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新技术让农地膜不再是污染大户
来源:金羊网 日期:2017-01-03
2015年,国内塑料行业总产值超过2.1万亿,广东省更是再次位居国内塑料制品行业产值榜首。但受制于塑料生产行业的高耗能与高浪费,以及生产工艺,广东的塑料产业“大而不强”。如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瞿金平教授团队的一系列专利技术,为广东塑料产业升级开启了一扇大门。
瞿金平院士团队发明的“高分子材料拉伸流变塑化输运”技术,就像捶打牛肉丸或揉面团一样,不仅更有利于大分子、长纤维的保留,更能让粘度比差异较大的材料混合得更加均匀,对于提升塑料及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聚氯乙烯(PVC)属于典型的难加工物料,其制成的管道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基础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巨大的需求呼唤更先进的加工技术水平。
2016年12月16日,基于全球首创的双杆偏心转子式拉伸流变塑化输运加工设备正式交付相关企业。此次新技术装备首发,是PVC加工技术新的里程碑。这一创新设备正是采用了瞿金平教授团队的拉伸流变PVC管道加工专利技术。新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挤压系统长度缩短50%,能耗下降约30%,生产效率提高25%,所制造管材的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耐压性能均显著提高。
又比如,我国农村大量使用的农地膜一般都很薄,经过长时间日晒及风化,很多会老化降解破碎在地里,残膜不仅混进土壤里影响土质,更有部分混入采摘的棉花里,导致棉花等级降低,收购价降低,甚至滞销。通过瞿金平院士团队的技术,可以采用分子量更大的材料来生产高品质农地膜,耐用性大大提升,在植物生长周期完成后,依然可以做到整膜回收。
此外,石油化工、矿业工程、海河疏浚等生产中,经常会使用钢管来输送物料,但由于钢管易腐蚀、磨损,使用寿命短,往往几个月就要更换,迫切需要坚固耐用、重量更小的材料来取代钢管,新技术生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品就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当前,瞿金平院士团队已经申请了30多项相关发明专利,核心专利在包括日本、美国、欧洲、俄罗斯、加拿大等各发达国家成功获得专利授权,并获得2014年度中国专利金奖、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产业创新奖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