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法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宋太宗时留意书法翰墨,购摹古先帝王名贤墨迹,命王著刻工为十卷,以枣木镂刻之,是为《凉化秘阁法帖》。有了帖,便打破了现书必真迹的限制,同时打破了前人法度,专门注重意趣,强调主观表现,从而开辟了新的道路。

综观宋代书法,尚意之风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宋书不是简单否定唐人,也不是简单回归晋人,禅宗“心即是佛”“心即是法”,影响了宋人的书法观念,而诗人、词人的加入,又给书法注入了抒情意味。在强调意趣的前提下,宋代书法家重视自身的修养,胸次高,读书多,见识广,诗词、音乐方面的功力也为前人所不及。

历史背景:

后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

其著名代表书家有: 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

蔡襄(1012-1067)

简介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飞草,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其主要作品:

蔡襄尺牍

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 只是结体略扁。

郊燔帖

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 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 草书风格。

蒙惠帖

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 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

陶生帖

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 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 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 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罗池庙碑

行楷。罗池庙,原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庙内立有韩愈撰写, 沈传师书写的《罗池庙碑》,其石久佚。此碑据苏轼所书原碑文末篇的“ 迎享送神诗”真迹上石,刻于宋嘉定十年(1217)。楷书十行,字大四寸。 清人书:“《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 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其结体。此碑笔力扛鼎,结体雄健,似乎从颜鲁 公《东方画赞》化出,肥而不肿,厚而不软,实为苏字大字之冠。”

赤壁赋

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劲秀。明董其昌对它 评价很高,认为此卷书法“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 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这正是由 于他的文学修养深厚,书法传统功底坚实。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 特别是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被称为 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

丰乐亭记碑

楷书。《丰乐亭记碑》欧阳修撰文,原石刻于北宋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 已佚。明嘉靖年间重刻。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称“体度庄 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特 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 在此碑中可以得到印证。

黄庭坚(1045-1105)

简介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頫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我们看他的《花气诗》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诸上座帖》“笔势飘动隽逸”更是稀世佳作。其主要作品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