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战争
经济
赋税
明宗不仅减轻了赋税,天成四年(929)还规定,全境按季节早晚,分别规定几种纳赋期限,自气候比较温暖的黄淮地区,“夏税”自五月十五日起征,八月初一日纳足,最北部的沿边地区,则自六月初十日起征,九月纳足。比唐制晚一至三月,便于税户纳税,这是两税制(田赋)实行以来最重要的改革。
货币
后唐以恢复唐朝正统为号召,灭梁之后铸行新钱,仍沿用开元通宝之称,中间屡遭变故,旧钱日少,所剩不。而之后的后唐庄宗时,兵事渐少,商业略盛,市场中钱少不便,乃于天成年间铸“天成元宝”,以便流通。此钱径2.4厘米,钱文隶书,旋读,书法浑厚凝重,轮廓阔壮,较为精良。但此钱民间有私铸者。另外有“清泰元宝”,是末帝李从珂于清泰年间所铸。钱径3.4厘米,钱文隶书,顺读,书法平平。后唐十余年间变动迭起,似不应铸钱。所以现在学者有认为此钱乃仿自北宋 “崇宁重宝”,并不是后唐清泰年间所铸。
天成二年(927),各地“街坊市肆人户不顾条章(指每陌八十文),皆将短钱(指每陌少于八十文)转换长钱(折算一百文)”,诏令“并须使八十陌钱”(以八十文折算一百文)。由于现钱缺乏,后汉乾祐中,“官库出纳缗钱,皆以八十为陌,至是民输者如旧,官给者以七十七为陌,遂为常式”。
长兴元年郭在徽曾建议:“铸造新钱,或一当十,或一当三十,或一当五十”,但被认为“以一当十,真谓将虚作实”而否定。
水利
后梁与晋连年征战,使河北地区岁无宁日,后梁先后两次决黄河以阻挡晋军,致使黄河中下游地区洪水泛滥,后唐灭梁后多次修复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境内河堤。尤其是长兴元年(930年)张敬询任滑州节度使后,“河水连年溢堤,乃自酸枣县界至濮州,广堤防一丈五尺,东西二百里,民甚赖之”。
明宗时注意兴修水利,长兴三年(932年)五月,“幽州进呈新开东南河路图,自王马口至淤口长一百六十五里,阔六十五步,深一丈二尺,可胜漕船千石”,可以通航60吨左右的船只,在当时内河航运中这是较大的船只。这是五代前期河北北部地区重要漕运河道,自后晋时起本地区属于辽朝。
农业
后唐为解决军需,恢复“营田”。明宗时,利用闲田兴置的军屯,不仅利用兵士,而且还用无地民户耕种,恢复农业生产,在解决军队粮食供应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为了防止军队抢占民间良田及强迫民户耕种,以及有些民户投靠“营田务”,以致官府税收损失。长兴二年(931年)九月规定:“应三京、诸道营田,只耕佃无主荒田及召浮客。”
为了鼓励逃户归业恢复农业生产,天成三年(928年)规定“每逃户归业后,委州司各与公凭,二年内放免两税差科”的优惠。长兴三年还对因水灾而外逃农户的房屋、树木及“动使什物”,由各村邻居保管,待逃户回乡后归还,春耕时业主还未回来,允许邻户耕种并承担赋税,如业主归来,则等秋收后归还土地。保护原业主的财产并减税以鼓励农民归业,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
手工业
后唐宰相冯道等奏准刻版印卖儒家群经,作为儒生学用的标准文本。当时,自长兴三年(932年)始据唐《开成石经》校刻《九经》(《易经》、《书经》、《诗经》、《三礼》和《春秋三传》),历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共用二十余年时间方告完成。这“九经”世称《五代监本九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雕印的儒家典籍。
后唐的坑冶业,以铁、铜为主,其次是金、银、铅、锡。坑冶由私人经营的,缴纳一定数额的税“岁课”。也有朝廷直接经营的,产品的运销全受朝廷的控制。
后唐冶铁业十分发达。明宗曾下诏“并许百姓逐便自铸造”。
官道
天成三年(928年),兴元府重修通向关中的“斜谷阁道二千八百余间”,洋州又“重开入蜀旧路,比今官道近三十五驿”,夔州也开新路至房州,加强了后唐边境与腹地的陆路交通。
文化
科举
长兴三年(932年)取进士8人,而诸科达81人,开诸科取士多于进士的先例;后晋天福六年取进士1人,而取诸科达45人。自天福九年起,诸科取士多于进士,遂成惯例。
