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后要祛湿还要生津,要给孩子多吃什么?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1/09/22 - 01:19
分类

科普中国-乐享健康 2021-06-08 作者:许尤佳

  芒种后,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天地间的阳气达到全年最旺盛的时期,非常适合种植谷类。我一直强调,顾护孩子也要顺应天地之变化,顺时而养。

  芒种时节,孩子也像农作物一样,生长发育迅猛,新陈代谢旺盛。此时,正是顾护孩子阳气、增强抵抗力的关键时期,更是调养孩子体质的最好时期。

  芒种后顾护孩子的2大原则:祛湿、生津

  芒种后,暑热夹湿的气候特点会更突出,家长在顾护孩子时要掌握两大原则,一是要及时祛湿;二是在祛湿的同时不要忘了帮孩子生津。

  ● 及时祛湿热

  芒种后,暑湿二邪盛行。湿邪困阻中焦脾土,脾胃运化无力,吃进去的水谷精微无法生化成气血,就停滞在脾胃,孩子就会积食。如果不及时消食导滞,积食协同内湿很容易郁热成为湿热。那么,孩子很容易会出现感冒、喉咙痛甚至发烧的问题。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受困,孩子的气血生化不足,抵抗力自然就下降。抵抗力下降,无法抵御病邪,很容易暑湿感冒、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而最近广东地区的新冠疫情,也与“湿热”密切相关,此时顾护好孩子脾胃,及时祛湿热是非常关键的。

  ● 祛湿不忘生津

  夏季高温炎热,人体阳气生发,皮肤腠理大开,就容易出汗,一旦过汗,就容易耗伤津液。中医说,“过汗伤阳”,“阳随汗泄”,流汗太多、不正常的流汗,都会损伤阳气,尤其是脾阳。孩子新陈代谢旺盛,出汗量是成人的2~3倍,过汗伤津、伤阳的情况在夏季会更为明显。

  阳气受损,脾气就会不足。脾一虚,就无法正常运化,吃进去的食物无法生成津液,反倒因为无法消化成为水湿。水湿内停又会困住脾胃,如此反复就会成恶性循环,让本就脾不足的孩子,脾虚情况更严重。

  ● 如何判断孩子是要祛湿还是要生津?

  有些家长很疑惑,祛湿是“排水”,生津是“补水”,两者不是矛盾吗?“湿”是一种病理产物,是对身体无益甚至会致病的液体;而“津液”是人体内正常的水液,如汗液、血液、尿液等。祛湿是把体内多余的废弃的水液痰湿排出,而生津则是要补充津液。

  要祛湿还是要生津,家长要学会辨证:

  ● 如果最近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孩子出现明显湿气重的症状,如舌苔滑腻、白厚腻、黄厚腻或舌边有齿痕,大便粘马桶、不成型、或腹泻等,就应先以祛湿为主。

  ● 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湿气重的表现,甚至出现舌红少苔少津、口干舌燥、嘴唇、小脸蛋比较红、手足心热等症状,就应以生津滋阴为主。

  芒种后,祛湿、生津用好这些食材

  药补不如食补,食疗是调理孩子体质最有效的方法。芒种后,家长帮孩子祛湿、生津,在饮食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要怎么运用好食疗方法,家长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控制消化,积极健脾

  第一步还是要坚持“10秒判消化”,每天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睡眠、大便,如果有1项或以上不正常,那么就是明显的积食症状,家长要及时用三星汤消食导滞,配合素食,坚持2~3天。如果孩子积食时还明显有湿,就用四星汤或五星汤消积、祛湿。

  孩子消化好时积极健脾,每周安排1次白术佛手汤、理脾补肺方。家长要明白,健脾是四季顾护孩子的重点,脾胃健运才能正常地运化水湿,气血才能生化有源。

  2、日常保健每周1~2次祛湿食疗

  正常情况下,帮孩子祛湿,每周可以安排1~2次的祛湿食疗,饮食上可以加入陈皮、赤小豆、薏苡仁、芡实、木棉花、土茯苓、绿豆、冬瓜等祛湿利水的食材,可以用这些食材煲汤、煲粥。孩子湿热症状明显时还能给孩子用茵苓祛湿汤,每周1~2次,从今天开始到夏季结束都适合用。

  3、暑热天生津用好这些食材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舌红少苔少津、口干舌燥、嘴唇红、手足心热等症状,可以给孩子吃点番茄、莲藕、百合,也可以在食疗中加入乌梅、石斛、沙参、玉竹等生津滋阴的食材。另外,在湿热的夏季,推荐一个生津、消暑的食疗——百合冬瓜汤,冬瓜能清热利水,生津除烦,清热解暑;鲜百合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很适合在夏季给孩子用。

  资料来源: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

  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