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19/03/27 - 00:39
分类

随时随地可以上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来源:信息时报 日期:2017-10-30

  “我上高铁了,等我下车再联系你”,经常乘坐高铁旅行的人都知道,坐高铁时手机信号会时断时续,如果经过山洞隧道,有时手机还会完全失去信号。但如今,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展,在飞机、高铁上上网聊天、在远洋里视频娱乐、在偏远山区信号全覆盖将成为现实……

  经常旅行的人都知道,在高空的飞机上、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上,手机、笔记本是上不了网的。同样,在高速运行的高铁上,手机信号也经常时断时续。但是,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展,以后在万米高空、茫茫大海中都可以高速上网将成为现实。

  2017年4月1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卫星完成在轨试验后被命名为“中星16号”,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

  卫星通信总容量更大

  目前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低头族”盛行,如果因为信号不好,耽误了信息浏览,错过了视频聊天,又或者影响了重要生意的洽谈,真是不希望这样的场景会出现。现在,解决网络问题的办法来了。

  卫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通信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的重要体现。“中星16号”卫星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通信总容量超过20 G——卫星通信总容量其实就像公路一样,比如原来通信卫星的容量好像最多只能容纳两辆车同时前进,所能运载的货物也就是信息数据是有限的。但是现在,由于卫星容量要大很多,它可以同时在公路上行驶更多的汽车,所能运载的信息数据量也远超以前。

  随时随地上网不是梦

  这项技术意味着未来可以通过卫星随时随地实现宽带上网——无论身处万米高空的飞机、急速飞驰的高铁,还是茫茫大海的轮船上,特别是在地面通信网络无法覆盖的地区,比如没有人烟的荒漠、深山、海岛,都可以高速浏览网络、视频通话。

  这些年,我们的通信卫星接连发射成功并投入使用,涵盖了广播电视直播、高通量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数据中继卫星等目前通信卫星发展的前沿技术和应用。从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走出了一条中国通信卫星的研发之路。

  自然灾害发生时有用

  目前,我国依靠“中星16号”,研制出了更小型的卫星通信终端产品——原来的卫星通信终端,尺寸都比较大,一般安装在建筑物上面或者大型的车辆上。现在依托高通量卫星,卫星通信终端可以更小型化,普通的家用汽车就可以安装。

  这套系统在地面通信网络损坏中断的情况下,比如遭受地震、洪水、霜冻等自然灾害,能够实现无障碍通信,并确定位置。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面通信网络全面瘫痪,当时我国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只能租用国外的卫星电话进行抗震救灾。

  知多D

  飞机上上网

  已逐渐解禁

  其实,在飞机上禁用手机可以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虽然在8000米以上的高空飞行时,手机也无法接收到信号。

  从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发布“在飞机上禁用手机”的规定开始,直到今天,这样的规定还是大多航空公司的要求之一。但是要知道,1991年的互联网远不是现在的这番景象,没有平板、没有微信、没有智能手机。

  而现在,智能手机与通讯网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所以,改革早已开始,美国、新加坡以及一些欧盟国家已经先后对手机解禁,只要求在飞行途中开启飞行模式,而机载移动通信系统已十分普遍。

  据美国权威调研机构统计,截至2016年,全美有超过78%的航班提供空中网络服务。而乘客也对此非常看重。有统计显示,国外的航空乘客在选择航班时,超过60%会选择有无线网络服务的飞机,50%的乘客愿意为享受空中无线网络而放弃旅途中的其他便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