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亚洲首个1400平米4K超高清演播室系统在中国传媒大学正式通过验收。12月31日,中国国家文化产业年度跨年盛典在此举行,经管学部部长范周教授主持。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之一的麦克卢汉曾说过:“传媒综合起来的的力量要比原子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力量还要大”。今天,美丽的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了多学科的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字广播、电视、媒体技术领域)一级学科已经是全国第一,中国传媒大学正迈向“双一流”建设新的历史征程。
校史综述
1954年至今,中国传媒大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中国传媒大学历经了中央广播事业局通信技术干部训练班、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半个多世纪沧桑砥砺,甲子薪火相传。
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从60年前北京西南郊发射台内一间大教室发展成为京东运河畔一座49万平米的美丽校园。从最初培养广播技术人员的专科学校发展成文、工、艺、管、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从只有短期的办学模式发展到今天囊括本科、硕士、博士直至博士后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并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被誉为“海底捞大学”、“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在校生人数从60年前的130人发展到今天的15000余人,在编的教职员工从最初的35人发展到今天的2034人,其中包括一批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知名教授、学者。
抚今追昔,中传人秉“立德、敬业、博学、竞先”之校训,丹心不改;继往开来,“根植传媒、依托社会、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的方向已明。国以史为鉴,校以史明志。
科研机构
2017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部级研究机构14个,校级科研机构40个,院级科研机构3个,合作研究机构2个。
部级
校级
院级
科研服务
办学实力
教学单位
2017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5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
杰出人才
2017年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教职工203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2人。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1名双聘院士,4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5人入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6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5人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
学术委员会
经2015年5月19日校长办公会投票产生,2015年5月19日党委常委会通过,校内学术委员29人,外聘委员2人。
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仲呈祥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袁军、廖祥忠、胡正荣
教学名师
国家级教学名师
市级教学名师
校级教学名师
学科建设
2017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8个专业硕士类别。
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影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
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精品课程
近年来学校着力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8月,学校共有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网络课程8门),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课程情况见表。
在线课程一览表
教学条件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同时积极整合有限资源,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优先安排教学经费预算,保证了日常教学经费逐年增长;通过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办学条件及设施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2015-2016学年,我校教学日常运行支出79986110.77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0896993.56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4725692.40元,本科实习经费34928180.28元。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学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和科研方向紧密联系,文献收藏以本校各专业所涉及学科的基础理论文献、教学参考文献、科学研究参考文献为主。目前我校拥有纸质图书1625871册,期刊1276份,电子图书601255种,电子期刊34186数,数据库总数12个。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6566㎡;学校共有实验室共计223个;现有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价值59260.91万元。
培养体系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经、法、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并设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
本科生培养
资料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教学信息公开
硕士研究生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博士研究生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竞专业培养
2017年2月14日,中国传媒大学艺考正式开始,新增的培养电竞方向人才的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专业颇受关注,共有近900名考生报考,最终只录取20人。学校在初试时会考核学生新媒体、审美、逻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该专业已有成熟的教学规划,会邀请职业选手和行业专家给学生讲课。
学术交流
中传学实
2016年9月-2016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校学生会学习实践部活动照片集(部分)。
创新项目
创新性实验项目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自2007年以来,我校学生共申请获得国家级创新性实验项目共458项。2015-2016学年有63个国家级项目和100个北京市项目共计163个项目获得立项。
2015-2016学年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一览表
国际交流
截至2015年,学校与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
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该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