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自古擅长将自然界的动植物变成舌尖上的美味佳肴。但是有些动植物存在天然毒素,误食或食用不当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对于那些舌尖上的有毒动植物,您又知道多少呢?
1.河豚鱼
河豚鱼内脏、眼球、皮肤、血液等含有河豚毒素,煮沸、日晒、盐腌都不被破坏。通常在进食后10分钟至5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口唇指端刺痛发麻、四肢麻痹、瘫痪,重症者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药救治。
如果不慎食用河豚鱼中毒,应立即就医抢救,迅速催吐、洗胃、导泻,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预防方法:不要购买、食用河豚鱼(包括鸡泡鱼、气泡鱼、巴鱼或其他替代名称的河豚鱼)。不要捕捉、购买不知名的鱼类以防误食到河豚鱼。
2.高组胺鱼类
高组胺鱼类中毒,是因为这类鱼(如秋刀鱼、金枪鱼、鲐鱼等青皮红肉鱼)含有较高量的组胺酸,其组胺酸经脱羧酶作用强的细菌作用后,组胺酸脱羧基而产生组胺,当组胺积累至一定量时(这类鱼越不新鲜组胺含量越高),食后便有中毒的危险。组胺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症状轻、恢复快,食后几分钟到几小时,出现脸及全身皮肤潮红、眼结膜充血,伴头痛、头晕、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有时出现荨麻疹、咽喉烧灼感,个别患者出现哮喘。1~2日恢复健康。
预防方法:防止鱼类腐败变质。采购新鲜的鱼,如发现鱼眼变红、色泽黯淡、鱼体无弹性时,不要购买;贮存时要保持低温冷藏。
3.麻痹性贝类
某些贝类(贻贝、蛤类、螺类、牡蛎等)食入有毒藻类后,体内含有石房蛤毒素,毒性很强,一般烹饪方法不能将此类毒素破坏。通常在进食后数分钟至20分钟,出现口唇指端发麻、躯体麻木、运动失调、头痛、呕吐、呼吸困难,重症者呼吸麻痹而死亡。
如果不慎食用贝类中毒,应立即就医抢救,迅速催吐、洗胃、导泻,有呼吸困难者应进行人工辅助呼吸。
预防方法:在藻类大量繁殖集结的水域和时期(例如“赤潮”),避免捕捞、食用贝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