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壁画简介

renwenyishuadmin 提交于 周三, 2018/06/13 - 02:57
分类

、洞沟17号墓、洞沟12号墓 ,新发现了多处精美的壁画。

晋代壁画墓在辽东郡首府(辽宁辽阳)仍有不少遗存,以王家村和三道壕1、2号墓为代表。十六国时这里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北燕政权,政治文化中心逐渐转向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三燕是鲜卑慕容氏和鲜卑化的汉族冯氏建立的政权,文化传统与汉族有别。壁画墓有朝阳的北庙村1号墓(沟门子晋墓)、大平房1号墓 、十二台营子乡袁台子村墓以及北票的冯素弗墓。

南北朝时期,因地方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作用,使得文化的地域色彩日渐明显。晋室南迁之后,南方因其地理气候和社会习俗的原因,墓室多用模印砖画。北方中原地区因鲜卑族入主中原,汉晋时期旧有的葬制葬俗也在发生变化。北朝墓葬形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墓室结构的简化,东汉复杂的多室墓被长斜坡墓道单室墓取而代之。北朝后期皇室贵族墓出现了巨幅的墓道壁画,墓室中则以表现墓主夫妇宴饮出行为壁画主题。北魏分裂之后,墓室壁画大致可分为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两个区域,东魏-北齐壁画的艺术水平较高。

北魏曾三迁其都,力微三十九年(公元258年)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道武帝拓跋珪天兴九年(公元398年)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在三个建都之地,现已发掘的帝王陵都没见壁画留存,在都城周围发现的壁画墓也为数不多。

西魏、北周迁都于长安,帝王陵及贵族墓葬中较少发现壁画。陕西咸阳北周武帝的孝陵不见壁画的绘制。陕西地区发现西魏、北周壁画墓的地点有咸阳的胡家沟、底张湾及华县等地,墓葬的规格不高,壁画保存状况亦不甚理想。北周壁画墓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是宁夏固原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原州刺史、河西公李贤墓 ,这是一座长墓道的单室墓,壁画分布在墓道和墓室中,现存的壁画没有发现表明墓主人身份的仪仗和墓主人的生活场景,只有墓道两壁的武士和墓室四壁的伎乐女侍,皆是单人独立的画面。

东魏、北齐首都邺城所在地的河北磁县,境内存有民间传说的曹操七十二疑冢,1957年考古发掘的讲武城1号墓和56号壁画墓属于其中的两座,结果证明是北齐的壁画墓。1970年代以后,磁县又先后发现了东魏、北齐皇室及贵胄的高规格墓葬,重要的如北齐骠骑大将军、赵州刺史尧峻墓,北齐文昭王高润墓,东魏茹茹公主墓,湾漳北齐大墓等。

与邺城高齐政权息息相关的山西太原,原是高欢的发迹地,北齐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这里从70年代开始也陆续发现了一批高规格的北齐壁画墓,1973年发现的定州刺史、顺阳王库狄洛墓;1979年清理发掘的右丞相、东安郡王娄叡墓;1987年在太原南郊金胜村发现的北齐后期的壁画墓;2000年太原东郊王家峰发现的北齐大将军徐显秀墓等。太原发现的壁画墓比起邺城来在规格上略低,但艺术水平却毫不逊色,可与河北磁县北齐壁画墓相争高。

东魏、北齐立国都短,文献所记关于北齐的艺术,因没有更多的实物保存流传,长期以来对其面貌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以磁县、太原为中心区的东魏、北齐壁画墓的系统发现,不仅填补了东魏、北齐艺术的空白,而且对于观察隋唐文物制度和艺术来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隋唐时期

隋唐是在经历过南北朝长期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西安作为隋、唐的都城,前后长达三百多年。唐朝国力强盛,帝王崇尚厚葬,自唐太宗李世民营建昭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之后,唐朝各代帝王的陵寝多依山构筑,务求壮崇。在今西安周围的乾县、礼县、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东西绵延百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唐朝十八座帝王的陵墓。

隋朝因立国短暂,有隋代纪年的壁画墓发现不多, 已清理的隋代壁画墓有1954年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发掘的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刘世恭墓 ,1956年西安东郊韩森寨发掘的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吕武墓 ,1964年陕西三原双盛村发掘的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李和墓 ,1984年在西安东郊发掘的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椿夫妇墓等。这些墓保存情况一般不好,所存壁画残损较重。对于了解隋墓壁画艺术面貌有价值的是山东嘉祥英山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徐敏行夫妇合葬墓。

