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吃小龙虾的旺季,很多难以抵挡美食诱惑的食客纷纷吃起各种口味的小龙虾。8月6日,有深圳市民在家食用小龙虾,大约两小时后就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症状,被送往医院急诊;而在上周,江西省食药监也提醒市民不要吃野生小龙虾。
那么,小龙虾到底能不能吃?对此专家指出,小龙虾本身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可能性极小,主要是与小龙虾受污染后携带毒素有关。另外,吃小龙虾也有讲究,比如服药期间、剧烈的高强度运动后都不宜吃小龙虾。
吃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
医生:NO!实际是
多方面综合因素致病
有媒体报道称,8月6日,深圳市民陈小姐通过手机在某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清蒸小龙虾,吃了20~30只。当晚,陈小姐就出现了肌肉酸痛、站立困难、排“酱油尿”等症状;紧接着,进食小龙虾相对较少的陈小姐父亲也出现了腿脚无力的情况。二人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这不禁让市民产生了小龙虾到底还能不能吃的疑问。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邹和群表示,吃小龙虾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病例其实在临床上不多见,却容易集中爆发,这跟小龙虾的批量养殖和群体养殖环境有关系。“以前就曾遇到过一个案例,是一名65岁的老伯,他在家食用小龙虾,还同时饮了自酿的药酒,大约两小时后就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症’的症状,被送往急诊,经过数日抢救才转危为安。”
邹和群说,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复杂,包括肌肉挤压损伤、过度运动、中暑、低温等物理因素,以及药物、重金属或其他毒素超标等化学因素,其实跟小龙虾这种食物的直接关系并不大,可以说是公众的一个认识误区,容易把小龙虾直接与这个病征联系起来。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黄卫也指出,其实只有受到污染的小龙虾才有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症。因为虾体中可能有过量的重金属或是毒素,是这些因素导致了横纹肌溶解,“现在的工业污染多,如果养殖环境受到污染,或者煮之前没有洗干净,都有可能导致小龙虾中毒,引发横纹肌溶解症。”
什么情况不宜吃小龙虾?
服药期间、高强度运动后不宜吃
许多市民在吃小龙虾的时候喜欢就着啤酒一起吃,或是为了“下火”同时喝大量中草药凉茶,其实都是不科学的。原因不在于成份上会有所“冲突”,而是在于可能会造成医生诊断困难。
“吃小龙虾时不要喝太多酒,不是因为小龙虾和酒相冲,而是因为喝醉了也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邹和群指出,喝醉了的人容易倒头就睡,与正常睡眠时会经常翻身不同的是,喝醉了的人容易固定一个姿势睡觉,压迫肌肉,从而容易导致横纹肌溶解症。而在吃小龙虾的时候如果喝大量中草药凉茶,某些中药成分也可能成为导致横纹肌溶解症的诱因,“这会增加医生在诊断上的困难。”
“同样的道理,服药期间也建议避免吃小龙虾。”一些药本身就有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风险,假如同时吃了小龙虾后发病了,医生难以判断哪个才是病因,影响后续的治疗。如果实在想吃,邹和群建议先询问主治医生。
另外,专家提醒,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后同样不宜吃小龙虾。因为剧烈运动容易导致横纹肌肉溶解症,同时吃了小龙虾后发病了,诊断病因的难度会增加,“很快就要军训了,小孩子的运动量一下子大了起来,容易引发横纹肌肉溶解症,这个时候如果再吃小龙虾,不小心得病了医生就很难判断。”
如何吃小龙虾更安全?
在外选正规餐馆 在家清水养24小时再吃
邹和群称,轻度的横纹肌肉溶解症可导致肌肉疼痛乏力,严重的则肌肉肿胀不能动弹,甚至导致肾衰竭。只要救治及时一般能完全恢复,但如果患者拖着不就医容易发展成尿毒症,难以治愈,严重的甚至会因为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如果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如果是由于吃小龙虾引起的,一般在24小时内就会发作,轻则有肌肉疼痛感,重则肌肉肿胀,发红发紫,无法动弹。”邹和群表示。
尽管吃小龙虾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美食。黄卫表示,由于小龙虾在成分上和其他鱼虾蟹等水产品并无差异,本身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尚未有明确证据指向小龙虾本身,因此食用干净新鲜的小龙虾还是可以的。
同样在上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发布消费提醒,在外就餐吃小龙虾时,应选择到持有有效期内食品经营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厅消费,不要光顾街头流动摊贩。
专家建议,市民自己在家吃小龙虾前,可先用清水养一至两天,让小龙虾把可能存在的毒素排出。在煮之前还应冲洗干净,尤其是头部。“大多数毒素都集中在虾的头部,所以建议不要吃虾头。”另外,邹和群提醒不要吃虾线和死虾。虾背后的那条黑色细线就是平常所说的虾线,其实是虾的肠子。虾线和虾头集聚了虾体内的废物和污染物,是最脏的地方,最好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