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儒家关于人类社会的一种学说。战国末至汉初的儒家认为古代曾有过“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和“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近代康有为著《大同书》,把其和儒家公羊学派的三世说结合起来,认为孔子“立三统三世之法,据乱以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进以大同”,提出了他的“大同”理想。谭嗣同、孙中山等也曾受这种学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