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营养 2019-05-22
-中国肥胖总人数全球第一-
来自于Lancet杂志研究发现,中国的肥胖患者的总数全球第一位,而且上升速度非常快。
男性从第十三位长到第一位,女性从第十位上到第一位。
我们的重度肥胖发生率现在居全球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接下来我们上升的空间可能速度更大。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跟美国人比,在同等肥胖度情况下,肥胖者的临床结局可能更糟。
-肥胖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肥胖并不一定全是吃的问题,肥胖实际是一种所谓“生活方式病”,其中,运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我中国从20-45岁这个应该注重运动的年龄段,运动量达标的人数只有20%。而到55岁离退休以后,达到每日推荐运动量的比例才稍有上升到40%-50%。
中国很多年轻人,也就是上班族寄希望于未来30年退休以后才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在最好的年龄为健康打好基础,以为年轻有资本不运动、不讲究饮食控制,疾病也离自己很远。
-治疗肥胖要从心理入手-
现在大量的证据表明,改变饮食能够有效控制肥胖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死亡率,但是在进行营养干预的过程中,医生和患者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很多患者很难坚持,有的是经济原因,有的是心理原因。
肥胖诊疗是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的综合性工作。
“超级肥胖”的患者来医院接受减肥手术治疗,但是在接受手术之前,这位患者必须接受一段时间的非手术、非药物的生活方式的干预,其中一部分就是营养干预。这才能为其手术治疗打好基础。
在长达一年的干预期间,这位超级肥胖的患者必须定期来医院接受评估,在来医院的途中,无论是在公交车、地铁还是出租车,人们都会对他投以异样的目光。
因此,医生们尤其是营养科将干预的重点从单纯说教转化成了倾听,从倾听患者的痛苦,再慢慢通过理解、支持,帮助患者坚持执行医生们的健康建议。
这位患者是幸运的,在一群关心他的医生的帮助下,他的生活方式干预非常成功,最终他接受了治疗手术,慢慢恢复健康,从而能享受正常人的生活。
-“胖瘦”不能只凭外表判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体型健康,国内外也在近几年发展了超重肥胖的营养筛查和营养评定流程,营养筛查和营养评定要关注三个核心:
1. 体重和BMI。
2. 身体成分。
也就是脂肪、肌肉、总体水和这些成分的分布。
一些体重正常或是偏轻的人,可能伴随由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较高,这样“看不见”的隐蔽性的肥胖危害更大。
3. 膳食和个人生活方式。
如果经过筛查,患者确诊为超重或者肥胖,那么就要基于营养评定和其生活习惯,给他制定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能够短期实现和长期坚持的目标。
做营养、搞医护,甚至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自己有减肥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想让一个胖子一下子恢复到正常体重是很困难的。
国际医学界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短时间内通常体重下降5%-10%,就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而且从心理上也更容易坚持,帮助肥胖患者在减肥初期建立信心。
-认识蔬果,回家吃饭-
有句俗语说得好“管住嘴,迈开腿”,这不仅是对一般人群的建议,更是对肥胖患者的要求。
很多肥胖患者喜欢外食,有些是应酬、有些就是不会或不屑于烹调,在现代生活手机比厨房更重要,即便是周末蜗居在家,只要手机有电就有外卖,一切生活都可以正常进行。
改变饮食方式不是一句话、一个道理能够达成的。
先从最简单的“迈开腿”说起:
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活动至少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那么“管住嘴”具体要怎么管?
不是不能吃饭,而是要学会科学的吃。
也就是要能自己辨别哪些食物是有益健康的,哪些是有害的,而且能多吃有益的。
新鲜蔬果就是一种有益健康的食物,尤其对肥胖人群来说,蔬菜水果含水量高,相对热量较低、有包足感,这就有利于控制总热量。
二是蔬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同时可以降低肥胖并发症的风险,比如恶性肿瘤、中风、冠心病等。
-蔬果是控制肥胖的核心角色-
肥胖控制和管理不是简单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可以把慢性代谢性疾病全部涵盖起来,而且是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
肥胖控制的核心包括能量的控制,也包括营养素整个调整。在能量控制方面,蔬果是扮演核心角色的。
但是蔬果能否发挥核心的实力,不仅需要国家的健康计划、指南或者共识的落地,更关键的是我们要提升全民对于蔬果真正的认识。
这才能够从增强自我饮食管理的素养能力开始,认识到肥胖不控制带来的可怕性,并且主动地去获取体重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控制治疗肥胖最后的目的,也就是使患者获得尊严和幸福感。
这项工作还是任重道远。
但要知道,如果你不小心变胖了,你不会是一个人在战斗。