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简介-人物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46
分类

白描大师

北宋的人物画,著名者有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清秀娴丽,气度恢弘,而其构形技法,到北宋后期为李公麟发扬光大,线条健拔却有粗细浓淡。

代表作品

五马图

《五马图》为其传世佳作,纸本墨笔,纵29.3厘米,横225厘 米,无名款。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 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五匹马体格健壮,虽毛色不一,姿态各异,但显得驯养有素,极其温顺。五个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

李龙眠画罗汉渡江,凡十有八人。一角漫灭,存十五人有半,及童子三人。

凡未渡者五人

一人值纸坏,仅见腰足。一人戴笠携杖,衣袂翩然,若将渡而无意者。一人凝立远望,开口自语。一人跽左足,蹲右足,以手捧膝作缠结状;双屦脱置足旁,回顾微哂。一人坐岸上,以手踞地,伸足入水,如测浅深者。

方渡者九人:一人以手揭衣,一人左手策杖,目皆下视,口呿不合。一人脱衣,双手捧之,而承以首。一人前其杖,回首视捧衣者。两童子首发鬅鬙,共舁一人以渡。所舁者,长眉覆颊,而怪伟

如秋潭老蛟。一人仰面视长眉者。一人貌亦老苍,伛偻策杖,去岸无几,若幸其将至者。一人附童子背,童子瞪目闭口,以手反负之,若重不能胜者。一人貌老过於伛偻者,右足登岸,左足在水,若起未能。而已渡者一人,捉其右臂,作势起之。老者努其喙,缬纹皆见。

又一人已渡者,双足尚跣,出其屦将纳之,而仰视石壁,以一指探鼻孔,轩渠自得。

按:罗汉於佛氏为得道之称,後世所传高僧,犹云「锡飞」、「杯渡」。

而为渡江,艰辛乃尔,殊可怪也。推画者之意,岂以佛氏之作止语默,皆与人同,而世之学佛者,徒求卓诡变幻、可喜可愕之迹,故为此图,以警发之与?昔人谓太清楼所藏吕真人画像,俨若孔、老,与他画师作轻扬状者不同,当即此意。

黄淳耀的李龙眠画罗汉记,性质上就是「看图作文」。作者体会到李龙眠人物画运笔传神,寓意含蓄的特点,对画面形象的记叙,也多攫住人物的自然神情。描写人物虽仅寥寥数语,却能得其精神。

写方渡的罗汉,那种离岸涉水时敛神屏息的神情,及至中流时勉为其难的神情,去岸不远时庆幸欣喜的神情,描摹细腻,栩栩如生,并且凸

显罗汉渡江的不胜其苦。

至于未渡的五个罗汉(其中一个,因纸坏仅见腰足),也极力描写他们各自不同的神态:一个是临渡而无意,一个是逡巡而观望,一个写出他决心初下的愉悦神情,一个描写入水将渡前的审慎心理。对这一组人物的刻意描写,也是为了衬托渡江的艰难。

已渡者怡然自得的神态,实际上也是对渡江艰难的一种反衬。作者对於李龙眠画作「在心不在相」,著重人物内在精神的刻画,可谓深得其旨。

纪念场所

李公麟墓在桐城龙眠双溪。这里前推有清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墓,算是一处风水宝地了。李公麟于宋元符三年因病致仕,隐退桐城城龙眠故里,崇宁五年病逝,享年57岁。《舆地纪胜》、《大清一统志》、《安徽通志》和《桐城县志》都有这样的记载。

