济时代,分析师指出,驾驶员、网络营销人员、办公室管理人员、会计、人力资源专家、律师等职业也同样容易受到AI的威胁。
上升至国力竞争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与孩子们选专业有关,更上升至国力的比拼,我国正向全世界展现人工智能创新上的“中国速度”。
中国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础资源与创新平台,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创新服务体系、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基础核心技术有所突破,总体技术和产业发展与国际同步,应用及系统级技术局部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