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传统农业中的科学之道
来源: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校 日期:2013-04-11
传统农业中的科学之道
在几千年至上万年的农业耕作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种植经验,从传统生态农业实践中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色的有价值的生态模式、技术和方法,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稻鱼共生系统(即稻田养鱼):利用稻鱼互惠共生(鱼吃虫、吃草、鱼粪肥田)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2005年,浙江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被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批5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之一。
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哈尼人使用土地资源时,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利用亚热带山区气候垂直分布特点,在山腰建村寨,村寨上方保留高山森林,村寨至山脚河谷整个下半山为梯田。这种森林——溪流——村寨——梯田“四度共构”的结构创造了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体现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价值多样、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复合农业特征。2010年,哈尼梯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稻鸭共生系统(稻田养鸭):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是一项以水稻免中耕为基础,利用稻鸭互惠互利的原理,发展优质稻、生态鸭的生态型立体式种养殖结合模式之一。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觅食的场所,鸭子则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同时,还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改善群体环境功能、改变水稻形态和抗性功能等效益。(劳动技校教导处刘玉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