画虎

李公麟(1049 — 1106),字伯时,北宋著名画家,有“独步中国画坛”、“宋画第一”等美誉。关于他的绘画,奇闻逸事颇多。传得最广的是他画马。公麟的马画得好是出了名的,为了画马,他常常去马厩中一呆就是一天,有一次皇宫御苑来了西域进贡的宝马,他来此画马,画成后,马却死了。人都说那马是被公麟摄了精魄去了。难怪他的马画得出神入幻。东坡有云:“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弄得后来管御马的小吏见了公麟就紧张,生怕他来画马,又把马给画死了。
  李公麟除了画画,还是个官员,他在政治上似乎没什么建树,在朝中似乎也是个没派别的人。在他做官的时候,正是苏东坡和王安石闹新旧党争的时候,但他既非新党又非旧党,他和苏、王二人都是朋友。这也许正是他艺术家气质的表现。不过,细数起来,他最要好的朋友还是苏东坡和黄庭坚。《苏轼诗选》里面就有《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和《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这“戏书”和“画马试院”就可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已经超出一般的官场交往,而是至交了。三个人都是考官,在科举考试的间隙李公麟画马,苏、黄二人题诗其上,岂不是忙里偷闲,情趣盎然。
  三人果是好友哩。元符三年(1100),李公麟因老病辞官归里,在龙眠山广建龙眠山庄,好家伙,占地4000平方米哩。山庄建成后,依图作画,公麟又画了二十幅《龙眠山庄图》,《宋史》言该图为“世所宝传”。我想这“宝传”的功劳也与苏、黄分不开。因为公麟曾邀苏、黄来自己的山庄作客。苏轼兄弟情深,还带了苏辙同来,于是四人在龙眠山中吟诗作画,好生盘桓了一番。黄庭坚写下了前面那首《龙眠山》诗和《龙眠操三章》,苏轼为《龙眠山庄图作跋》,苏辙更是在每幅图上题诗,是为《龙眠二十咏》。有这些大家巨子之墨宝集于一体,你说这《龙眠山庄图》还能不“世所宝传”。连苏、黄都来龙眠山庄作客,那些附庸风雅之人还能不来此追风求画,趋之若鹜。虽然弄得公麟不胜其烦,慨叹:“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已,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但那些人的追捧却也着实让龙眠居士和龙眠山的名气大大传播开来。
  回到龙眠山的李公麟不再画马,而改画老虎了,因为山中有虎,可以观摩,山中有泉,可以濯笔,他常常是“坐石临流,悠然终日”。而他画虎,是从来不画尾巴的。为何?据说一画上尾巴,那虎就会活。猛虎伤人,当然不能让它活过来了。所以,公麟的老虎,都是秃尾巴虎。
  晚年的李公麟除了老虎,还喜绘佛像。据说有一次,公麟屏退众人,独自关在画室数日,画《十八罗汉图》,画好了十七个,第十八个刚画了一半,硬闯进来一位求画者,公麟的画思被打断,兴味索然,那半个罗汉再怎么也画不出来了。家人们却说,公麟画罗汉时,那十八罗汉是来了山庄的,就嘻嘻哈哈地呆在画室里给公麟当模特,闯了人来,罗汉们忽一下都隐去了,所以再画不出那最后半个。也幸好那半个没画出,若十八个画齐了,说不定又活了过来,跟着那罗汉真身一齐飞走了哩。
  公麟画画,画死画活,趣事多多。然而公麟除了画画之外,其实是个博学多才,风流倜傥之人。《宋史》说他:“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还说有一次,朝廷得了一枚玉玺,考证起来众说纷纭,最后是李公麟一锤定音,将其定为秦王之玺,并考证出实为秦相李斯所亲手刻制。
  黄庭坚这样说他的朋友:“风流不减古人,然以画为累,故世但以艺传。”
  以艺传也应足矣。公麟之画,现仍有不少存于故宫博物院中。公麟之山庄虽已不存,但龙眠二字却因此名扬海内,后世桐城名家巨子,多有效法李公麟者,筑别业于龙眠山中,使龙眠风物从此长盛不衰。公麟濯笔之泉被名为媚笔泉,也因姚鼐的一篇《游媚笔泉记》而流芳千古。
  李公麟,李龙眠。画马马活,画虎虎也活。为画者,能争个“宋画第一”,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