唐代壁画墓的发现是在帝王陵的调查基础上进行的,20世纪以来在调查西安唐代帝王陵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陆续发现了帝陵周围的陪葬墓,从中清理出大量精美的壁画,获得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及其陪葬墓的详尽资料。帝陵陪葬墓的清理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献陵、昭陵和乾陵范围内。据考古调查,唐高祖李渊的献陵陪葬墓为30座,墓主人大多是皇室宗亲,经发掘的壁画墓有高祖第十五子李凤墓,高祖第六女房陵公主墓等。李凤墓墓室顶部绘星象,天井、过洞、甬道和墓室中均影作木结构建筑,甬道两侧在长廊建筑中的各间内绘女侍,过洞西壁绘有牵驼图,是陪葬墓中年代较早的实例。

西安地区,唐代的壁画墓除上述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外,在西安市郊和毗邻的京畿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唐壁画墓。重要者有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金乡县主与其夫于隐合葬墓,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苏思勗墓,兴元元年(公元784年)唐安公主墓,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执失奉节墓,景龙二年(公元708年)韦浩墓,景龙四年(公元710年)韦泂墓,中唐的韦氏墓。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淮安王李寿墓。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节愍太子李重俊墓等。

以西安为中心的唐墓壁画所反映出来的题材和风格传播到唐代边疆地区,北京地区最重要的壁画墓是1991年海淀区八里庄发现的王公淑及夫人吴氏墓。王公淑为山西太原人,官至幽州节度判官兼殿中侍御使、银青光禄大夫。此墓为方弧形单室砖墓,墓室北壁通壁画丹芦雁图,其余三壁残存装饰花纹和家居生活片段。牡丹芦雁图至为珍贵,画面以牡丹花丛为中心,牡丹下绘两只芦雁、花头上有翻飞的蝴蝶。在壁画下角对称画有秋葵和百合花。花叶双勾填色,构图对称。以牡丹为题材的花鸟画,兴盛于唐朝,出现了专擅牡丹花鸟的著名画家边鸾。

固原和新疆地区的唐代墓室壁画见存有多扇式的屏风画。固原南郊乡羊坊村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梁元珍墓发现于1986年,天井东西两壁共绘人物牧马图六幅,甬道两壁各画一幅牵马图。墓室中东壁和南壁主要绘男女侍,西壁和北壁共绘有十扇树下人物屏风,顶部所绘星象图较完整。新疆唐墓壁画集中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合卓墓地,自1963起共发掘古墓42座,主要是唐西州时期的墓葬,所发现的唐墓壁画以屏风画最有特点。

以西安唐代帝王陵和陪葬墓为中心的唐代壁画墓虽然绘制未必出自名家之手,但从壁画的技艺来看,很多皇族外戚、高官显贵的墓葬壁画也非泛泛之笔,年代完整而系统的唐墓壁画展示了这一时期匠师们在绘画上的普遍水平。他们追慕时尚,因而能够印证像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边鸾这样一些画坛名家的样式与技艺,填补了传世作品序列中的若干缺环,对于完整地重构唐代绘画史具有重要意义。

五代时期

五代十国虽处世纷乱,但因感承唐朝文化的流风,书画艺术活动仍在继续,特别是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南唐,统治者雅好文学,推重书画,中原画家纷纷南就,宫廷和画院中聚集了黄筌、顾闳中、周文矩,王齐翰、卫贤、徐熙、董源等一批杰出的画家。 南北画风,各家技法彼此争竞,绘画的题材除了人物之外,又在山水和花鸟画上开启新的意趣, 在今天传世的五代绘画作品和墓室壁画上能看到这个时代的清晰面貌。

五代十国的壁画墓以1942年四川成都前蜀王建永陵的考古发掘为起点,半个多世纪以来陆续发现了八处高规格的壁画墓,分别是南唐先主李升的钦陵(公元943年)和中主李憬的顺陵;吴越国钱宽墓(公元900年);后蜀孟知祥的和陵(公元934年);后周恭帝柴宗训(公元959-960年在位)的顺陵;后周节度使冯晖墓(公元958年);后梁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墓(公元924年);吴越国二世主钱元瓘元妃马氏康陵(公元939年)。在以上的9座壁画墓中,有7座是国主及其嫔妃的墓,余下的2座是雄踞一方的节度使墓,这批身份显贵且纪年明确的壁画墓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五代绘画艺术的时代特征和风格面貌,对于研究唐宋绘画的转型过程显得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