天成五年(930年),宋延美“明算科及第。是年明算五人,而延美为之首”。
节庆
寒食节是百姓“野祭”扫墓的节日,同光三年(925年)庄宗出洛阳西郊望帝陵方向进行“望祭”,是仿民俗进行的,称为“破散”,为其后帝王所沿袭,并烧衣服、纸钱。
丧俗
后唐时,京城洛阳凡是死亡之家都需经官府或军方巡察,如有非正常死亡,事涉冤诬即行追勘,并对各级官员、百姓的丧葬仪制,包括明器数量等都有规定。
史学
虽然战乱不断,后唐仍沿唐制设史馆。修撰《庄宗实录》、《明庄宗录》、《(后)唐功臣列传》,还有庄宗曾祖朱邪执宜、祖李国昌、父李克用的《懿祖、显祖、太祖纪年录》。
后唐时,又规定时政记、起居注,以及各种行政措施,包括法令变更、州县废置、中高级官员的任免、仪制礼乐等文件,并送史馆存档,当为晋、汉、周三代所沿袭。不仅成为历代修撰本朝或前朝实录的素材,也是北宋初年修撰《五代会要》、《旧五代史》各志的依据。
同姓诸王
太祖诸子:邕王李存美、薛王李存礼、申王李存渥、睦王李存乂、永王李存霸、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
庄宗诸子:魏王李继岌、守王李继潼、光王李继嵩、真王李继蟾、川王李继嶢。
明宗诸子:秦王李从荣、宋王李从厚、许王李从益、潞王李从珂(本姓王)。
明宗诸侄:洋王李从璋、兖王李从温、泾王李从敏。
废帝之子:雍王李重美。
宗藩关系
内诸侯
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李茂贞乃上表称臣,遣其子从严来朝。庄宗以其耆老,甚尊礼之,改封秦王。 同光二年(924年)李茂贞去世,李从曮继位。庄宗授凤翔节度使兼任管内观察处置使。 同光三年(925年)庄宗以魏王李继岌伐蜀,诏李从曮充供军转运应接使。 天成元年(926年)加检校太师。 天成四年(930年)改任天平军节度使。 清泰元年(934年)复任凤翔节度使,仍封秦国公。
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王审知派使者朝奉纳贡,李存勖诏令加封功臣,增加爵位食邑。 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其子王延翰嗣位,自称威武留后。 天成元年(926年)三月,庄宗授任王延翰为威武军节度使。五月,明宗加授王延翰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月,王延翰称王,国号“闽”,仍以后唐年号为正朔。 天成元年(926年)王延钧继位,唐明宗任命为节度使,累加检校太师、中书令,封闽王。 天成二年(927年)明宗任命王延钧为本道节度使,封琅琊王。 长兴四年(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年号龙启,国号“大闽”。
同光三年(925年)后唐灭前蜀,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 长兴三年(932年)孟知祥杀东川节度使董璋,得东川地。长兴四年(933年)封蜀王。 应顺元年(934年)孟知祥称帝,年号明德,国号“蜀”,史称后蜀。
同光元年(923年)唐庄宗李存勖灭亡后梁,建立后唐。马殷得知后,命儿子马希范入京朝贡,并上缴后梁所授予的都统印信。 同光二年(924年)马殷兼任尚书令。 同光三年(925年)庄宗平定前蜀。马殷非常恐惧,上表请求致仕,没有得到允许。 天成元年(926年)明宗李嗣源即位,马殷遣使进贡,被封为守尚书令。 天成二年(927年)明宗封马殷为楚国王。 长兴元年(930年)十月,明宗任命马希声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十二月,明宗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 长兴三年(932年)以镇南节度使马希范为武安节度使,兼侍中。 长兴四年(933年)二月初九日,后唐任命马希范为武安、武平节度使,兼中书令。 清泰元年(934年)封楚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